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声演出中的笑果预期,笑果

相声演出中的笑果预期,笑果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讲笑果无论“雕笑果”创作还是笑果预期,都离不开笑果一词。“雕笑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一段半成品相声增加积极笑果,减少消极笑果。因此,本书提到的笑果预期主要针对积极笑果。相声的积极笑果包括笑声、掌声和叫好声。找出潜在的包袱也是笑果预期的一项工作,发生这种情况应该算笑果预期的一次失误。

相声演出中的笑果预期,笑果

第3讲 笑果预期与听笑果

上一讲提到,笑果预期的研究对象是积极笑果,也就是笑声、掌声和叫好声。那么笑果预期到底是如何研究不同类型笑果的呢?这个问题就要追溯一下笑果预期的起源了。

对笑果预期的研究起初是从有限元法中联想出来的。熟悉固体力学的人们都知道,工程上对复杂超静定问题常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求解。通过将受力体划分为细密的网格单元,通过一定的数学近似和计算,求出一个数值解,这个解与理论解有一定的误差,但仍对解决工程问题有较为准确的参考价值。

笑果预期就是一种有限元,通过将一段相声拆解成不同的单元,再套用笑果预期系列公式对笑果量进行估算,估算过程中约去一些误差项,将估算变得简洁,从而得到一个估算结果。结果存在误差,但对相声的“雕笑果”创作起到较为准确的指导作用。

img21

图3-1 有限元与笑果预期的比较

也许有人会问,对相声有必要进行数值模拟吗?直接找上几个观众来听一遍不就知道笑果了。这就好比询问工程上数值模拟与物理实验的关系。对于工程问题,既可以采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测试,也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估测。物理实验很直观,实验方案设计时考虑周全,测试结果就很可靠。缺点是存在实验误差,而且反复实验成本会很高。数值模拟刚好可以弥补物理实验的缺陷,成本低,可反复运算,而且误差仅包含数学误差,不会受测试装置和实验条件带来的误差影响。只不过数值模拟中使用的参数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来得到,模拟结果也必须通过物理实验进行验证。这就要求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配合进行。

现代相声的排演也是如此,虽然可以找来些没听过相声的观众进行笑果测试,就像物理实验一样,但和现场演出的笑果会存在系统误差。而且相声的修改次数很多,每次都找些新观众来听,同时又要保证观众的欣赏环境与现场演出相匹配,这很难做到。另一方面,笑果预期方法中用到所有参数都是通过大量演出录像总结得到的,按照此方法估测就相当于在进行数值模拟。于是,相声的排演就需要依靠多次、反复笑果预期来进行,不断模拟出当前修改稿在现场演出中可能得到的笑果,配合少数几次预演来验证模拟结果,最终找出提升演出笑果的方案。

在《校园相声学》一书中,将笑果预期定义为包袱的定量分析,是相声的有限元。当时仅通过有限元类比加深对笑果预期思想的理解,并未详细介绍如何拆分单元进行计算。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详细介绍笑果预期理论和方法,会讲解如何拆分单元、套用公式、假设理想条件、省略高次误差,从而对整段相声的笑果量进行估算。可以说,本书详解的笑果预期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声有限元。

首先来做基本理想假设,将前一讲中介绍过的笑声、掌声和叫好声在分析中统一为笑果。具体描述如下:笑果预期中,笑果的种类和大小的决定参数是观众的欣赏情绪。设欣赏情绪参数以Q表示,数值从0~100,数值Q较低时无笑果,数值Q高过数值a时产生笑声,数值Q高过数值b时产生掌声,数值Q高过数值c时产生叫好声。a、b、c是标尺,它们忽略了不同观众的情绪差别,也忽略观众笑、鼓掌、叫好的初始情绪差异。其中,数值a指观众产生笑声所需的最低情绪,称为笑点;数值b指观众产生掌声所需的最低情绪,称为掌点;数值c指观众产生叫好声所需的最低情绪,称为叫点。根据笑声、掌声、叫好声的规律可知:

