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也是一种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半导体器件。晶体管有两种结构,即NPN型晶体管和PNP型晶体管。
【常见晶体管】
如果在两块N型半导体之间加上一块很薄的P型半导体,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NPN型晶体管;同样,如果在两块P型半导体之间加上一块很薄的N型半导体,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PNP型晶体管。
每个晶体管有三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两个PN结:发射结、集电结;三个电极: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晶体管的结构和符号】
晶体管有三个电极,流入晶体管的电流等于流出晶体管的电流,即:发射极电流IE等于集电极电流IC与基极电流IB之和。实验数据表明,IB的电流比较小,IC的电流比较大。
IE=IB+IC
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实验表明,当基极电流有一微小的变化时,能够引起集电极电流的较大变化。也就是说,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具有小量控制大量的作用。这就是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之比表示电流放大的能力。
晶体管基极的判别
PNP型晶体管基极的判别(www.zuozong.com)
NPN型晶体管基极的判别
可以把晶体管看成是两个二极管,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和判断。具体方法如下:
PNP型晶体管的测量:将红表笔接晶体管的某一管脚,黑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测量得到两个阻值。如果测得的两个阻值均较小,且为1kΩ,则红表笔所接管脚即为PNP型晶体管的基极。若测得的两个阻值一大一小或都大,可将红表笔另接一管脚再试,直到两阻值均较小为止。
NPN型晶体管的测量:将黑表笔接晶体管的某一管脚,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测量得到两个阻值。如果测得的两个阻值均较小,且为5kΩ左右时,则黑表笔所接管脚即为NPN型晶体管的基极。若测得的两阻值一大一小或都大,可将黑表笔另接一管脚再试,直到两阻值均较小为止。
晶体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
对于PNP型晶体管,先假设红表笔接的是C极,并用手捏住B、C二个极(但不能使B、C直接接触),通过人体,相当于在B、C之间接入一个偏置电阻,读出C、E间的电阻值。然后将红、黑表笔对调,重新测C、E间的电阻值,并与前次的读数比较;哪一次阻值较小,说明哪一次的假设是正确的,即红表笔接的是C极。因为C、E间的电阻值较小说明通过万用表的电流较大,偏置正常,因而表明原来的假设是正确的。
若是NPN型晶体管,只要将红、黑表笔对调(即黑表笔接C极),按照上述的方法测试判别即可。
晶体管好坏的大致判别
根据PN结的单向导电性,检查晶体管内各极间PN结的正反向电阻,如果相差较大,说明晶体管基本上是好的。如果正反向电阻都很大,说明晶体管内部有断路或PN结性能不好;如果正反向电阻都很小,说明晶体管极间短路或击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