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蜘蛛的生物学特征及利用

蜘蛛的生物学特征及利用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大的蜘蛛体长达9cm,最小的仅1mm。蜘蛛,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属蛛形纲的是中小型或极小的节肢动物,共有14个目,已有5个目绝灭了种群。结网的蜘蛛,跗节近顶端有几根爪状的刺,称为副爪。

蜘蛛的生物学特征及利用

蜘蛛的捕养与利用

一、蜘蛛概述

文献记载,世界上的蜘蛛估计有30000余种,分属于66个科,在我国生存的有39科,约3000种左右。最大的蜘蛛体长达9cm,最小的仅1mm。捕鸟蛛,最大体长近10cm,堪称“世界毒蜘蛛之王”。

在我国古籍中,记载蜘蛛的异名甚多,如网虫、扁珠、圆珠等。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蜘蛛即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

蜘蛛对人类有益又有害,但就其贡献而言,主要是益虫。例如,在农田中蜘蛛捕食的,大多是农作物的害虫。同时许多中医药中,都有用蜘蛛入药的记载,因此,保护和利用蜘蛛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保护稻田蜘蛛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地稳定了生物种群的平衡;二是减少了稻米化学农药残毒,保障人畜安全;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获得增产增收。所以,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中,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天敌,两项并举。

蜘蛛种类繁多,分布较广,适应性强,能生活或结网在土表、土中、树上、草间、石下、洞穴、水边、低洼地、灌木丛、苔藓中、房屋内外,或栖息在淡水中(如水蛛)、海岸湖泊带(如湖蛛)。总之,水、陆、空都有蜘蛛踪迹。

蜘蛛,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属蛛形纲的是中小型或极小的节肢动物,共有14个目,已有5个目绝灭了种群。我国已发现7个目,属蜘蛛目的有66个科。

二、蜘蛛的生物学特征及习性

蜘蛛体外被几丁质外骨骼,身体明显分为头胸部及腹部,二者之间往往有腹部第一腹节变成的细柄相连接,无尾节或尾鞭。蜘蛛无复眼,头胸部有附肢6对,第一、二对属头部附肢,其中第一对为螯肢,多为2节,基部膨大部分为螯节,端部尖细部分为螯牙,牙为管状,螯节内或头胸部内有毒腺,其分泌的毒液即由此导出。第二对附肢称为脚须,形如步足,但只具6节,基节近口部形成颚状突起,可助摄食,雌蛛末节无大变化,而雄蛛脚须末节则特化为生殖辅助器官,具有储精、传精结构,称触肢器。第三至六对附肢为步足,由7节组成,末端有爪,爪下还有硬毛一丛,适于光滑物体上爬行。

蜘蛛大部分都有毒腺,螯肢和螯爪的活动方式有两种类型,穴居蜘蛛大多都是上下活动,在地面游猎和空中结网的蜘蛛,则如钳子一般的横扫。无触角,无翅,无复眼,只有单眼,一般有8个眼,但亦有6、4、2眼者,个别属甚至没有眼,就眼的色泽和功能而言,又分夜和昼两种。蜘蛛的口器,由螯肢、触肢茎节的颚叶,上唇、下唇所组成,有毒杀、捕捉、压碎食物,吮吸液汁功能。

有些蜘蛛的跗节爪下,有由黏毛组成的毛簇,毛簇有使蜘蛛在垂直的光滑物体上爬行的能力。结网的蜘蛛,跗节近顶端有几根爪状的刺,称为副爪。

大多数蜘蛛的腹部不分节。有无外雌器(称生殖厣)是鉴定雌体种的重要特征。在腹部腹面中间或腹面后端具有特殊的纺织器,三对纺织器按其着生位置,称为前、中、后纺织器,纺织器的顶端有膜质的纺管,周围被毛,不同蜘蛛的纺管数目不同,不同形状的纺管纺出不同的蛛丝,纺管的筛器也是纺丝器官,像隆头蛛科的线纹帽头蛛的筛器上有9600个纺管,可见其纺出的丝是极其纤细的。经由纺管引出体外的丝腺有8种,丝腺的大小及数目随蜘蛛的成长和逐次蜕皮而增加。蜘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十分黏细坚韧而具弹性,吐出后遇空气而变硬。

雌雄异体,雄体小于雌体,雄体触肢跗节发育成为触肢器,雌体于最后一次蜕皮后具有外雌器。

蜘蛛卵生,卵一般包于丝质的卵袋内,雌体保护和携带卵袋的方式不一,或置网上石下,树枝上,或用口衔卵袋、胸抱卵袋等。为不完全变态,在胚胎时期腹部仍分节,营结网或不结网生活。网有圆网,皿网,漏斗网,三角网,不规则网等。有一首民谣“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把蜘蛛布网捕虫的现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蜘蛛在内部构造上较特殊的是呼吸器官的书肺,书肺内部为一囊状,每一囊的囊壁向内突入许多叶状褶皱,如同书页一样。蜘蛛毒腺为圆筒状,腺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毒腺的前方有导管,在螯爪的前端附近开口,毒腺分泌出毒液,对小动物有致死效果,有的对人也能危及生命,如被红斑毒蛛或穴居狼蛛螯咬后,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定食物。当用网捕获食饵后,先以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物体内将其杀死,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

