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主包袱的饱和度
到了这一讲,48讲的内容已经过半。一路上跟过来,想必您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理论、公式、框图弄得应接不暇了。感谢您的认真对待和对理论的尊重,不妨先放松片刻,做个简要回顾,用一些数字来理清前24讲的主要脉络。
第一单元,将相声的创作划分为3级跳:写初稿、加包袱、“雕笑果”。将笑果划分为2大类:积极笑果和消极笑果。积极笑果又划分为3个水平:笑声、掌声、叫好声。笑果预期的目的是指导“雕笑果”创作,研究对象是积极笑果。
第二单元,将包袱划分为3种类型:单包袱、新包袱、整段相声。依此,“雕笑果”划分为3个阶段:雕段、雕单和雕新。每个单包袱又划分为2个阶段:铺包袱、抖包袱。抖包袱又划分为2个阶段:主抖和副抖。每个新包袱可划分为2个阶段:广义铺和广义抖。笑果预期中采用新包袱作为单元进行分析。
第三单元,将单包袱的搞笑机理划分为2大类:形象搞笑机理和逻辑搞笑机理。介绍了4种形象搞笑机理的分类、特征和标准笑果量。
第四单元,将逻辑搞笑机理划分为2大类:逻辑欣赏搞笑机理和逻辑参与搞笑机理。介绍了7种逻辑搞笑机理的分类、特征和标准笑果量。
第五单元,将单包袱的特征用3个参数表出:亮度、深度、温度。亮度和深度决定亮深差,温度放大非零亮深差的影响,带来4种温象:冷透、热透、冷闷、热闷。冷透和热透统称为过透,冷闷和热闷统称为过闷。单包袱的判据是第二公式,决定了单包袱的初始笑果。
第六单元,将新包袱的特征用3个参数表出:对比度、递进度、密集度。对比度决定明快感,递进度和密集度决定了新包袱的构建条件。对比度不等于最佳对比度时,带来2种明快感不足的表现形式:过隙和过盈。新包袱的判据是最佳对比度,决定了新包袱的整体笑果。
在主要脉络里,暂且抛下与整段相声相关的内容,把有关单包袱和新包袱的内容挑出来加以对比,如表25-1所示。可以看出,单包袱和新包袱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雕单和雕新来分别处理单包袱和新包袱,让它们分别满足各自判据,发挥出笑果潜力。
表25-1 单包袱与新包袱
(续表)
不过,之前讲解过的内容中,单包袱和新包袱的分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存在任何明确的交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要是这样就太好了,那就意味着雕单和雕新可分别进行,不会由于一项的修改而破坏另一项已经完成的修改效果。可惜,单包袱和新包袱本就是相关的。第二公式和最佳对比度判据也不能分开调节,它们之间的那座桥梁,就是主包袱。这一讲就来讲讲主包袱的故事。
主包袱本身是个单包袱,但它同时也是新包袱的中心,同时兼顾在递进式包袱组和密集式包袱组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相比普通单包袱,主包袱自然必须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下面的例子选自2011年校园相声剧《反正也是证》的第四段《雨伞奇缘》,逗哏正谈论最近有很多人结婚……
A:你看,结婚的时候,每个新娘都佩戴着一种祖传的宝贝
B:都什么宝贝啊
A:像戒指啊(见图25-1)
B:噢
A:项圈啊、手铐脚镣什么的[欲B][主]
B:您这儿整个一押送犯人呢
A:新郎紧紧地牵着新娘的手
B:不能让她跑了[损A]
A:一排囚车啊[本B]
B:都是凯迪拉克的[哗C]
A:浩浩荡荡直奔菜市口皇家大酒店[夸B]
B:~
A:午时三刻喝下交杯酒[本B]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哗C]
图25-1 梅元卉、何英姿《反正也是证·雨伞奇缘》
此例是一个新包袱,共含7个单包袱,不难辨别出第一个“手铐脚镣”是主包袱。6个单包袱的理想笑果分别为2.3s{1.5}、0.5s、1.2s、0.9s、0.7s、3.0s{2.5}、2.3s{2.5},合计10.9s。从本讲开始,在理想笑果数值后写一个大括号“{}”,用以表示语言加分,语言加分为1时不写。现场笑果分别为2.2s、0.2s、1.0s、0.8s、0.7s、3.5s、3.0s,合计11.4s。除了理想笑果最小的“不能让他跑了”发生了C类冷闷,其他单包袱均较满足第二公式,产生了初始笑果。再看看明快感,“手铐脚镣”新包袱的对比度D=≈0.342,满足最佳对比度。这么看,这个新包袱无论整体笑果还是初始笑果均能达到,笑果层次水平很完美。上面分析的结果都是正确的,笑果确实不错,但是还有一种缺陷在困扰着“手铐脚镣”新包袱。是什么呢?
