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蒋介石,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说:“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个拙劣的外行,作为一个战略家,也许好一些。”(《周恩来答问录》,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全面抗战4年多来,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不仅没有垮掉,反而逐步恢复战力,在局部的拉锯战中有时还能占据上风。日军陆、海、空军的阵亡人数接近20万人,加上其伤残数字,在中国战场上,日军每年都要消耗掉超过1/10的精锐兵力。
损失兵力暂不算,日本在经济上输得更惨。就拿货币战来说,从1935年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每次货币战,日本人都是大败而归。
在这近10年内,无论是在国统区还是在沦陷区,法币一直都畅通无阻,而日军身为不可一世的占领军,一旦走出大城市,向中国的乡村和中小城镇迈进一步,日伪发行的联银券就会失去效力,只有拿着法币才能买到东西。
这种现实,对于骄横的日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虽然可以攻城略地,但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即使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却不得不使用惨败给自己的敌对政权的货币。
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汪伪政权从未建立起任何的国家信用,在中、日之间的激烈交锋中,倒成了日本人的累赘。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看到了汪伪政权的软弱无力,于是他以军统特务组织为母体,趁机向汪伪政权派出了一大批执行策反任务的人员,即所谓“第五纵队”。短短一两年的时间,这些“第五纵队”人员便通过分化瓦解等诸多手段,渗透进了汪伪政权的很多层面,将这个汉奸政权的一部分力量转变为一个隐蔽的抗日因素。
不过,蒋介石和戴笠最先挑中的策反对象却是李士群,而且他们的目标也仅仅是阻止李士群对抗日活动的破坏,以及打压新四军在长三角地区的扩张。
为此,经戴笠推荐,蒋介石派出了天字第一号王牌唐生明中将。唐生明是唐生智的四弟,在民国军政界,是个出了名的“花花公子”。
表面上看,唐生明确实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但在那样的乱世却也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好手段。
人人都知道他是个混世魔王,还有人说他是福将,但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他除了在国民党各个派系中左右逢源,在1927年国共决裂之后,还曾在暗中给共产党提供过不少帮助。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曾给予红军枪支、弹药等军需物资的支援,并保护和营救过起义部队的一些伤员。
1938年年底,他代理长沙警备司令。作为湖湘子弟,他不愿执行焦土抗战焚毁长沙城的命令,恰好此时酆悌垂涎他的职位,他乐得脱身而出,当即与酆悌对调,由代理长沙警备司令转任常(德)桃(源)警备司令。
对于常德,唐生明并不陌生。早年间唐生智的第8军驻军常德时,唐生明就是该部的团长。作为大哥,唐生智深知他这个弟弟风流成性,经常出外与外人鬼混。为了管束唐生明,晚上睡觉时,大哥唐生智竟把自己的床拦在弟弟的房门口,免得弟弟出外惹事。而这位风流惯了的弟弟等大哥睡熟,便从大哥的床铺底下爬出,等到天未亮时快活够了又从床铺底下爬进屋子。多少年以后,当唐生明当着自己夫人的面说出这些事时,他的夫人不由得打趣道:“现在你要晚上出去玩,我替你把房门打开,不让你再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唐生明听后一阵大笑,忙说:“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太太,打我也打不出去了。”
