首页 理论教育 高密扑灰年画-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高密扑灰年画-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密扑灰年画简称“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高密扑灰年画是高密三绝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也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2006年,高密扑灰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民间艺术又获得了新生。

高密扑灰年画-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高密扑灰年画简称“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始创者,据传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王姓人家。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高密扑灰年画是高密三绝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也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

高密扑灰年画最初起源于临摹艺术。当年,一些民间画工迫于生计,临摹庙宇壁画出售,因为临摹需要大量底稿,就在民间传统壁画底稿“扑粉”拓印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扑灰”拓印法。“扑粉”和“扑灰”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材料的运用,而在于“扑粉”是使用现成的粉本(即样本),而“扑灰”则需要先对原作加以临摹。“扑粉”是直接印制,用一次印一次;“扑灰”是一次摹仿多次印制。因为有了临摹这一程序,故扑灰年画在发展过程中极善于吸收各种绘画因素和造型风格,以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初期的扑灰年画大都是以神像、墨屏花卉为主。到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销行于市。清代乾隆咸丰年间是高密扑灰年画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扑灰年画的商品性质得到充分体现,行销范围不断扩大,在百姓生活中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高密民间扑灰年画的兴盛与传播。

扑灰年画内容丰富多彩,多以仕女、胖娃、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卉为题材,构思奇巧,制作精细。其造型拙朴简练,用笔潇洒自如。其画风典雅,淡写飘逸,浓笔浮沉。其画法以色代墨、艳彩浓色,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

高密扑灰年画(www.zuozong.com)

扑灰年画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艺人打好腹稿以后,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张画稿可以扑成数张。“扑灰”之名便由此而来。然后,再加手绘,经落墨(勾线)、粉脸(粉手)、开脸(圈脸)、熏脸、涮脸手、乌眼(点睛)、开眉眼、立眼(粉眼)、点嘴、丝发(耙头发)、上色、涮道(染道)、涮花、磕花、描粉画金、耙胡子(搂胡子)、罩明油、刷边裁边等一整套二十多道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年画。

2006年,高密扑灰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民间艺术又获得了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