其实,新包袱确实节奏不错,各单包袱的初始笑果也能达到,可广义抖中的单包袱似乎和主包袱并不是紧密相关。这会导致什么呢?会导致主包袱的明显程度下降,观众听上去并不确定“手铐脚镣”就是主包袱。如此一来,好不容易制造出的明快感听上去就不那么明确了,整体笑果被削弱。这里说的不紧密相关不是指内容上,而是指笑果上。想来如果主包袱在内容上是某个单包袱,而笑果听上去却是另一个单包袱,那么对比度就发生了变化。调整就变成徒劳的了,明快感在观众心中得到了重新计算。
那么可不可以把听上去所谓的“主包袱”就当作主包袱来调整对比度呢?这也不行,因为观众在逻辑上无法接受一个和前后内容无关的单包袱作为主包袱。所以,创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把内容上的主包袱处理好,让观众听上去就是主包袱。这在笑果上称为主包袱的相关笑果,即主包袱在笑果上与新包袱的其他单包袱相关。笑果相关包含两层意思,主包袱应当与广义铺里的单包袱组成递进式包袱组,也应当与广义抖里的单包袱组成密集式包袱组,两种包袱组的存在感都应在笑果中得到体现。
如何处理主包袱才能达到“听上去就是主包袱”呢?先来看看“手铐脚镣”主包袱存在哪些缺陷?具体说来,之所以感觉广义抖里的单包袱与主包袱相关度不高,是因为广义抖太长,密集式包袱组的存在感不足。简言之,就是主包袱“吃不下”如此长的广义抖,就像往一个杯子里倒一大桶水,自然装不下,故这种现象称为主包袱溢出或过溢。发生过溢现象的原因就是主包袱的地位过于卑微,不足以匹配广义抖的时长比例。那么,怎样的主包袱能匹配多长的广义抖呢?这就涉及一个新概念——主包袱的饱和度。
作为特殊的单包袱,主包袱具有其他单包袱不具备的评价标准,即饱和度。饱和度是指主包袱装载广义抖的能力与实际装载广义抖的匹配程度,记作H,是个量纲为一的参数,最小单位为0.05。现尝试用之前讲过的单包袱和新包袱参数来表出饱和度。首先,主包袱给观众的印象越深,在新包袱中的地位越重,那么装载广义抖的能力就越强。亮度是表达抖包袱前观众关注程度的参数,主包袱亮度越高,印象越深,装载广义抖的能力就越强,装载能力用Lz表示。其次,新包袱对比度关系到广义抖的时长比例,对比度D越低,主包袱装载的广义抖越长,装载量用1-D表示。设定装载能力和装载量均与饱和度线性相关,那么主包袱的饱和度可以表示为:
当H<0时,装载能力小于装载量,主包袱发生过溢。“手铐脚镣”主包袱属于半提示类亮度,“项圈”一词提供了Clq=+0.05,故亮度为Lz=0.55。已知D=0.342≈0.34,故饱和度为H=0.55-(1-0.34)=-0.11<0,主包袱过溢。
问题找到了,但想解决可非常困难,因为这关系到单包袱和新包袱的两方面判据,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将主包袱的亮度提升0.10,可是主包袱第二公式就无法满足了,只好再相应提升主包袱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又容易导致新包袱最佳对比度无法满足,只好再相应调整广义铺和广义抖的时长,调整过程又可能影响其他单包袱的第二公式判据……等调整完工了,新包袱早就大变脸了。在笑果预期准确性不能保证时,由于原新包袱已经笑果出众,过溢程度也不高,修改后能提升笑果的概率并不大。
此例说明,如果仅发生过溢现象,想要更正并不容易。保持原状,接受过溢带来的笑果弱化也许是最佳的选择。“雕笑果”创作主要针对第二公式判据和最佳对比度判据,满足了它们,发生过溢也就没什么办法了。如果它们并未满足呢?下面的例子选自2010年校园相声剧《骑遇》的串场《新闻访谈》,捧哏扮演节目主持人,逗哏在他的指引下说出如何“帮助”室友小只的事儿。