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及后肠三部分。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及吸吮胃,管状的咽及吸吮胃都可把液体食物吸进消化道并运至中肠。中肠包括中央的中肠管及两侧的盲囊。中肠之后为后肠,是排泄物汇集的地方。

排泄器官是一对起源于内胚层的马氏管。除马氏管外,幼蛛还有一对基节腺进行排泄。但成蛛的基节腺多退化,没有排泄作用。

蜘蛛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游猎型和定居型。游猎型者,到处游猎、捕食,居无定所,完全不结网、不挖洞、不造巢。有鳞毛蛛科,拟熊蛛科和大多数的狼蛛科等。定居型的:有的结网,有的挖穴,有的筑巢,作为固定住所,如壁钱、类石蛛等。蜘蛛似乎懂礼貌,凡独立生活者,个体之间都保持一定间隔距离,互不侵犯。

蜘蛛不但雌雄异形,雄小于雌,而且有的异色,如跳蛛科的雄性体色明亮,雌性体色昏暗;巨蟹蛛科的雄性背面有红色斑纹,雌性全为绿色。

雄性蛛比雌性蛛的性成熟时间早,雄性蛛出现的时间短,一般采集到的大多是雌性蛛,蜘蛛的交尾方式独特,如交尾后,雄性不被雌蛛杀死而能逃脱者则能再次交尾。(www.zuozong.com)

雌性蛛产卵前,先用丝做“产褥”。产卵其上,然后又用丝覆盖。并将卵袋编成固定形式。一个雌性蛛,一般只产一个卵袋,也有产多个卵袋的,如圆珠产5~6个,红斑毒蛛产13个,一个雌性蛛的产卵数可以从几个到几百个,如红斑毒蛛可产60~720个,圆蛛科的某些种可产1000个。

从卵壳孵出的幼蛛仍旧留在卵袋内,要在卵袋内经一次蜕皮后,才离开卵袋。由于狼蛛不仅带卵袋游猎,而且当幼蛛孵化后,还有携幼的习性,故称狼蛛为保姆蛛。雌性蛛在编成卵袋后,有的即死亡,有的在幼蛛脱离卵袋后,继续生活一段时期才死亡,有的被自己孵出的幼蛛活活咬死为食。

蜘蛛至成熟期以前,随着生长,须经多次蜕皮,蜕皮次数和间隔时间,很不一致,一般说,小型蛛一生蜕皮4~5次;中型蛛约7~8次;大型蛛约11~13次,如红斑毒蛛的雄蛛蜕皮5次,雌蛛7次。

与一般昆虫相比,蜘蛛是长寿命者,大多数蜘蛛完成一个生活史,一般为8个月至2年,雄性蛛是短命的,交尾后不久即死亡。其他如水蛛和狡蛛能活18个月,穴居狼蛛能活2年,巨蟹蛛能活2年以上,还有捕鸟蛛的寿命长达20~30年。

所有的蜘蛛生活,都利用丝,丝由丝腺细胞分泌,在腺腔中为黏稠的液体,经纺管导出后,遇到空气时很快凝结成丝状,强韧而富有弹性。

网穴蜘蛛,白天在网内,夜晚守在洞口,伺机猎食或外出觅食。熊蛛在土块下挖一浅坑,穴居狼蛛在地下挖一垂直的深洞,舞蛛在洞口还加编了活盖。这种活盖是由多个丝层构成的。庞蛛的洞深达1m,该蛛体小,毒性强,一旦咬伤穴兔后,四分钟即死亡。

幼蛛在开始结网生活时,蛛丝如附着不到任何物体时,恰好有上升的气流,则腾空而起,在空中顺着风飘飞,如圆珠科、狼蛛科、盗蛛科、跳蛛科等,都有“飞行”本领,对避免互相残杀、疏散密度过大很起作用。

蜘蛛的天敌很多。蟾蜍、蛙、蚊、蜥蜴、蜈蚣和鸟类都捕食蜘蛛,有的寄生蜂寄生于蜘蛛卵内,有的寄生蝇的幼虫在蜘蛛卵袋中发育,小头蚊虻昆虫几乎全部都是以幼虫的形式寄生到蜘蛛体内。蜘蛛常用多种方法来御敌,如排出毒液、隐匿、伪袋、拟态、保护色、振动、等等。当逃不掉时,而自己附肢被敌害夹持时,干脆切断自己附肢一走了之,反正自断步足在蜕皮时还会再生。

