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再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是由高等院校输送,从而也导致了高等院校毕业的人才就业压力与竞争越来越大。同时,本科院校也扩大了招生的数量,本科层次的人才也急剧增多,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更大、更充满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清楚地了解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窘境,所以他们渴望能够在高职院校得到与社会实际岗位紧密联系的就业指导教育,能满足他们的择业需求,这也能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提高。[6]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就业教育的独立性,即使设置了就业教育方面的指导课程,也在院校内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在对学生的实施中却没有投注足够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学生的就业教育成为形式主义,学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帮助,从而也无法将其择业需求满足。高职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始,要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作为基础,将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作为导向,从而将课程科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但是,我国高职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却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在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课程基本都是学校根据具体的情况自行设定的,所以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但是总体来看,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与发展一般以项目式为主。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很大的缺陷,即当高职院校对项目的研究结束之后,一些后续的开发工作将不再进行,这就导致设置的就业指导课程无法与社会发展同步,亦缺乏时效性与动态性。同时,我国在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时候,缺少整体性的思维,单单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高职教育较为重视单项的课程与单一的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而对那些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情况却很少去做全面、系统的关注与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不管是在纵向方面还是在横向方面都缺乏系统性。从纵向方面分析,就业指导课程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从横向方面分析,就业指导课程不利于毕业生为社会服务。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忽视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仅仅只关注就业技巧或某一专业技能,这种方式将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正确树立不利。甚至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根本就未将就业教育相适应于当地的人才需求,所以学生完全不清楚哪类人才才是社会迫切需求的,学生也无法在大学的时候就为未来的职业做好规划和准备,可以说高职院校目前对学生的择业需求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向。(www.zuozong.com)
(二)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办好的关键是将行业变革对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其变化、需求与发展,将培养目标精准定位。由此,高职教育想要培养岗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将就业作为导向,并根据企业、岗位与社会的需求质量和数量来对人才进行培养。但是,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却缺乏了一定的准确度,在教学内容、教学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没有将学生和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完整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毫无特色可言,千篇一律。从社会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普遍局限于: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本科教育,这也体现了人们根本不了解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人们认为人才的衡量标准就是高学历。从政府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政府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扩大招生,从而导致出现盲目招生情况的出现。同时,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也超出了他们实际的承受能力,因此,没有精力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深度分析,精准定位。而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必须具有精确的专业性和完备的职业性,所以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择业需具备条件的需求。
(三)缺乏保障性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保障体系由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若高职院校想要培养高素质与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学生的择业需求满足,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就必须将这五个部分充分协调。但是目前这五部分的协调却出现了几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一,就业指导教育的领导体制。高职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将就业工作搞好,且其关键就是领导在思想上的认识和重视是否到位。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就不重视就业教育的开展,也没有意识到就业教育对学生择业的重要性,他们关注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导致高职教育的就业指导体系未能得以完善和发展。其二,就业指导教育的工作机制。某些高职院校为了将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所以在校内设置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部分,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事务性就业工作的效率提高了。但是,就业指导教育仅仅依靠这些部分的力量,是无法将学生与专业老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的,从而就业教育的目标也无法真正的实现。其三,就业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许多高职院校并未将就业教育作为课堂教学课程开设,而开设了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也未将其作为必修课的形式展开,而是选择选修课方式,而选修课大多却没有严格的考核与考勤制度,由此导致学生与教师都没有十分重视就业教育课程。其四,就业教育服务功能方面。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把就业教育视为提升学校就业率和学术就业技巧技能的简单过程,将就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与真正的目的忽视了。其五,就业教育保障条件方面。高职院校由于本身经费的缺乏,更为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保障,而提供给就业的软硬件保障则少之又少,这使得高职教育就业保障十分缺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