0<a<b<c<100

于是,当0<Q<a时,表现为无声,即无笑果产生;当a<Q<b时,表现为笑声;当b<Q<c时,表现为笑声和掌声;当c<Q<100时,表现为笑声、掌声和叫好声。由于笑声和掌声出现次数远大于叫好声,笑点和掌点的应用比称为点广泛。

笑点,全称笑声原点。笑点越低,观众越容易被台词搞笑。一般来说,笑点越低越好,但也不能过低。

如果笑点低到连一般陈述都会发笑,就会影响到某些大包袱的铺垫节奏,导致观众精力分散,致使总笑果量下降。各种不能控制的因素: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观众,甚至是不同的天气都会影响笑点。具体说场合,对于单段相声、毕业晚会的笑点比迎新晚会要低很多。毕业晚会大多观众是毕业生,有很重的毕业情结,对校园生活无比留恋,只要相声内容能够贴近生活,唤起记忆,他们都不会吝惜自己的笑声,尽情用笑声抒发对往事的感慨;而迎新晚会大多观众是新生,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好奇,听到一些好笑的内容一般只是报以欣赏,不会笑出声,而去期待后面更好笑的内容,但这种好奇的期待往往无止境。下面的例子选自2008年校迎新晚会上的相声《吃心绝对》的开场,画线的句子意思已然很明白了,但观众还是没有笑,还在期待演员后面有更巧妙的解释。最后只在“铁了心地吃”处制造了一处笑声。

A:比方说我吧

B:您爱好什么呀

A:我呀,好吃

B:嗯?

A:怎么样

B:不怎么样。好吃懒做啊?哪有这个爱好啊

A:怎么没有啊?有很多歌曲啊,就是专门写给我们这些人的

B:诶?都有什么歌曲啊

A:李圣杰就有这么一首歌

B:啊

A:《痴心绝对》

img22

图3-2 周兴天、耿润杰《吃心绝对》

B:嗯?这怎么是写你的呢

A:他那意思就是说啊,“铁了心地吃,绝对没有错”(见图3-2)

B:是这个意思吗

倘若这段相声出现在毕业晚会上,制造笑声的次数会完全不同。“《痴心绝对》”处一定会制造笑声,“铁了心地吃”还会制造第二波笑声。时间总量的差异就更大了。场合影响笑点的问题最终表现为迎新晚会的相声笑果普遍比毕业晚会差。下面的例子选自2009年毕业晚会《我怀念我的大学》,同样是开场,同样结构的包袱:冷不丁抖出一个包袱,后面再做出好笑解释。不同的是画线的句子就产生了不错的笑声笑果。创作此段落时,充分考虑了毕业晚会笑点低的特点,采用“挪”字故意点燃观众,如此一来,在“挪校区里头来”就成功制造笑声。之后的“新东区农学院那儿”也相应制造笑声笑果。

A:可是,我还清楚地记得刚来交大时的样子

B:就像昨天一样

A:那个时候交大还叫做郊区大学(见图3-3)

B:现在也这么叫

A:可是现在周围的菜地少多了

B:对,都挪校区里头来了

A:啊?

B:对啊,新东区农学院那儿就有一块

img23

图3-3 田威、王庭晖《我怀念我的大学》

以上两个例子充分体现了笑点对笑果量产生的影响。如果不考虑晚会,单看相声的台词,您可能觉得“《痴心绝对》”比“挪校区里头来”更好笑。但两个包袱确实受到了晚会笑点的影响,一个笑了另一个没笑。对于整台相声剧中的相声,笑点比一般晚会的相声要低一些,和毕业晚会的笑点接近。不过相声剧首段开场的相声笑点一般较高,后面的笑点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前面相声表演的反响。如果前面的表演反响热烈,那么后面的相声笑点会下降,像是对前面表演的奖励,反之则会上升,像是对前面表演的惩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前面的表演耗费观众太多的精力,比如亮度很大的包袱铺垫过长,表演所占的比例过高,观众则会消耗过多精力欣赏,听后面的相声时就会笑神经疲倦或者精力分散,即使前面反响热烈,仍然会导致笑点上升。针对这一点,只要合理安排高亮度包袱的铺垫长度,适度融入表演性质浓郁的包袱,就不会让观众欣赏得疲倦。只要前面的笑果越好,后面观众的积极性越高,笑点就会自然下降。笑点降低以后,有些深度较高的包袱,由于观众的参与积极性极高,也能一点就透;有些平常的台词会被观众联想到好笑的内容;甚至有些完全平实的叙述观众都会联想到好笑的东西,“莫名其妙”笑起来,之后才意识到似乎笑了“不好笑的东西”。