B:诶?听说有一阵儿,小只情绪很低落。你们三个人没少欺负他吧
A:怎么说话呢?我们那是帮助他
B:是吗?我可听说,你们让他修房顶儿
A:对啊,他是金刚啊[直]
B:啊
A:让他修个房顶儿正好可以整死……[损B]
B:嗯?~
A:呃不,帮助他嘛[强A][主]
B:呵呵,您说话真幽默[直](见图25-2)
A:~你误会我们啦,其实我们是想让他多参加体育锻炼,缓解受伤的心情
B:噢,那你们除了让他修房顶儿,还用过什么方法来整死……呃不,帮助他[损B]
A:~
图25-2 王汉雄、冉捷等《骑遇·新闻访谈》
上例共含5个单包袱,主包袱“帮助他嘛”属于非提示类亮度,Lz=0.40。有意思的是,它是1.5包袱法的首个单包袱,故意造成冷透温象,而让“真幽默”满足第二公式。同时,已知“帮助他嘛”新包袱的对比度为D=≈0.487,H=-0.11。可见,主包袱发生过溢且最佳对比度、主包袱第二公式均不能得到满足。这种情况该如何修改呢?
由于是刻意安排,主包袱的第二公式就先不考虑满足,主包袱亮度先保持不变。主要是看对比度该如何调整,如果为了改善过溢问题,应适当提升对比度;如果为了逼近最佳对比度,则应适当降低对比度。于是面临两难选择?正确的做法是:以最佳对比度为主,适当加长广义抖来逼近最佳对比度。过溢现象只能不管不顾,任它加重。原因何在,稍后再来……
总而言之,当饱和度H<0时,主包袱发生过溢现象。那么,饱和度H>0时呢?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下面的例子选自《军训生存指南》,逗哏在讲述打靶前的心理历程。
A:我是天天盼着那个实弹射击啊
B:诶?去的那天肯定很兴奋吧
A:是啊,虽然指导员说六点半才集合,但我六点四十五就起来了[强B]
B:嗯?怎么还晚了一刻钟啊
A:太兴奋了,睡过头了
B:好么
A:我们坐了好长时间的汽车才到那靶场啊(见图25-3)(www.zuozong.com)
B:没这么比划时间的[哗A+损A][主]
A:哇塞!太神奇了
B:怎么了
B:总算是见过世面了
图25-3 郭敏、高文政《军训生存指南》
上例共含3个单包袱,其中“比划时间”是主包袱。由于前一句逗哏采用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却没有产生笑果,主包袱亮度迅速提升,Lz=0.75。同时,“比划时间”新包袱的对比度为D=≈0.476。饱和度H=0.48+0.75-1=0.23>0,可知主包袱的装载能力超过了实际装载的广义抖。这使得主包袱能够吃得下广义抖,看似是好事情,但反观广义铺,就显得与主包袱不匹配了,递进式包袱组的存在感明显不足。这就像一只大桶里只装了一杯水,虽然装下不成问题,但看起来不协调,桶里空荡荡的,故把这种现象称为主包袱亏空或过亏。和过溢一样,过亏也是一种主包袱饱和度不平衡的表现形式,影响着主包袱的相关笑果。过亏现象使得感觉出“比划时间”在新包袱中的地位过重,延伸不足,这也导致听上去并不是特别像主包袱,见图25-4。
图25-4 主包袱的过亏、适中、过溢现象
同样都是延伸不足,过亏和过隙是不同的。过隙是指新包袱在节拍上不协调,过亏是指主包袱在装载能力上不协调。过溢和过盈的区别也是如此。不过,过亏和过隙往往一起发生。这是由于新包袱过隙现象经常发生,而主包袱的亮度一般较高,配合起来往往也表现出主包袱过亏。比如“比划时间”,D=0.476>0.35,故新包袱过隙;H=0.23>0,故主包袱过亏。假如通过加长广义抖来调整对比度D,那么应该调整到多少为合适呢?按过隙来看应调至D=0.350,按过亏来看应调至D=0.250。这点上过隙和过亏对D的要求就不一致了。因为过隙只和对比度有关,而过亏不仅和对比度有关,还和主包袱亮度有关。一般情况下,还是以最佳对比度为准,将对比度调至D=0.350。调整后主包袱仍表现出过亏,只能不理会了。
