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艺术与学前课程整合的多方面切入点

民间艺术与学前课程整合的多方面切入点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甘孜州民间艺术融入学前课程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基于学前教育的目标、甘孜州农牧区学前儿童的特点、民间艺术的特点以及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机构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甘孜州民间艺术融入学前课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学前机构中的环创活动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具有藏族民间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这些民间艺术元素可以激起学前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加强学前儿童的民族认同感。

民间艺术与学前课程整合的多方面切入点

教育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则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情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同样,甘孜州民间艺术融入学前课程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基于学前教育的目标、甘孜州农牧区学前儿童的特点、民间艺术的特点以及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机构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甘孜州民间艺术融入学前课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环创活动融入民间艺术

环境创设是学前机构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所以,把民间艺术融入环创活动中,使学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间艺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学前机构中的环创活动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设具有藏族民间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众所周知,一所学前机构首先能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整体的公共环境,这一因素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也就成为各学前机构打造特色的重要途径。另外,学前机构中的公共环境是学前儿童日常接触最频繁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可在保证安全、美观、适合学前儿童的身心特征的基础上,把民间艺术融入学前机构的整体环境中。一是把本区域内的民居特色融入学前机构的建筑中,比如乡城县的学前机构体现出白藏房的特色,丹巴县的学前机构体现出雕房特色,道孚县的学前机构体现出木房特色,色达县的学前机构体现出帐篷特色等。不仅建筑材料、建筑结构要体现区域特色,还可以在门窗上雕刻具有区域建筑特色的花纹、图案。这样的建筑从抗震、通风、保暖、取材来说都是最适宜的,因为各区域内的民居之所以各具特色,就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是当地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如果已建的学前机构建筑缺乏这些特点,而且也很难改变,则可以通过在围墙和建筑物上绘制具有区域特色的民居来影响学前儿童。目前有部分地区的中心幼儿园已采用此种方式来融入民居建筑艺术。二是充分利用学前机构的每个角落,如墙面、走廊、楼梯间等地方,把学前儿童制作的有关藏族民间艺术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陈设在其中,并在学前机构中设置相关的雕塑,还可以在宣传栏中展示有关民间艺术活动的照片、图像等。也可悬挂诠释民族神话、传说的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元素可以激起学前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加强学前儿童的民族认同感。

第二,创设民间艺术区角环境。一是在学前机构中开设专用的民间艺术活动室。这一活动室内可以设几个区域,如歌舞表演区、绘画区、工艺操作区等。歌舞表演区的一角可以陈设表演民间歌舞时所需的乐器和道具,如跳弦子时拉的二胡、跳踢踏时藏靴上挂的铃铛、跳热巴时敲的鼓、跳藏戏用的面具等,还可以挂表演民间歌舞时穿的各种服装和表演时的照片等。绘画区可以展示唐卡、壁画作品以及绘制这些作品必备的工具和原料。工艺操作区内可以展示泥塑、石雕、石刻、木雕、酥油花等工艺作品以及制作这些工艺作品所需的原材料,并在旁边附上制作程序等。二是各班在活动室内构建班级民间艺术区角。因活动室的空间有限,每班选择其中一项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区角建成之后,可到各班参观,通过共享资源丰富民间艺术资源。

(二)民间艺术教学活动

对学校教育而言,教学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途径。虽然学前教育有别于中小学教育,不能主要依靠教学活动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但是,教学活动同样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的活动,具体又可分为主题活动、系列活动和单个活动三种。

围绕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或者某一种民间艺术作品,把它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或者把它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教育活动形式就是民间艺术教育主题活动形式。比如在大班围绕藏族民间舞蹈这一特定的民间艺术形式,开展“欢腾的高原”主题活动,让学前儿童观看跳锅庄、踢踏、弦子、热巴等的视频,让学前儿童感知民间舞蹈,让学前儿童听锅庄、踢踏、弦子、热巴的经典曲子,并让他们说出适合跳什么舞蹈。根据学前儿童对各种民间舞蹈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作为学习的内容,教师在学前儿童的兴趣及其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指导学前儿童学跳相关民间舞蹈。又如在中班围绕泥塑艺术这一特定的民间艺术形式,开展“可爱的泥塑品”主题活动。教师和学前儿童共同收集各种各样藏区常见的泥塑品或泥塑品照片(因很多佛像不便也不可拿到学前机构),交流和讨论有关泥塑的知识,参观泥塑品工艺作坊和特定民族节日制造泥塑品活动,了解其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前儿童对泥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使学前儿童对泥塑艺术有较为全面的感知和理解。再如在大班围绕民居艺术这一特定的民间艺术形式,开展“美丽的藏房”主题活动,教师和学前儿童共同收集甘孜州各区域内藏房的照片,交流和讨论藏房相关知识,使儿童了解其各区域内藏房的结构、样式、建筑材料以及各区域建此类藏房的缘由,让学前儿童用积木尝试动手构造自己喜欢的一类藏房,从而激发学前儿童对民居艺术的兴趣,使其对甘孜州民居建筑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并为我们的先民具有如此的生活智慧而感到骄傲,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