下面的例子是一点就透的典型,选自2008年校园相声剧《从前有座山》的第三段《有一个男孩》,画线的是个比较深的包袱,采用的语言比较隐讳。预期时认为该包袱亮度很低,观众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明白,所以在“我们家只有钱供一个人上大学”后增加了一句更为直白的“他把机会让给了我”,来降低深度。即使出现直到“你说我有这样的哥哥”才搞笑观众的情况,也可以接受。不过现场情况超乎想象,由于之前的笑果极佳,这里观众听得极其入神,笑点低,参与度高。刚说完“我们家只有钱供”就有人猜到剧情开始笑了,到“他把”就已经全部笑开了,甚至起了掌声。演员只好加快语速说完整句,避免把观众后面长时间的掌声压下去。后面的“你说我有这样的哥哥”同样引起了长时间的笑声和掌声,此段落笑果非凡。

A:于是,女孩和男孩达成了约定

C:还有约定

A:他们要一起走出这片山林,考上大学

C:考出一个来不就得了吗?

A:你说什么?

C:我是说,能考出一个来也很不错呀

A:那年高三,当其他的孩子都在干活和游玩时,只有他们两个还在认真复习。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他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虽然很辛苦,但是有梦想的支撑,再多的困难也都不怕了

C:有梦想的人是最辛苦也是最幸福的

A:放榜的那天,女孩很高兴,因为他俩考上了同一所在上海的全国名牌大学

……

A:当女孩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男孩时,男孩淡淡地笑了

C:他笑了?

A: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和女孩一起来上海

C:他没来上海?

A:原来从一开始,男孩就知道他不能和女孩一起上大学。但是,为了让女孩有奋斗的动力,为了让她实现大学梦,男孩默默地陪伴着,一天一天煎熬地度过高考的日子

……

C:我明白了,这个女孩就是你吧

A:嗯,对

C:那个男孩太伟大了,他对你真好

A:是啊。我们家里只有钱供一个人上大学,他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

C:~啊?你们家(见图3-4)

A:你说,我有这样的哥哥是不是很幸福啊

C:~

img24

图3-4 朱玲、只悦胜(C)、郑钰(B)、李宏烨《从前有座山·有一个男孩》

联想出好笑的情况比较多见,上一讲所举的“比如说我吧”就属于这一类,观众把前面的“肥猪”和“我”联系了起来,就成了逗哏在损自己。下面再举个例子,选自2009年校园相声剧《交大这些事》的第六段《同根同源》。捧哏是个说书的艺人,在讲三个交通大学同根同源的故事。逗哏不以为然,希望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学校上。

A:你这书说的没有重点呐

B:是吗?

A:你看你看,又是西安(交大)又是台湾(交大),太乱了

B:那依您的意思应该怎么样呢

A:得突出一个重点(见图3-5)

B:这……重点放在哪儿呢(www.zuozong.com)

A:闵行交大啊!

B:啊?

A:不是……上海交大啊!