无论过溢还是过亏,都是主包袱饱和度不佳的表现。当H=0时,饱和度最佳,能产生相关笑果,此时称主包袱满足第一公式。根据饱和度的表达式,第一公式的表达式相应为:
当主包袱满足第一公式时,它就同时与广义铺和广义抖的笑果相关,递进式包袱组和密集式包袱组均有存在感,主包袱能从笑果中明确辨识。下面的例子选自2010年校园相声剧《骑遇》的第一段《缘分论》,讲座上逗哏用望远镜锁定了一个女生。
A:讲座一散场,我就冲对面那看台冲过去了
B:人那么多,能找得着吗
A:找着了!冲到那女生面前,拿望远镜一对,诶?就在点儿上呢,就是她
B:~你拿望远镜对她可不在点儿上吗
A:我过去了,“同学,你相信缘分吗?”[直]
B:又来了
A:那女生很温柔
B:是啊
图25-5 余成、张昊忞《骑遇·缘分论》
A:“你谁呀?”[欲A+哗A][主]
B:这么个温柔啊
A:你说说现在这女生啊,主动冲我微笑,她还装不认识
B:谁冲你微笑了
A:“呃哈,同学。你忘啦,我就是刚才坐对面,拿望远镜看你的那个”[哗C]
B:啊
A:“噢……”
B:想起来了!
A:“你个神经病!”[欲A]
B:不骂你才怪呢
A:~我不气馁
B:真是神经病啊[损A]
A:我坚信,我和那个女生有缘
此例共含6个单包袱,主包袱“你谁啊”的亮度属半提示类,Lz=0.55。同时,新包袱对比度D==0.454 5≈0.45,代入饱和度表达式,则H=0.45+0.55-1=0,主包袱满足第一公式,能够产生相关笑果。从例子中可以看出,虽然“你谁啊”亮度不算太高,在新包袱中给观众的印象并非最深,但由于广义抖时长比例与其装载能力匹配,主包袱容易被准确辨认出,在新包袱中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前面的“就是他”、“你相信缘分吗”还是后面的“看你的那个”、“神经病”、“真是神经病”都和主包袱笑果相关。
不过,从上一单元的内容可知,此新包袱并不满足最佳对比度判据,明快感并非最佳,整体笑果的η>=8.34%,属B类过隙。在最佳对比度和第一公式相矛盾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呢?正确的做法就是在保障主包袱初始笑果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最佳对比度,通过增长广义抖时长来逼近最佳对比度,力争将新包袱的明快感调至最佳。像此例中,“你谁啊”的理想笑果为1.6s,现场笑果也为1.6s且产生初始笑果。从这点上看,不宜调整主包袱的亮度。所以,应该再写一段广义抖,或者在现有的广义抖上耦合几个单包袱,增长时长来逼近最佳对比度。这一过程中,好不容易得到满足的第一公式会越差越远,主包袱过溢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关笑果弱化只能视而不见,表示无奈了。
第一公式是主包袱的判据,不过这个判据很蹊跷。从上面所有的例子来看,主包袱不满足判据时,一般情况下也无法就此做出修改,只能置之不理。即便主包袱满足了判据,也经常需要通过修改使其背离判据结果。您肯定早就有疑问:既然如此,提出第一公式的意义何在?在“雕笑果”创作中如何使用第一公式呢?再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选自《有急就有慢》,老急是逗哏的室友,一个急性子。
A:老急是真爱着急
B:怎么说
A:就说每天早上一起床,他就对着这床架子着急
B:这有什么着急的
A:这不嫌一格一格下来太麻烦吗?