如今故地重游,按说也会有几分天然的好感。但刚到常德,他就有些后悔了,觉得常德远不如长沙舒适,连吃了几家饭店都不合口味。不久,长沙大火,长沙城一夜之间化为瓦砾,警备司令酆悌等人作为替罪羊而被枪决。当时,唐生明携夫人以及沈醉等人正在参加一个常德商界举办的盛大宴会。消息传来,唐生明一拍脑袋,面露喜色,不禁说道:“如果我不调到常德,这顿饭早就吃不成了。”沈醉凑趣说:“常德菜馆的菜虽比长沙差一点,但却安全得多。”众人一听,无不举杯庆贺,称他是名不虚传的福将。
待在常德,唐生明表面上虽无所事事,但在大是大非上却分得很清。在常德警备区,他严禁国共摩擦,叮嘱沈醉不可乱来。一次,他还瞒着沈醉,亲自护送过境的周恩来安全通过各个检查站。
本来,像常德这样的地方,风光秀美,盛产沙金,日军又不来骚扰,再说离家乡也近,很适合唐生明那种贪图安逸的性格。但是时间一长,唐生明觉得在这里偏安一隅,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又不能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欲望,因此越来越感到倦怠,时常向好友沈醉发发牢骚。沈醉时任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是军统派驻湖南的眼线,他见唐生明牢骚满腹,随即将这些情况透露给了戴笠。
戴笠是唐生明吃喝玩乐几十年的好友,当下便为老朋友想到了一个好去处。
1940年春,沈醉转交了一封戴笠打来的电报。电报中颇含殷勤之意:“闻兄有倦勤之意,希望先将家务安顿妥当后,即行来渝,因有要事急待当面商议。”
唐生明无防人之心,以为重庆那边有好事在等他,便满心欢喜,当即拍发回电:“如能摆脱此间职务,自当赴渝。”
常德方面的事情交接完毕,唐生明匆匆赶到重庆。戴笠把他接到曾家岩别墅,两下落座,戴笠显得异常兴奋。
唐生明与戴笠一阵寒暄后,便急忙向戴笠打听蒋介石究竟要对他做出怎样的安排。
戴笠却反问道:“季澧老弟,以你的想法,这种时候应当做什么,你又想要做什么?”
唐生明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戴笠趁机又说道:“我为季澧(唐生明字)老弟考虑,这个工作既要让你的生活过得很好,适合你的个性,又要一鸣惊人,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听戴笠这么一说,唐生明顿时觉得好奇和兴奋。以他那洒脱的个性,能潇洒自然是好事,可似乎还从未想过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急于知道答案,便毫不客气地警告戴笠不要耍什么花样。但戴笠是个八面玲珑的特工王,什么人没见识过?唐生明的责难在他那里只很自然地轻轻一挡,两人的话题便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
就这样磨磨蹭蹭了两天,一天夜间,戴笠突然以极其慎重的口气对唐生明说道:“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特殊任务,校长同我讲过好几次,只有你能够担当。因为我们在上海和南京的组织绝大部分被敌人破坏了,那个地方的工作,校长认为比任何地方的都重要,但又不容易找到一个很适当的人。后来还是校长提出了你,认为你最适宜。这真不简单,领袖一天到晚这么忙,还能想得到你呢!”
原来是让他到敌后去做间谍,唐生明深感突然。不过,戴笠后面的那句话却让他感到非常受用。没想到,他这样一个晚辈,蒋介石还能在百忙之中想到他,真是荣幸之至。当然,他更没想到,这也可能是戴笠的一面之词,为了往他脸上贴金而故意编造的谎言。
没等唐生明想得更多,戴笠就把他下一步的疑虑解除了:“校长说你很能干。他在谈到你的时候,还特别说过,过去在武汉讨伐桂系时,你曾拖来过不少的桂系部队,出过不小的力。虽然你以后在广西进行过反对校长的活动,但校长知道那是因为何键的压迫,你才去广西的。校长对那件事始终原谅你,而且也很了解你,对你一直很重视。”
戴笠巧舌如簧,又善于揣测人的心理,上面的话蒋介石未必说过,但戴笠都考虑到了,既为蒋介石打了圆场,又让唐生明消除了后顾之忧。
