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的传奇战斗史

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的传奇战斗史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16世纪末,日本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李舜臣决心誓死抗战。大敌当前,朝鲜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巨大压力下重新起用李舜臣为水军统制使。在这次海战中,李舜臣击毙日军大将,打退包围明军统帅的敌船。朝鲜人民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李舜臣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可爱的祖国,他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换来了朝鲜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的传奇战斗史

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

16世纪末,日本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为了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实现其独霸亚洲的狂妄计划,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矛头直指邻国朝鲜。

1592年,丰臣秀吉派出20万军队,水陆并进侵略朝鲜,因这一年是壬辰年,所以朝鲜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日本陆军登陆后,朝鲜军民奋勇迎战,在釜山、东莱一带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许多地方的官吏不战而逃,国王放弃首都,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日军长驱直入,连陷三都(汉城、开城、平壤)。

正当日军在朝鲜半岛横行之时,在海上,疯狂的侵略军却惨遭失败,因为他们碰上了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海军

李舜臣,1545年出生于朝鲜汉城,精通韬略,能诗善文。后由首相柳成龙推荐,担任全罗道左水使。这是扼守朝鲜海峡的一个重要的海军官职。李舜臣就任后立刻抓紧训练,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特别是改进了龟船传统的设计方案,使它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壬辰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龟船是朝鲜人民很早就发明了的一种战船,因其形状如龟,故名“龟船”。李舜臣在部将罗大容的技术协助下,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龟船长33米,宽8米,全用坚固木料(或说铁板)做成。船头和船尾,各设炮眼1个,左右舷各设炮眼6个,共14个,炮眼内各置大炮1门。从船内可通过炮眼向外观察,而船外却看不到船内动静。

龟船前进靠风力鼓帆和水手划桨,平均时速为6哩。战斗打响后,船桨可以收起,水手可藏在船内划桨。它犹如一艘机动船,冲锋陷阵,纵横驰骋,行动自如,14个炮口可前后左右同时开火,使敌船被动挨打,陷于混乱。

龟船的船头又像龙头,龙头里烧起硫磺和硝石,打开龙口——龟口,就喷出火焰和浓雾般的黑烟,使敌人咫尺难辨,能起到烟幕作用。同时,烟雾中含有毒气,能防止敌人靠近。在历时7年的卫国战争中,龟船始终担负着海上侦察、突击和歼灭敌军的任务,所向披靡,战无不胜。(www.zuozong.com)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李舜臣决心誓死抗战。他说:“愿以一死为期,直捣虎穴,扫尽妖氛,欲雪国耻之万一。”1592年5月7日,从全罗道左水营出发的李将军的水军于玉浦港与日本海军遭遇,李舜臣下令猛击日军,日本舰船沉的沉,烧的烧,这次海战共击沉和粉碎敌船40余艘,缴获大批武器和粮食,日军伤亡惨重,而朝鲜方面参加战斗的战船共90余艘,竟无一损失。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丰臣秀吉从海上侵略朝鲜沿海地区、水陆并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5月20日。李舜臣又打响了第二次大海战。在泗川海面,李舜臣的龟船将10多艘日本军舰打得狼狈不堪,日船几乎全部被击沉或缴获。

接着,李舜臣率领舰队进攻停在唐浦的敌军阵地。他命令龟船向敌军帅船猛冲过去。帅船被坚固的龟船撞破,日军全线崩溃,21艘敌船全部被俘获。此后,日本船舰26艘,躲在浦口后面,不敢出战。李舜臣让3艘战船伪装侦察地形,引蛇出洞,主力舰船则埋伏在山脚下。敌舰倾巢而出,结果被前后夹击,全军覆没。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了伤,血流不止,可他仍挺立在船头,指挥将士们作战。

唐浦大捷后,朝鲜海军一鼓作气,与日军在闲山岛展开大战,一举消灭日本海军主力。这次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内陆各郡的义兵,并为中国明朝政府的援军赢得了时间,从而为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李舜臣功勋卓著,被提升为三道水军统制使。他抓紧海军建设,制造战船和武器,贮备军粮,扩充兵员,巩固与地面的联系,从各方面加强了海军力量。中国明朝政府于1592年夏天派兵援朝,第二年1月解放平壤,4月解放汉城。中朝联军将日军赶到釜山及其附近的狭窄地带。朝日双方于6月开始和平谈判。由于敌人使用反奸计,李舜臣在1597年被免职。

不久,丰臣秀吉率领10多万军队卷土重来,再次侵犯朝鲜。大敌当前,朝鲜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巨大压力下重新起用李舜臣为水军统制使。当时只有战船12艘,水兵120名。朝鲜政府认为海军损失太大,力量太弱,难以防敌,曾一度命令李舜臣弃舟登陆。李将军上疏国王说:“今臣战船尚有十二,出死力拒敌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李将军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与献身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将士。为了迎击日军,他利用沿岸有利地形,布下了巧妙的铁索阵:在鸣梁海峡内外,暗设两道铁索,涨潮时水深,船只可以安全通过;落潮时水浅,铁索就能把船封锁在口内。1597年9月中旬,李将军以12艘战船在鸣梁海峡挫败日船300余艘,杀伤日军数千人,取得了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第二年,丰臣秀吉生病死去,日军锐气大减,人心涣散。这时明朝政府派遣海军舰队到朝鲜助战。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的朝中联合舰队同日军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在这次海战中,李舜臣击毙日军大将,打退包围明军统帅的敌船。明军舰队副司令邓子龙的战船起火,李舜臣前往抢救,不幸左胸中弹。他嘱咐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施号令,继续战斗。

朝鲜人民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李舜臣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可爱的祖国,他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换来了朝鲜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70多岁的老将邓子龙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把满腔热血洒在异国的土地上,为中朝友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