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不可小觑
发生胸闷时,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因而觉得呼吸困难。轻者尚可忍受,重者则痛苦不堪。胸闷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因此,发生胸闷不可疏忽大意,应注意观察是哪种情况,好及时就医治疗。
胸闷气短是一种自觉胸部闷胀及呼吸不畅的感觉。轻者可能是神经官能性的,即心脏、肺的功能失去调节引起的,经西医诊断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重者为心肺二脏的疾患引起,可由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或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导致,经西医诊断有明显的器官性病变。
胸闷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想要摆脱胸闷的困扰,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胸闷,然后对症下药。
首先是功能性胸闷。如果人在空气闭塞的房间内长时间逗留,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以及全身无力的感觉,即功能性胸闷,也是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这类胸闷可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只要经过休息、开窗通风、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其次是病理性胸闷。病理性胸闷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这类胸闷则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
病理性胸闷的诱因主要有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冠心病、心脏肿瘤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
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出现了胸闷气短的现象时我们应该如何去主动寻求改善呢?
到了炎热的夏季,尤其是空气湿度比较高的时候,很多老年人会有胸闷气短(感觉气不够用,深吸口气能感觉舒服点)的情况出现,连中青年人也容易感觉不适,其原因主要来自低气压。(www.zuozong.com)
低气压实际上一句话概括就是,类似高原的空气稀薄状态。假设我们在零上10度呼吸时: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1%,人体无任何不适感。当气温达到35度时,假设空气膨胀了1.1倍,于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吸入空气中的含氧量就降低到了19.1%,这样的氧浓度对人体来说已经是比较低的水准了,此时人体就会因氧摄入不足而出现缺氧症状。胸闷气短是典型的缺氧症状之一,无论是起源于心脏还是单纯的胸闷,都和缺氧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桑拿天(气温高、空气湿度也高的状态),一部分空气被水蒸气代替,致使吸入空气中的含氧量更低,从而加重了人体缺氧的程度。
当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可以采取吸入医用氧气的手段,如果程度较轻,作适度的深呼吸即可改善胸闷气短的症状。
吸氧改善胸闷气短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吸入空气中的氧浓度来完成的。同时通过间隔的深呼吸也可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其原理是人体在作深呼吸时,肺部通气量提高,空气与肺泡壁的接触面积增大的同时一些平时呼吸时没有被使用到的肺泡也参与了氧的交换,提高了氧的交换能力。深呼吸也讲究方式方法,常规的有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建议采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提高肺通气量,又能锻炼呼吸肌。
总之,对于胸闷气短的患者来说,首先想到和做到的应是及时给予补氧。如果病情变化急骤、危及生命安全时,可在请求医生出诊援助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器呼吸。
在了解胸闷气短的应对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掌握一些预防出现胸闷气短情况的方法。
首先,预防感冒和及时防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感冒,可定期注射核酷或丙种球蛋白,并适当且一些补养肺痛的中药, 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其次在风和日暖的天气,要外出晒太阳,散步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国增强肺功能。最好每天能坚持30分钟的呼吸锻炼和深呼吸运动,这样,既可促进支气管的通气功能,又可增强肺泡的弹性和血液供给。
最后要注意卫生,合理营养,尝试戒烟,并且避免停留在尘埃多的地方,同时避免接触对气管和支气管有刺激作用的烟气、毒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