戴笠说了这么多,唐生明听得又惊又喜。上海、南京那样的花花世界,他当然动心,再怎么样也比待在常德、重庆这样的内地城市好得多。可是,危险谁都能够看得到。唐生明虽然和汪精卫、周佛海这些汉奸巨头有些交情,即便身份暴露也不会对他太过为难,但是日本人那里就不好说了,日本人的个性一向是翻脸无情,一旦出现差池,他就性命休矣。接下来的三四天里,唐生明犹豫不决,面对戴笠的催问,一直未能作出答复。
平时遇到重大问题自己不能做出决断的时候,唐生明总会找大哥唐生智商量,请他为自己出主意。戴笠深知他的这个特点,他一旦和身为抗日强硬派的大哥商议,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戴笠天天缠着他,不让他离开自己一步。在详细介绍了上海方面的情况以后,戴笠一再重复说:“我前前后后都为你设想过,你去绝对没有任何危险。因为你不像别人,以你的身份可以公开地去,大大方方地与他们往来,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至于日本人方面,只要自己多加小心,绝不会出任何问题。”
说到情急之处,戴笠还指天发誓,拿自己的良心以及两人的交情作保证,说他绝不会存心把好朋友往火坑里送。
戴笠喜欢交朋友,很多事情都是利用朋友的交情办成的,这次也不例外。唐生明被他说得没了退路,只好暂时应承下来。
第二天,唐生明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
其时正值三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山城酷热难当。此时,蒋介石正在上清寺里避暑。
赶到上清寺,走在林荫道上,石板路面似乎都有些滚烫。炽烈的日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石板上,两旁的草木都把枝叶耷拉了下来。四周出奇地静,间或有几只蝉扯长了调门不停地鸣叫。
走了没多远,唐生明、戴笠二人就热得大汗淋漓,不住地擦拭脸上的汗水。
与天气的酷热相比,蒋介石的热情也毫不逊色。
唐生明刚走进来,他就满面堆笑,张口夸奖道:“好,你很好!”
接着,又问唐生明来了几天,住在哪里,唐生明恭恭敬敬地一一作答。
蒋介石照例用鼻子哼哼了几声,表示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然后,便切入正题:“雨农报告我,你很好,很能干。我现在决定要你去上海,雨农已告诉了你吗?这个任务只有你最适合。”
唐生明见领袖如此器重他,生怕有个闪失,既有生命之虞,也没法向蒋介石交代,便现出犹豫。
蒋介石马上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这个任务很重要,我已决定了派你去。你要听我的话,我是你的校长,你是我的学生,你要听我的。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和雨农去商量一下。”
蒋介石刚说了几句就以校长自居,口吻不乏训诫之意。不过,这种方式也能让对方以“天子门生”自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一种炫耀的资本。
当时,唐生明毕竟年轻,受到蒋介石的这种宠遇,心中自然是十分欢喜。再加上蒋介石当面命人准备一张自己和宋美龄的照片,说是要送给唐生明的老母亲。唐生明感激涕零,不再推辞,当即把任务领下。
临别之前,蒋介石继续叮咛道:“雨农说你很能干,这件事只有你去才能对付那班人,因为你都认识他们,详细情况你同雨农研究。今后一切责任归我负,你要绝对相信我,我是你的校长,你是我的学生。”
接下任务之后,唐生明这才得以脱身来跟大哥通报。
对于唐生明落水当汉奸,大哥唐生智极力反对。唐生智是有名的抗日强硬派,如果他的弟弟投敌做汉奸,这对他的声望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当唐生明前去听取他的意见时,两兄弟为此甚至大吵了一场。为打开僵局,戴笠亲自登门造访,结果却并不理想,唐生智把他当作小辈,根本不予理睬。无奈,戴笠只好请蒋介石亲自打去电话,唐生智这才无奈地松口勉强同意了。
辞行之际,唐生明想到早年大哥与汪精卫交情深厚,便恳请大哥修书一封,以方便打入汪伪汉奸的圈子。不料,话刚出口,唐生智就指着唐生明怒斥道:“你不顾一切,只图自己享乐,还想把我也搭进去。别人如果拿我写给汪的信攻击我,我如何自圆其说?你要去你就去吧!你见到汪精卫也不准提到我,我绝不会再和他往来。”
