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工程的时间跨度,大致从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 年起)开始至17 世纪中叶。古代建筑的特征见表1.1。
表1.1 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①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图1.9)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位于北京城中心,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故宫规模宏大,并将庭院空间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按照周礼之制,在一个“须弥座”上建“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也称为“前三殿”。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宫城至太和殿之间共建了“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寝宫,这也是宫殿建筑功能结构的一般原则。故宫在明朝初建时,是参照南京宫殿的规制,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原则建造的,面积比现在的紫禁城大8 倍多,整个宫殿气势宏伟、规划整齐,体现了帝王权力的设计思想。
图1.9 北京故宫
②北京天坛。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图1.10)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两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
图1.10 北京天坛
(2)世界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www.zuozong.com)
①埃及金字塔。古埃及分为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在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 座金字塔(图1.11)遗迹,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9 m,底长230 m,共用230 万块每块平均质量为2.5 t 的石块砌成,占地52 000 m2。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仅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主要集中的一部分。
图1.11 埃及金字塔
②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图1.12)是雅典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宏伟,且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着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 年开始兴建,9 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 年之久完成各项雕刻。但在1687 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19 世纪下半叶,虽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图1.12 帕特农神庙
古代建筑的特点见表1.2。
表1.2 古代建筑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