相较于适合开展主题活动的民间艺术,有的民间艺术更适合让学前儿童以亲手操作、创作作品的方式进行感知、认识、体验,从而丰富对这一民间艺术的相关经验。对此类民间艺术,适合开展民间艺术系列活动,同一个班级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时间段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以唐卡艺术为例,不仅绘画要求高,颜料和其他材料也极具地方特色,很难用学前机构常用的彩铅、彩色笔和图画纸画出,而且唐卡所表达的内涵也很深,所以,只是在小班或中班或大班开展一段时间的活动,很难使儿童对其有较全面的认识,更不易掌握其艺术形式和内涵。基于此,应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在中班、大班和学前班开展系列活动,从感知唐卡到全面了解唐卡,再到尝试自己绘画,开展十几个或几十个系列活动。

相较于以上所谈到的适合采用主题活动和系列活动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的民间艺术作品更适合开展独立的教学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单个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只涉及艺术领域,也涉及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比如民歌《我虽不是拉萨人》活动中,学前儿童通过学唱民歌,创编歌词、体育游戏等形式,涉及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学唱民歌部分属于艺术领域,了解歌词中每个地区的首饰和服饰特点属于社会领域,创编其他地区的首饰和服饰既涉及艺术领域又涉及语言领域,学唱时所表现出的身体动作涉及健康领域。

(三)游戏活动

采用游戏形式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是最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形式,因为游戏活动不仅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也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是学前儿童特别喜欢的教育组织形式。民间艺术游戏活动又可采用三种具体的方式:民间艺术专用活动室内的游戏活动、同龄的民间艺术游戏活动、混龄的民间艺术游戏活动。

学前机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设民间艺术专用活动室,在活动室内划区域创设相应的环境,并提供各种民间艺术游戏活动所需的玩具、学具、工具、材料。如在专用活动室内设置“可爱的泥塑”“多彩的藏毯”“美丽的刺绣”“好玩的印刷”,可以安排各班级轮流到活动室开展活动。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机构可在中班、大班、学前班开设民间舞蹈、民歌、泥塑、木雕、石雕、唐卡、民居、酥油花等民间艺术游戏活动小组,中班、大班学前儿童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本年级内自主选择参加一个游戏项目,各年级的游戏活动小组要有固定的地点、时间,指导教师由学前机构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或邀请本区域内具有相应民间艺术专长的家长、社会人士等。(www.zuozong.com)

从学前儿童经验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来看,有些项目有年龄较大的孩子“教”年龄较小的孩子效果更好,孩子之间交流和探讨相较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探讨更容易。基于此,民间艺术游戏活动可以打破年龄界限,让中班、大班儿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混龄、混班开展民间艺术游戏活动。

(四)节日活动

虽然节日本身不属于民间艺术范畴,但是藏区的节日与民间艺术息息相关。原因有二:第一,很多节日本身就是为了传承本区域的某种民间艺术而产生的。第二,人们在庆祝节日过程中布置的环境、活动内容体现出各种民间艺术。比如,庆祝藏历新年必然会跳锅庄、踢踏、弦子、热巴,唱民歌、表演藏戏;丹巴举办嘉绒藏族风情节时,必然会跳嘉绒锅庄,表演各区域的服饰,庆祝嘉绒藏历年时必跳嘉绒藏戏;道孚县举办安巴节和赛马会时,必然会介绍道孚的民居、开展赛马项目、跳锅庄;色达县举办金马艺术节和格萨尔说唱艺术节时,必会表演说唱艺术、条藏戏、跳锅庄;巴塘县举办安巴节和传统赛马节时,必然表演藏戏、跳弦子、展示酥油花;等等。所以,让学前儿童参加本区域内的节庆活动并开展相应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注释】

[1]赵玉兰,蔺江莉、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23.

[2]赵玉兰,蔺江莉,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37.

[3]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4-35.

[4]甘孜州教育局内部资料《甘孜州农牧区双语幼儿园教师辅助读本》中的相关章节。

[5]冯建,张冰松,许万林.藏族锅庄健身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126.

[6]相关资料来自炉霍县幼儿园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唐卡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7]杨辉麟.西藏的民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276-279.

[8]付宏如.幼儿生活经验的说唱艺术——从一次小班创意音乐活动吹泡泡说起[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5):80.

[9]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内部资料中《孜藏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中的相关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