唐生明自讨无趣,只得黯然离去。
飞机由重庆到桂林,之后转飞香港,由香港再到上海。如此曲折的行程,是否与他今后要走的路一样呢?唐生明坐在机舱里,身边只有夫人徐来、戴笠的女友张素贞,唐生明想到自己不仅要背负汉奸的骂名,还要随时冒丢掉性命的危险,心中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惆怅不安。
上海是东方第一大都市,号称“东方巴黎”。自日军占领上海后,里面三教九流、各类势力盘根错节,极其复杂。流氓、特工、各国的间谍、媒体记者、商贾财团、野心家到处都是。仅仅一个谍报领域,就有重庆国民政府、中共、汪伪、日本、苏联、欧美等诸多势力搅和在一起。
唐生明刚到上海,就经人牵线结识了汪伪“76号”的特工头子李士群。
对于李士群,唐生明并不陌生。李士群早年曾是中共的一名情报骨干,接受过苏联“格伯乌”(克格勃的前身)的熏陶。后来被捕叛变,在国民党的特工系统里郁郁不得志,索性破罐子破摔,又投到日本人门下,做了汉奸。既已天良泯灭,认贼作父,做事便毫无底线,再加上他熟悉国、共两党的谍工内情,因此给长三角的抗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听到唐生明到来的消息,李士群凭着直觉感到来者不善。
唐生明毕竟是个大角色,李士群决定亲自出马。他抽出时间,整天陪着唐生明吃喝玩乐。杯光斛影之际,李士群不是吹嘘他如何搜捕地下抗日人员,就是试探唐生明是否对政治感兴趣。唐生明极为机警,不管李士群如何花言巧语,只是按事先准备好的说辞,推说自己受不了大后方的苦,只想到上海来享享清福。
李士群还是不放心,好几次趁着酒醉,想要唐生明吐露真话,但都被精于此道的唐生明轻松化解。一次,两人独处的时候,李士群突然说道:“季澧兄,敝人对你的一切情况都很清楚,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好朋友,在工作上多多帮助我。”唐生明立即看出这是在耍手腕,便故意装作听不懂,满不在乎地把话题岔开了。
就这样,好不容易过了李士群这关,汪精卫那边却突然有了麻烦。
接到汪精卫邀他到南京的消息,唐生明犹抱琵琶半遮面,再三推说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愿待在上海过他那花天酒地的生活。(www.zuozong.com)
经李士群一再催促,他才带着一副不情愿的神色到了南京。
见到他之后,汪精卫很高兴。想当初,他和唐生智联手反蒋的时候,紧紧追随在他们身边的便是眼前的这位唐生智的四弟。如今故人相见,汪精卫大喜过望,感到自己的事业似乎马上就会有起色。他打量着唐生明,不禁说道:“你来了很好。希望你们这些搞军事的黄埔同学多来一些,将来我们自己可以建立军队。”
旧交见面,分外亲热,汪精卫不断为自己辩解,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晚上的宴会非常丰盛,但一段插曲却使接风宴看上去似乎更像一场鸿门宴。
汪精卫喝了几杯白兰地,突然站起身来,带着醉意,用手拍着胸膛,向唐生明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带着笑意说道:“我得到报告,听说你与戴笠的私交好得很。你这次来南京,是不是打算要来杀我?”
此言一出,整个宴会的气氛顿时凝固了下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
唐生明急了,慌忙答道:“杀鸡焉用牛刀!我不是不怕死的人,我一家大小都来了,我怎么会干这种事?”
唐生明也有了几分醉意,不留神把汪精卫比作了鸡。身边的大汉奸叶蓬使劲拉他的衣袖,他才明白过来。但此时,再说什么已于事无补了。
还是李士群出面打开了僵局。他向汪精卫解释,他对唐生明的一切情况都非常了解,唐生明绝对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此刻,唐生明也趁机说到,过去他虽然与戴笠关系亲密,常常和他在一起玩乐,但从来没替他做过任何一件事。
汪精卫听后,自以为刚才的突然袭击已经收到了效果,这才转怒为喜,笑着说道:“我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话,所以我才提出来问你。因为我们的关系不同,我信得过你,你绝不会对我不利。”没等唐生明作出回答,汪精卫又指着唐生明问道,“你说是不是这样?”