B:~噢

img25

图3-5 周兴天、王武聪等《交大这些事·同根同源》

画线的两句看似一个口误,没什么好笑的,但是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听出了好笑的意味,而且一笑就3.4s。到底在笑什么呢?来给您分析分析:考虑到交大现在位于闵行郊区,在逗哏嘴里的“闵行交大”,变成与“西安交大”和“台湾交大”齐名了。直到逗哏说完“上海交大”后大家才反应过来,然后再次笑自己之前怎么没听出来学校的名字都被偷换了。这个单包袱如果不是在相声剧中,很难产生笑果。说实话,这真不是演员口误,而是演出稿上的创作,我之前考虑到了观众笑点低的特点,才写了这个单包袱。笑果预期的准确是此次创作成功的根本保障。

下面的例子是莫名其妙笑的典型,选自2005年校园相声剧《四士同堂》的第三段《对影成三人》主题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上非但完全不好笑,在情感上还有悲伤的意味,却很意外地产生了笑声,而且笑声产生在男逗哏C只说了3个字的时候。整句一完笑声自然是戛然而止,观众也发现自己笑得有些突兀,破坏了场上的煽情气氛。

img26

C: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A:月亮代表我的心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见图3-6)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图3-6 沈是群、齐寅雪、史炎、郑好棉《四士同堂·对影成三人》

其实,当年创作此段落时,考虑到了观众此时会笑的心情,在“明月诗”的第四句原本写了一句真正好笑的台词,打算索性利用抒情做铺垫,让观众带着伤感好好笑一次。补充一下,《对影成三人》的剧情是女生A喜欢男生C,男生C却喜欢女生B。本来画线部分写的A的台词“我本将心向明月(手指向C),奈何明月照沟渠(手指向B)”,依此来对应剧情制造包袱。但是,演出之前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搞笑会破坏煽情气氛,不如静静地抒情,于是修改成了完全不好笑的演出稿。没想到观众前面看得入神,笑得开心,猜这里肯定有包袱,还没听清就先笑了起来,结果笑声扑了个空。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也是一次比较遗憾的经历。《四士同堂》演于2005年,当时笑果预期思想尚未形成,笑声中抒情的艺术手法也处于争议中,于是最终采用了较为保守的方式。所以当2012年再次重现这段相声,我们结尾吟诗时非常明确地采用了搞笑台词,让观众在感动中尽情地挥洒了7.0s的笑声。

D:花间一壶酒

B:独酌无相亲

A:举杯邀明月

C:对影成、三、人

B:在我们的故事里写进了爱情

D:可惜爱情的故事里,却没有写进,我(见图3-7)

img27

图3-7 梅元卉、郑钰、王汉雄、李宏烨《对影成三人》

下面的例子选自2006年校园相声剧《Dong十三楼》第二幕的第一段《说书》的主题段。同样是接近结尾的抒情阶段,画线的句子产生了笑声、掌声和叫好声。笑声多少带有些苦笑的意味,逗哏的这种自嘲使此段抒情的感染力更强,使“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议论更加深入人心。

A:于是我就这么日复一日,过着重复而平淡的读书生活

B:诶?可是,你知道你周围的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吗

A:我知道

B:他们在买衣服、做头发

A:我知道

B:他们在上网、打游戏

A:我知道

B:他们在谈恋爱

A:我也知道

B:他们在谈完恋爱之后,再谈一次恋爱

A:(用手拦B)这才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嘛!

img28

图3-8 陈寅、郑钰《Dong十三楼·说书》

B:是啊,现在大学里像你这样喜欢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见图3-8)

A:是啊,越来越少了!~谁让咱是淑女呢

此例中,“再谈一次恋爱”也是一处非常经典的“雕笑果”处理。这个包袱表面看起来非常生硬,虽然观众会笑,但笑声显然不太开心。一般说来,这不是个好包袱,但这里如此处理是刻意设计的,正好升高观众的笑点,为后面引发思考的议论营造浓厚的异样气氛。不少观众会感觉笑得有些不自在,似乎自己就在扮演着嘲笑对象的角色。这种情绪下提出“喜欢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个主题思想就会立刻进入观众正在反思的脑海,深入人心。等再次抖出“淑女”这个大包袱,又一次把观众点燃。重新回到欣赏相声状态的观众,在充满思考的笑声中难以释怀,不得不报以热烈的掌声,笑点也重新降低。试想如果在“再谈一次恋爱”处,用一个非常合理自然的“好包袱”就难以达到这样的笑果,因为观众笑得很开心,情绪上就会过于放松,不够严肃,此时较深的议论很难立刻收拢观众的注意力,进入脑海。正是这种非常生硬的包袱可以帮助议论和抒情,用一处的差笑果换来了整体的好笑果,用笑点一段时间的上升换来了观众认真的思考。这不得不说是笑果预期的一次大成功。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相声不能一直放松,引发思考时需要严肃。笑果预期的一项任务就是指挥观众在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起来,然后给他们更多的精神享受。

