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明节:传统活动与食俗习惯

清明节:传统活动与食俗习惯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它象征着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季节的来临,也标志着春播季节的到来。清明节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很多传说和历史故事;它有多少年来固定的活动;它还有传统的节日饭食,而且历朝历代子子孙孙一直遵循之。按当地习俗清明节这天要吃煮鸡蛋。后来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到清明节不但能吃到不加小米饭的炒鸡蛋,而且每个人还能分到一个煮鸡蛋。

清明节:传统活动与食俗习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它象征着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季节的来临,也标志着春播季节的到来。清明节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很多传说和历史故事;它有多少年来固定的活动;它还有传统的节日饭食,而且历朝历代子子孙孙一直遵循之。虽然不是大节日,但是有重要的民间习俗也在这个小节日里,比如清明祭祀习俗,在这一天要为逝去的人上坟烧纸,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扫墓。还有打耳洞的小习俗也在这天进行。因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一些习俗也不尽一致。清明祭祀前面已经做了详述,在这里不再重述。

打耳洞。在我们那里大姑娘小媳妇们为了在耳朵上佩戴金银或宝石饰品,都要在耳垂上打个眼俗称耳洞。打耳洞一般都要在清明这天进行,因为这个时间天气凉爽,既形不成冻疮又不易发炎。打耳洞时要在耳垂的前后各放一小冰块,主要是起麻醉作用,待耳朵麻木后在打洞的位置前后两面各放一粒小米,用手指来回搓碾米粒,待耳垂打洞处充分麻木,把做衣服用的大针烧红消毒后穿透耳垂,最后折一小段笤帚苗子插入耳洞,防止耳洞长死(愈合)。挂耳坠一般用金丝或银丝,耳坠的种类就多了,有金的、有银的、有玉石的、有玛瑙的,除了耳坠还有耳环、耳钉、耳线等。

吃煎饼。因为这一天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有固定的饭食——煎饼。有专门摊煎饼的工具叫煎饼鏊子,摊煎饼时先把小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泡一泡,用小磨把泡好的小米磨成浆,然后用煎饼鏊子摊成薄薄的饼。那些年小米紧缺,人们舍不得用小米面摊煎饼,时间一长摊煎饼的鏊子也没了,会摊煎饼的人也逐渐减少了,久而久之这个手艺在村里也失传了,所以清明节这天把吃煎饼改为吃烙糕子。烙烙糕子也有专门的锅具——烙糕子锅,是铸铁做的,直径三十来公分,锅子上面有一个铁盖子,锅子下面有三条铁腿。烙糕子主要用的是玉米面,把玉米面和成粥状发酵,发好面用碱调整酸度。清明节这一天吃完早饭,家庭主妇就开始烙烙糕子,一个人烙大半个上午才能够七八口之家吃一顿的,饭量大的一顿能吃十几张,饭量小的也得吃五六张。(www.zuozong.com)

吃鸡蛋。按当地习俗清明节这天要吃煮鸡蛋。记得我们家在生活最困难时期根本吃不上煮鸡蛋,清明节这天中午母亲从米柜里拿出四五个鸡蛋打在碗里放上盐和作料,然后将小米饭倒入搅好的鸡蛋里,再用筷子搅匀放在热锅里炒熟,说是炒鸡蛋,其实类似现在的蛋炒饭。后来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到清明节不但能吃到不加小米饭的炒鸡蛋,而且每个人还能分到一个煮鸡蛋。到七十年代初,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过清明节时我们家能煮上半盆鸡蛋,每个人能分到五六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