唐生明长舒了一口气,赶忙应和道:“是这样!是这样!”
一场危机被成功化解掉。
不过,这还不算完结。次日,陈璧君趁汪精卫不在,又把唐生明夫妇叫去,足足盘问了两个多小时,才放他们回去。
经过这番如黑社会一般的考察,汪伪一众人马才对唐生明消除了戒心。
10月1日,南京和上海的敌伪报纸纷纷在头版头条刊出一则相同的新闻,标题是:《唐生明将军来京参加和平运动,即将被任军事委员会要职》。内容称:
“中央社讯:国民政府改组还都以来,革命军人之谙识体治,深明大义者,纷纷来京报到,积极参加和平运动,有如风起云涌。顷悉唐生明将军业已来京。唐生明将军系唐生智胞弟,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中日战事发生后,任长沙警备司令,长沙大火之前调任常桃警备司令以迄于今。因鉴于无底抗战之非计,乃毅然离去,不避艰难,间关来京。汪主席于赐见之余,至为欣慰,且深致嘉许,已决定提请中央政治会议,畀以军事委员会委员要席,俾得展其抱负云。”
在这篇通讯里,唐生明简直成了过关斩将、反出曹营的关云长。唐生明的到来,无疑给困顿中的汪伪政权打了一支强心剂。
几天之后,唐生明就被任命为伪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本来,这样的职位只有新军阀的代表人物如李宗仁、龙云、唐生智才有资格取得,但汪伪政权网罗的尽是一些无名之辈,组成伪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只是张岚峰、任援道、鲍文樾、孙良诚、刘郁芬等失意军人,像唐生明这样有深厚背景的黄埔军人的到来,还是首次。所以,年轻的唐生明中将便被迅速任命为“军委会委员”。
此时,重庆这边为了配合唐生明隐蔽身份,来了一次假戏真做。重庆方面借用唐生智的名义,从10月10日起,到19日止,连续10天,在《中央日报》等大报的头版最醒目之处,用特大号字体刊出一则“唐生智启事”,内云:
“四弟生明,平日生活行为常多失检,虽告诫谆谆,而听之藐藐。不意近日突然离湘,潜赴南京,昨据敌人广播,已任伪组织军事委员会委员,殊深痛恨。除呈请政府免官严缉外,特此登报声明,从此脱离兄弟关系。此启。”
当时,唐生明附逆是轰动全国的一件大事。湖南军阀的代表人物、南京保卫战的司令长官唐生智的胞弟竟做了汉奸,全国舆论着实轰动了一阵子。
事实上,面对这样大的压力,唐生明心里也十分难过。本来,出走之前,他曾把蒋介石拨给他的1万元法币分给了母亲一半,当时就是把它当作卖命钱分给母亲作纪念的。没想到为了国家,自己不但要担生命危险,还要招来全国舆论的一致挞伐。这段时间,他心中的苦闷难以排解。
但他很快振作了起来,在内心的最深处留下了一片蓝天。眼下身在敌后,一切就得照汉奸的套路来。隐藏了大半年之后,唐生明便于1941年5月担任了汪伪清乡委员会的重要职务。
为取得汪精卫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戴笠所交代的任务,他在苏州作为李士群的副手,参与了不少对新四军的“清剿”活动。
做双面间谍的难处就在这里,有时不得不昧着良心干那些自己所深恶痛绝的事。
一次,日军的哨兵以检查行人为名,恣意调戏经过岗哨的妇女,陪同在一旁站岗的伪保安队士兵也看不下去,便上前拦阻。日军士兵一向以“太君”自居,根本看不起伪军士兵。他们一听伪军士兵要讲人情,登时大怒,立即上前对这些伪军士兵进行辱骂殴打。冲突之际,伪军士兵不慎走火,子弹射穿了一个日军的手掌。