掌点,全称掌声原点,和笑点一般是同方向变化的,笑点越高掌点越高,反之越低。笑点一般越低越好,掌点可不一定。这与鼓掌的特点有关,观众一般是在笑到一定程度才鼓掌,一旦鼓掌开始笑的程度便不再增加。如果总是刚一笑就鼓掌,观众就很难笑到尽兴。最好让他们笑尽兴了再鼓掌,觉得笑得肚子疼,只能把自己觉得还欠多少笑声没能发出,用掌声代替发出。这种掌声能让观众得到最好的笑果享受。

一些特殊情况下,在笑点保持不变的同时,掌点会上升。比如在白色情人节专场晚会《爱你一万言》在3月14日演出,天气比较寒冷。下面的例子,选自当场晚会的第六段《我是安禄山》。听到晚会的末端时,观众都把冻僵了的手插在口袋里,也就很难鼓起掌了。这就造成了笑声长达5.0s却没有任何掌声的特殊现象……

A:我是率领着一支几十万流氓组成的队伍(0.5s笑声)~浩浩荡荡,杀入南京城(见图3-9)

B:好

A:后来发现,那都城是长安(5.0s笑声)

B:~您下回出门带张地图好不好(1.0s笑声)

img29

图3-9 郭敏、高文政《我是安禄山》

说到影响台词,掌声可比笑声要厉害多了。无论在频率上还是音量上,掌声都有极强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是笑果中的“霸王声”。掌声一响起演员的台词观众就很难听清楚了。所以,“雕笑果”时必须考虑掌点,设计一些等掌声的停顿,并考虑这些停顿后如何保持之前叙述的节奏和连贯。

设定了笑点、掌点和叫点之后,描述积极笑果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掌声和叫好声既包括大笑转化来的,又包括“要”来的。直接要到的掌声和叫好声,在情绪上与大笑转化来的掌声和叫好声是有区别的,但在这里是统一在一起考量的。不过如果要到的掌声和叫好声没有笑声笑果,就不能算作包袱。为了不和包袱相混淆,在统计包袱时,要掌声和要叫好声应该专门标记。有些精彩的要掌声和要叫好声也能产生笑声笑果,之所以要专门标出,是因为这些笑声笑果并不足以转化为掌声和叫好声,而是演员主动去“要”的。

在介绍完欣赏情绪参数Q及其标尺a、b、c之后,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声有限元的假设理想条件。接下来,以演出时间t为横轴,以欣赏情绪Q为纵轴,笑点a、掌点b、叫点c为标尺作图,形成一个笑果记录二维坐标系,将演出录像中的笑果记录下来,也可将笑果预期结果用坐标系内的图形呈现出来。

有人可能觉得学会笑果预期坐标系就可以做好笑果预期了,其实不然。要做好全面笑果预期首先必须懂相声,掌握相声产生笑果的规律,熟练运用笑果预期表和笑果预期公式。笑果预期坐标系只能起到记录的作用,并不能对笑果进行评估,对“雕笑果”创作提出修改意见。它只是笑果预期的初步,只能作为直观描述笑果的辅助工具来用。想要绘制出笑果预期坐标系,必须首先学会对演出现场的笑果做出正确的分析,也就是学会从演出录像中听笑果。