B:那……可以两格两格下,稍微快一点儿
A:他哪等得了那个?他是一格下来
B:直接跳下来
A:直接栽下来[欲A][主]
B:~唉哟,这头着地,够疼的
A:嗯~?屁股着地[本B]
B:屁股着地也疼呐。我看干脆把床架改成滑梯算了(见图25-6)
A:这不还是屁股着地吗?[逻B]
B:~也对[本A]
图25-6 仲景尼、顾文韬《有急就有慢》
上例共含4个单包袱,主包袱“直接栽下来”的亮度Lz=0.65,对比度为D=≈0.54,饱和度H=0.54+0.65-1=0.19,主包袱显然发生了过亏现象。这也难怪,广义铺写那么长,广义抖却只有5句台词。“直接栽下来”新包袱也同时发生了过隙现象,不过此例存在特殊性,因为过隙和过亏的调整均需要将对比度调至D=0.350。也就是说,按照最佳对比度进行调节,最终过隙现象得到解决的同时,过亏现象也随之消失。这样一来,新包袱的整体笑果、主包袱的相关笑果就会同时达到了。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如果主包袱的亮度为标准提示亮度,即Lz=0.65,那么新包袱就有可能通过调整对比度来同时满足第一公式和最佳对比度,使整体笑果和相关笑果均能得到发挥。这就是第一公式的意义所在。由于第一公式涉及单包袱和新包袱两个层面上的多重因素,在笑果预期中扮演的角色只能是观察和评价,并非可以指导“雕笑果”的方向。但是,为了减小相关笑果的弱化程度,让“雕笑果”尤其雕新过程可以放开手脚,主包袱的亮度最好位于标准提示亮度附近。换言之,在雕段过程中,新包袱在划分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第一公式,尽量筛选标准提示亮度的单包袱作为主包袱。第一公式的作用就是用来筛选主包袱的。把第一公式与最佳对比度联立并放宽,得到主包袱筛选公式:
像前面的“手铐脚镣”、“帮助他嘛”、“你谁啊”采用了亮度过低的主包袱,“比划时间”采用了亮度过高的主包袱。上述包袱即使雕单和雕新均非常出色,仍然会产生过溢或过亏,例如“手铐脚镣”。唯独“直接栽下来”的亮度适中,如果雕单和雕新处理完美,完全可以将所有笑果潜力均发挥出来。需要说明,筛选主包袱时,雕单尚未开始,主包袱的亮度和深度未必是最终值。雕单时为逼近第二公式亮度会作适当调整,所以没必要特别准确地筛选亮度,一般只要是提示类亮度即可,例如“比划时间”可算作允许范围内的主包袱。
可惜的是,“直接栽下来”并没有做好雕新工作,导致过隙和过亏同时发生了,笑果层次水平低于“手铐脚镣”,甚至和“比划时间”差不多。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理想状态下应该严格按照第一公式筛选主包袱,但这必须在有足够雕新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具备的雕新能力很难使大部分对比度逼近最佳对比度,那么主包袱筛选公式就必须作废,还不如采用些半提示类亮度的主包袱,整体笑果虽然有所欠缺但相关笑果的发挥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最终达到“你谁啊”新包袱之类的笑果层次水平。这种处理方式是一种权衡创作,具体该如何权衡涉及相关笑果和整体笑果的下降程度的对比,这些内容将在下一讲中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