这下,伪军士兵可算是闯下了大祸。那些日军打死了这几个伪军不算,还气势汹汹地闯到唐生明的办公室,要求唐生明赔礼道歉,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唐生明见这些下层日军竟如此猖狂,心中忍无可忍,刚要破口大骂,翻译赶紧劝住他,这才没惹出事端。在道歉时,唐生明一面装笑脸,一面对着日军骂娘。那些日军没带翻译,也听不懂唐生明说的到底是什么。唐生明的翻译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些骂人的话都翻译成相反的意思。日军听后,认为他们胜利了,才满意地离去。
对于这些事,唐生明在不知背地里哭过多少次,他曾给重庆拍去电报,坚决请求不再担当此类的任务,但每次都是无果而终。
就这样受了一年多的煎熬,以牺牲个人名节为代价,唐生明终于取得了工作上的重大进展。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大汉奸周佛海的策反。
周佛海,原名周明繁,字子美,湖南沅陵县凉水井乡窝溪村人。少年时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早年曾留学日本,曾为中共一大代表,北伐时脱党投靠蒋介石,历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南昌行营秘书长、代理宣传部长等要职。“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就丢失了东部的大片河山。周佛海对抗战的前途完全绝望,为此他先是加入低调俱乐部,与汪精卫的改组派沆瀣一气,鼓吹失败言论。后又索性追随汪精卫,跑到南京,组建了汪伪国民政府。在汪伪汉奸中,周佛海的能力最为突出,他同时兼任“财政部长”“内政部长”等要职,手下又网罗了一批有能力的爪牙,时间不长就控制了汪伪政权的财政、警察、特工、宣传等核心部门,是汪精卫之下首屈一指的巨奸。
一年前,自重庆出发前,蒋介石在单独邀请戴笠、唐生明参加的家宴上,一再向唐生明问及他与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等人的关系,还面授机宜说:“你这次去见到过去所认识的人,都可以跟他们说清楚,只要他们做的事对得起国家,于国家有益,都是可以宽恕的。”
但戴笠最初对策反这样一些伪政府的骨干人物没有太多的信心,临行前只是嘱咐唐生明尽量和这样的人接触,等待时机相机行事。不过,等到工作真正开展起来,事情却出乎意料地顺利。
唐生明到上海不久,从周佛海的口中偶然得知,周的母亲、岳父等亲属还滞留在湖南老家,当时周佛海正准备接他们来上海。
这个重要情报,很快就通过唐生明传到了重庆。
重庆方面得到唐生明的密报,真是如获至宝。为了要挟周佛海,戴笠在征得蒋介石的同意后,就派人把周佛海的母亲等一干亲属押解到贵州,监禁在息烽县的军统秘密监狱里。
军统的这招虽然不太光彩,但却着实拿住了周佛海的软肋。周佛海10岁那年,其父周夔九在福建莆田县典史任上,因严禁鸦片,遭到当地土豪劣绅的群起围攻,被逼上吊自尽。周佛海幼年丧父,母亲马氏没有娘家提携,婆家虽富有,却对这孤儿寡母毫无体恤之心,因此母子几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然而,马氏性子要强,又善持家,集中了家中有限的财力,供应聪颖好学的长子周佛海上学,一直到后来周佛海出人头地。由于这种经历,周佛海对母亲极为孝顺。得到母亲被监禁的消息后,他心中极为苦闷、焦虑。
当时消息传出后,南京、上海的记者蜂拥而至,追问周对此事的看法。他明知是重庆方面做的手脚,却故意装糊涂说:“我相信这不是重庆当局直接干的,一定是地方无知者所为,相信不久可以脱险。”言谈之间,似乎在为重庆方面掩饰,其实也在为自己留后路。
当唐生明前去安慰他时,他对唐推心置腹,说因自己落水当汉奸,累及老母、岳父的安危,感到十分内疚。他的妻子坐在一旁,也不住地念叨他如何孝顺,自从母亲被监禁,连日来苦闷极了。