听笑果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做到。作为一个相声观众,听相声时自然是被精彩的表演和内容所吸引,不可能去关注其他人的反应。即使是相声创作者或相声演员也是如此,在听相声的时候总是专注于相声演员的表演,很少关注其他观众的声音反应。普通观众当然没有关系,但作为相声创作者,这种习惯会使得在创作时以自我为中心,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偏爱某一类或某几类包袱,有时还会过度夸大自己认为好笑内容的搞笑能力,从而难以与观众保持同步,不能找到观众普遍感觉好笑的内容。所以,做“雕笑果”创作的相声作者必须首先学会把自己的欣赏重心转移到观众的反应上,一边听演员的台词,一边对应观众的反应,听出观众何时笑、哪种笑、多大笑,分析为什么笑。下面的例子选自2009年校园相声剧《交大这些事》的第三段男女相声《海峡情缘》,此处是利用抒情制造反差产生包袱的范例,中间含三个“光顾着添煤了”,假如这三处都是包袱,请分析它们的搞笑是不是基于相同的原因。

A:就这样,我俩进了火车。我负责方向,他给火车添煤

B:这通忙活呀

A: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是那么的可爱。周围的虫鸣鸟叫,仿佛把我们带回了从前那段美好的日子

B:光顾着添煤了,没听见

A:看,皎洁的月光照进来(见图3-10),好美啊

B:光顾着添煤了,没看见

A:就这样,我们忙了一晚上

B: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来火车头慰问我们

A:他们夸我们火车开得很平稳,他们睡得很踏实

B: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昨天晚上煤用完了,车厢在那儿停了一晚上

A:啊?

B:光顾着添煤了,没发现

img30

图3-10 朱峥昱、只悦胜《交大这些事·海峡情缘》

需要指出的一点,图3-1(b)中所绘制的笑果预期坐标系就是在记录本段落的笑果。前两处“光顾着添煤”是男演员用来回避女演员抒发浪漫的托词,第三处“光顾着添煤”是男演员用来回避“煤用完了”的托词。虽然都是托词,但前两处是合理托词,第三处则是自相矛盾的托词,所以笑果产生的原因并不相同。从搞笑机理上看,前两处属于胡搅蛮缠性质的强词夺理,第三处虽然也包含胡搅蛮缠性质的强词夺理,但同时又是逻辑错误。逻辑错误是比强词夺理更高级的搞笑机理,一旦能够成功搞笑观众,笑果必然比只有强词夺理要好。从笑果坐标系中看,也就是现场演出录像中可以听出,第三处的笑果与前两处的笑果形式类似,很快就起了笑声,可是笑声却没有延续较长时间。这说明大多观众觉得这个包袱和前两处没有什么区别,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也就是说,精心设计的逻辑错误搞笑机理并没有成功实现,所产生的笑果是由较简单的强词夺理搞笑机理完成的。像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仔细听笑果才能发现。其实,没能实现逻辑错误的原因有很多,“雕笑果”的调整方法也有不少,关键是得先听出问题,发现了问题才好解决,否则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要是没有仔细听笑果分析,听到有笑声可能还以为这个包袱的笑果雕得正合适呢,调整当然就无从谈起。所以,听笑果应当放第一位,听出有无问题;然后进行笑果预期或笑果分析,得出具体的问题是什么;最后通过“雕笑果”对症下药进行调整。其中,听出“为什么笑”尤其重要。

以前的相声多是演员从自己的表演特点角度来考虑创作,现代相声则应该多以观众的反应为参考来进行创作。听笑果正体现了现代相声以观众为本的特点。学会了听笑果,才能学会笑果预期,最后才能完成“雕笑果”创作。在工程上,如果说笑果预期是模拟,那“雕笑果”就是优化。笑果预期与“雕笑果”就是模拟和优化的关系。例如桥梁工程中,需要先模拟所设计的桥梁结构,找出哪里存在风险,然后针对风险部分进行优化设计改进。模拟需要计算出风险的具体参数,而优化有很多具体方式,每种方式各能达到不同的优化效果。对于笑果预期这种模拟而言,听笑果就是提供初始条件,有了初始条件结合上准确的公式迭代计算,有限元计算才能得到准确的模拟结果。这就是笑果预期与听笑果、“雕笑果”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