三、蜘蛛的药物用途

查阅几部医药专著,重点介绍圆网蜘科的大腹园网蛛的蛛体入药,此蛛为我国最常见的蜘蛛,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栖于尾檐下和树间,张结大型车轮网,多在黄昏时结网,网丝坚韧,富黏性,以兜捕其他小虫为食,也食其他蜘蛛。一般在3、4月至10月间活动,在夏、秋季捕捉,可鲜用或置沸水中烫死后,晒干,或烘干备用。

圆蛛全体炮制,去头足,炒枯存放。有解毒、消肿功能。主治:疗疮、瘰病结核、疮疡、蜈蚣、蜂、蝎蜇伤、口噤、中风口斜、小儿惊风、疳积、阳痿等。还有记载,治疗脱肛、腋臭、小儿口疮、小儿腹股斜疝、背疮、鼻息肉等。

大腹圆网蛛的网丝,亦是治金创出血、吐血、毒疮的药物,可内服(炒黄研末)和外用(敷贴)。

另有一种跳蛛科的短螯蝇虎,体很小,喜跳跃,以猎捕苍蝇为食而故名,有调血脉的功能,能治跌打损伤。

蛛壳,蜘蛛蜕下的皮壳,主治虫牙、牙龈出血。蛛网最毒,能缠断牛尾,主治喜忘。

四、蜘蛛的毒性

真正有毒蜘蛛有多少,尚无确切统计,世界上毒性较强的,有球腹蛛科的地中海黑寡妇蛛,甲蛛科的褐平甲蛛、、天疣蛛科的澳洲漏斗蛛、栉足蛛科的黑腹栉足蛛、捕鸟蛛科的澳洲捕鸟蛛。据统计,美国在1959~1973年间有被一种毒蜘蛛蜇伤1726个病例,死亡55人。

我国毒性较强的蜘蛛有以下几种:⑴产于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的捕鸟蛛。⑵分布于上海、南京、北京、东北等地的红螯蛛。⑶分布于新疆、陕北、河北、长春等地的穴居狼蛛。⑷常见于台湾中南山地的赫毛长尾蛛。⑸福建有关报道的黑寡妇蛛等。其中有两个蛛,我国学者研究过其毒性。

五、蜘蛛的采集

1.采集工具。(1)采集玻璃管:亦可用塑料管代替。(2)玻璃小瓶。(3)酒精:75%~85%,最好在酒精中加入0.5%~1%的甘油,能使虫体稍软。(4)镊子(大小两种)、铲子、扩大镜、培养皿、棉花、铅笔、毛笔、记录本、采集袋。(5)捕蛛网:用白色的光滑而结实的绢或布,裁成20cm宽、60cm长的梯形布四块,缝成网袋,并用8cm的白棉布做成袋口。网柄可由2~3节缝合。(6)存放管(盒)或活标本管:即选用厚实玻璃的空管,或专用存放盒(可用录像带盒),将活捉到的蜘蛛标本放入其中存放,可制成标本,也可人工饲养用。

2.采集方法。(1)蜘蛛的生态不同,采集方法也不一样,采集动作要稳、快、准。采集的目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要尽可能采集到成熟的个体,保护肢体完整,要尽可能不用手去捕捉,以免被有毒蜘蛛咬伤。最后及时记下各项记录,如采集时间、地点、种类、色彩、花纹等,要先观察,后采集,蜘蛛不受惊不会逃跑。若遇到雌雄蛛在一起生活,要尽力同时采集到,并合装在一个玻管内。(2)采集游猎型蜘蛛时,可采用击落法和扫捕法。将捕蛛网、白棉布或塑料盘,放在枝下方,用竹木棍敲击枝叶,蜘蛛受到剧烈振动,自行下落,用玻璃管扣捕即可。或在草丛枝叶间,用捕虫网横扫,直扫。(3)采集造网型蜘蛛时,要区别对待,造圆网的圆蜘科夜晚喜蹲在网心捕食,白天或烈日下,常躲在网的一角、叶的背面隐蔽起来,可轻拨蛛网,诱蛛上网,利用蜘蛛受惊沿丝下降的习性,可用玻璃管从下方承接。造漏斗网的漏斗蛛科,动作敏捷,很难捕捉,要将网轻轻拨动,将蛛透出,迅速将漏斗口堵住,用培养皿或被管扣捕。对造褛网的褛网蛛科,同样要诱捕。对不规则网的蜘蛛,要看准其在网上的位置,若以假死动作跌落在草丛中,可拨开草丛扣捕。对常在墙根、地表挖洞穴居的蜘蛛,要首先寻找,撒在洞口周围的新鲜湿土粒,据此找到洞口位置,先用小草轻拨活动盖,诱蛛爬到洞口,再用铲子从洞旁斜铲入土中,使其洞穴隔截,无退路了,则只有末肢被擒了。(4)采到蜘蛛后,或用于制作标本,或用于人工饲养,如要做种类鉴定时,则要对蜘蛛的螯肢、雌蛛的外雌器,雄蛛的触肢器作进一步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