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颜之推的立身治家理念的最佳实践

颜之推的立身治家理念的最佳实践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治家方面,颜之推认为治家跟治国一样,要宽严有度,不能一味“宽仁”。在婚嫁方面,颜之推强调,“婚姻素对,靖候成规”,不可片面看重对方父祖的权势地位并且利用婚嫁捞取钱财。明人王三聘评价《颜氏家训》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人晁公武评价其“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颜之推的立身治家理念的最佳实践

颜之推(公元531-约597年),字介,是南北朝隋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据记载,颜之推幼年丧父,博览群书,精研《礼记》《左传》等经典,但不喜道家之言,先后仕于梁、北齐、北周、隋,曾上书隋文帝正雅乐,其著作主要有《家训》《训俗文字略》《证俗音字略》《急就章注》《集灵记》等,但《颜氏家训》影响最大,被视为国学经典著作。据考,《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平陈之后,隋炀帝即位之前,是颜之推晚年的著作。[55]

《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颜之推在书中系统论述了自己在立身治家、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希望以此传给后世,“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56]。《颜氏家训》述及子弟的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治家、为学、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反复告诫子弟要勤学自立,同时在《归心》篇告诫子孙要虔诚信佛,坚持持戒修行,不要虚度生命。[57]颜之推在《文章》《书证》《音辞》《杂艺》等篇中告诫后代要博览群书,要在注重文章体制大义的基础上修饰文辞,不可片面追求音韵对偶,妄发议论,他认为书法、绘画、骑射、算术、医学等技艺或可修身,或可怡情,或可有助于日常生活,需要有一定的了解。[58]

图10 《颜氏家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第一篇“序致”的开篇就指出:“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对于子女的教育,颜之推强调要重视品德教育,“以礼节之”,使其“明孝仁礼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59]颜之推指出,士大夫要讲求“风操”,即有些礼仪规范是《礼经》等典籍没有记载的,有些则随着世事而改变,博学通达的君子要“自为节度,相承行之”。[60]颜之推教育子弟要向古今的贤人学习,要多接触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61]这里强调贤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颜之推告诫子弟要勤勉自立,不能依靠祖上的荫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62]在“农商工贾”各行各业中,“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颜之推提倡学以致用,要“学之所知,施无不达”,“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不能“但能言之,不能行之”。[63]颜之推在《名实》篇中探讨了名与实的关系,强调为人处世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恪守士大夫之风,不可沽名钓誉,“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颜之推指出,“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窃名者,厚貌深奸”,[64]认为“君子当守道崇德”[65],“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66]

在治家方面,颜之推认为治家跟治国一样,要宽严有度,不能一味“宽仁”。风化教育是上行下效的,前人影响后人,“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67]颜之推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要做到“俭而不吝”,既要勤俭节约,又要对穷困急难者不吝啬。颜之推还提出,读圣人之书要“肃敬对之”,“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科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在婚嫁方面,颜之推强调,“婚姻素对,靖候成规”,不可片面看重对方父祖的权势地位并且利用婚嫁捞取钱财。[68]

从《颜氏家训》的内容可见当时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颜氏家训》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明人王三聘评价《颜氏家训》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人晁公武评价其“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69]

【注释】

[1]《隋书·高祖纪》。

[2]《隋书·高祖纪》。

[3]《隋书·高祖纪》。

[4]《隋书·儒林列传》。《论语·季氏》载:“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5]《隋书·刑法志》。

[6]《隋书·高祖纪》。

[7]《隋书·高祖纪》。

[8]《隋书·高祖纪》。

[9]《隋书·刑法志》。

[10]《隋书·刑法志》。

[11]《隋书·刑法志》。

[12]《隋书·高祖纪》。

[13]《隋书·高祖纪》。

[14]《旧唐书·刑法志》。

[15]《隋书·裴政传》。

[16]《隋书·刑法志》。

[17]《资治通鉴·陈纪九》。

[18]《隋书·刑法志》。

[19]《隋书·刑法志》。

[20]《唐六典·尚书刑部》,参见(唐)张九龄等著,袁文兴、潘寅生主编:《唐六典全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21](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九《隋文帝》。

[22]内史省即原中书省,隋朝因避讳而改称此名。

[23]《隋书·百官志》。

[24]《隋书·高祖纪》《隋书·杨尚希传》。

[25]《隋书·百官志》。

[26]《隋书·刑法志》。

[27]《隋书·刑法志》。

[28]《隋书·刑法志》。

[29]《隋书·刑法志》。

[30]《隋书·刑法志》。

[31]《隋书·刑法志》。

[32]《隋书·刑法志》。(www.zuozong.com)

[33]《隋书·刑法志》。

[34]《隋书·秦孝王俊传》。

[35]《周书·宣帝本纪》。

[36]《资治通鉴·陈纪八》。

[37]《隋书·刑法志》。

[38]《隋书·刑法志》。

[39]《隋书·刑法志》。

[40]《隋书·刑法志》。

[41]杜顺后来也受唐太宗的信任,受赐“帝心尊者”之号。参见王寿南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隋唐),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168页。

[42]《隋书·高祖纪》。

[43]司马光朱熹等人认为,《中说》一书可能是王通后人所作,但《中说》体现出王通的思想主张。

[44]《中说·天地》。

[45]《中说·立命》。

[46]《中说·礼乐》。

[47]《中说·述史》。

[48]《中说·礼乐》。

[49]《中说·问易》。

[50]《中说·问易》。

[51]《中说·事君》:“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

[52]《中说·关朗》。

[53]《中说·关朗》:“至治之代,法悬而不犯……如有用我,必也无讼乎。”

[54]《中说·关朗》。

[55]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中华书局2011年版,“前言”第2页。

[56]《颜氏家训·序致》。

[57]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11页。

[58]参见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1页、第302页。

[59]《颜氏家训·教子》。

[60]《颜氏家训·风操》。

[61]《颜氏家训·慕贤》。

[62]《颜氏家训·勉学》。

[63]《颜氏家训·勉学》。

[64]《颜氏家训·名实》。

[65]《颜氏家训·省事》。

[66]《颜氏家训·涉务》。

[67]《颜氏家训·治家》。

[68]《颜氏家训·治家》。

[69]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中华书局2011年版,“前言”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