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个阶段是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该系统是一种系统内部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第三个阶段是EDI系统阶段。使用至今,EDI海关通关系统用户仅上海地区就已达400余家,日平均处理10 000余份单证,占上海边关总数的40%。该EDI通关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我国进出口业务的繁荣,海关业务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对ED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③请你和同学讨论举出电子商务活动的EDI应用实例。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EDI是电子商业贸易的一种工具,它将商业文件(如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按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

上海海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关之一。1950年2月16日上海海关正式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上海海关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经上海口岸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目前,上海海关日处理进出口报关单1.2万份,所征收关税占全国海关1/4强,进出口货物年递增约30%,其全部通关业务均使用计算机作业。从1985年,上海海关就开始在通关业务方面应用计算机管理,从当时的单独业务环节处理程序发展成现在功能完备的大型数据处理系统,其发展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进行辅助处理阶段。该阶段从1985年到1990年,是上海海关计算机应用的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从1990年到1995年,上海海关全面使用了海关总署开发的H883报关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系统内部的电子数据处理(Eel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系统。1994年,上海海关开始应用“海关空运快递EDI系统”,该系统作为海关EDI通关系统的一部分一直沿用至今,其年均处理200万批国际快递物品,并全面实现无纸作业,世界海关组织(WCO)和国际快递协会(IECC)曾联合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海关开现场会,向全世界推荐该EDI系统。第三个阶段是EDI系统阶段。该阶段从1995年到1999年,海关总署将原来的H883系统升级为H883/EDI系统,并为上海海关配备了EDI平台使用的AMTrix EDI系统,使上海海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EDP阶段发展到EDI系统阶段。

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国际经贸事业的发展,使上海与国际接轨,体现上海在全国经贸、文运的龙头地位,上海市EDI中心和上海海关合作于1998年开发了“海关EDI通关系统”(以下简称EDI通关系统)。在技术上,EDI通关系统采用EDIFACT标准,其中对EDIFACT的报文类型CUSEXP的应用,还成为全球首例,使中国海关在EDI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该系统现已集成了货运舱单录入、普通货物进出口报关和快递物品通关(包括空运快递及邮政EMS速递)等软件。使用至今,EDI海关通关系统用户仅上海地区就已达400余家,日平均处理10 000余份单证,占上海边关总数的40%。该EDI通关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我国进出口业务的繁荣,海关业务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对ED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上海海关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其通关业务计算机及EDI应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网络化报关、无纸化作业、开放式的体系结构等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www.zuozong.com)

①请你通过Internet、图书馆等查询与EDI相关的资料,谈一谈什么是EDI。

②请你通过Internet、图书馆等查询与EDI相关的资料,谈一谈EDI的组成与优势。

③请你和同学讨论举出电子商务活动的EDI应用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