见此情形,唐生明知道策反大有希望。从周家出来之后,立即将所有的情况通报给了重庆。
得到这些情报,戴笠自然是十分欢喜,他趁热打铁,通过周佛海的岳父写信给周。信中,周的岳父转达周母的话,希望周不必做孝子,而要做忠臣,忠于国民政府,不要为周家祖先和子孙丢脸。
信件由秘密渠道转交到了周佛海手中,周佛海心动了。
入秋之后,天气转凉,五谷成熟,百畜膘肥,正是人间共享天地厚德的时节。
苏南人敬鬼敬祖,不说中元节、中秋节,就连七夕节这样有关男女情爱的节日,也被他们当成了奉祀祖先以求福报的好机会。可以说,这段时间里,那些凄苦的孤魂野鬼也有了一年中难得醉饱的机会。
而比起这些孤魂野鬼以及饥寒交迫的下层民众,在上海、南京灯红酒绿的掩映之中,魔鬼们也开始了他们疯狂的盛宴。
既然注定要遗臭万年,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如今暑热退去,汉奸们便趁着秋凉,沉醉于声色犬马,开始了一次次的疯狂享乐。
可怜的秋蝉,宝贵的生命马上就要终结,何不抓紧机会大肆享受一番呢?
钩心斗角,花天酒地,美女财宝,然后就聚在一起搓半天麻将。
天已经很晚了,窗口有冷风灌了进来,屋里有人打起了喷嚏,家仆赶紧掩住窗子。周佛海今天手气欠佳,心中有些懊恼,冷风一吹,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说:“湖南人怕是要遭殃了!”
唐生明精神一紧,感到这话十分蹊跷,便用湖南方言问道:“为什么?”
周佛海神秘地一笑,说他得到了一个很可靠的消息,武汉的日军准备最近进攻长沙,目的是去扰乱一下,因为湘北及洞庭湖一带正是快要秋收的时候,准备去抢点粮食,不过不会长期占领,很短的时间便会自动退出。
唐生明听罢,心中激动不已,没想到竟然能在牌桌上得到如此重要的情报。他耐着性子打完麻将,回去之后,立即向重庆作了汇报。
得到唐生明的密报,蒋介石立刻要求薛岳做出新的部署,开始应对日军的大举进犯。
而这,也许便是周佛海向重庆示好的开始。
当然,当时周佛海也未必知道唐生明的真实身份,但有一点他却很清楚,那就是唐生明同戴笠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而唐又长期处在他大哥唐生智的卵翼之下,深受唐生智的影响,不可能轻易和重庆断绝联系。因而,便有意无意地通过唐生明把这个绝密情报传给了重庆。
没过多久,周、唐二人正式取得了联系。以后,通过唐生明等人,周佛海一步步重新归顺了重庆政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4年里,周佛海听命于重庆方面,暗中资助“忠义救国军”,假手日本人毒杀李士群,提供日本军方的绝密情报,限制对国统区的金融战。周佛海此时已看出日本早晚得败,便早早地给自己留了后路。
为取得这些成绩,在深入虎穴的5年里,唐生明几乎每天过的都是刀尖上跳舞的日子,却极出色地完成了重庆给他的策反任务。
抗战胜利后,好友沈醉前来拜访。唐生明的夫人徐来不住地抱怨道,她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而唐生明却稀里糊涂只知道享福。沈醉认为,这才是唐生明的高明之处,形势虽然很严峻,表面上却装作满不在乎,这样才能应付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一直跟在唐生明身边的军统女特务张素贞则说:“这是唐生明的长处,真正是‘大智若愚’。”
一旁的唐生明听了,什么也不说,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有时也会轻轻一笑,却从不做任何辩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