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内需和实现绿色经济方向的转变,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如除传统行业对科技人才、技术工人的需求外,各类服务行业的管理咨询人才、信息行业的维护管理人才、新兴行业及跨国公司人才的需求变得多种多样。这既体现出百业待兴与人才并举的互动特征,又体现出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特点。
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直接原因在于新职业的不断产生和分工的不断细化。新职业的产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全新职业,即随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性工作;二是职业更新,即原有职业内涵因技术更新产生较大变化,从业方式与原有职业相比已发生质的变化。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自实行新职业发布制度开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发布了5批共50种新职业。新职业的不断产生使得社会职业已远非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所能概括。
与人才需求多样化相伴随的是人才需求的专业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的细分、社会需求的变化导致社会分工细化,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策划师”如今可细化为商务策划师、会展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房地产策划师等。
新职业的产生、分工的细化,使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势必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岗位。另外,用人专业化理念对以接受专业教育见长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在就业方面无疑会具备更大优势。
(二)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受青睐(www.zuozong.com)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素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俗称“一专多能”的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应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社会的人才理念是强调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是多才多艺、一专多能,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这种“二合一”、“三合一”型的复合人才不仅节约企业人力成本,而且更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
外向型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即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集外经、外贸、外语为一体,善管理、懂业务,能按国际惯例处理对外经济事务的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将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外向型人才与之相适应。另外,外向型人才的另一个内涵,即善于主动交流沟通、善于推销自己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才。我国古有“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圣贤书”的佳话,但是,如果现代大学生仍一味埋头苦读,封闭自我,不闻世事,那么,即使不被社会淘汰,至少也是碌碌无为。当然,埋头苦读的精神还是要提倡,只是埋头苦读还需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学有所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规格内涵日益丰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大学生而言,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职业价值观培养,将现代用人单位倡导的职业价值观融入个人价值观,为求职和事业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