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宕昌县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初等教育发展规划(草案)》

《宕昌县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初等教育发展规划(草案)》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此精神,结合我县具体情况,特制订《少数民族(藏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规划》。回族大多集居于城镇,因此少数民族教育主要是指发展藏族地区的教育。宕昌县藏族集居地区小学教育发展规划表三、主要措施1.加强领导。

《宕昌县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初等教育发展规划(草案)》

(1986—1990年)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如果占全国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地区仍处在穷困落后的状态之中,那就谈不上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尤其是教育和科学,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经济建设也将没有后劲。”因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9月份转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第三类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争取在本世纪末大体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我县是全省的贫困县,少数民族地区的条件就更差。依此精神,结合我县具体情况,特制订《少数民族(藏族)地区初等教育发展规划》。

一、现有状况

我县虽有藏、回、苗、满、蒙、东乡、保安等七个少数民族,但后五个只是个别户,甚至是个别人。回族大多集居于城镇,因此少数民族教育主要是指发展藏族地区的教育。全县有藏族1094户,5301人(包括藏族集居地区的少数汉族人),主要分布在新城子藏族乡和宕昌镇的官鹅沟10个行政村,40个合作社,44个自然村(不包括汉族集居区的个别藏族)。在这些地区,现有公办小学4所,民办小学2所,村学11所;公办教师9人,民办教师17人,其中藏族教师12人;7—11周岁学龄儿童511人,已入学296人,入学率为57.9%;12—15周岁的少年儿童308人,其中初中毕业生25人,小学毕业生34人;在校学生74人,其中上初中的12人。

二、发展规划

鉴于我县少数民族初等教育水平落后,初级中等教育水平更差的现状,我们采取“长短结合、短细长略”的原则,提出在1990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70%,1995年达到82%,到2000年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初等教育,相应地发展中等教育。在1986—1990年期间,具体发展规划是在上述1986至1987学年度现有情况的基础上,1987—1988学年度,学校从原有的15所增加到17所,教师从原有的26人增加到28人,学龄儿童入学数从原有的296人增加到326人,入学率从原有的57.9%增长到63%;1988—1989学年度,学校达19所,教师达30人,入学人数达350人,入学率为67%;1989—1990学年度,学校增加到20所,教师达32人,入学人数达368人,入学率达到70%。(详见下表)

宕昌县藏族集居地区小学教育发展规划表(www.zuozong.com)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发展民族教育列入主要议事日程,端正思想认识,认真解决具体问题,以保证民族教育的发展。

2.对少数民族地区,在人力、财力上予以照顾,培养民族教师,多渠道投资经费,增加教学设备,努力创造办学条件。

3.根据少数民族居住分散的特点,合理布局,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公办与民办结合,全日制与半日制结合,正规与简易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以便少年儿童就近入学

4.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招生分配和劳动人事等制度的改革,也要顾及少数民族群众,互相配合,以便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脱贫致富,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人才。

1986年10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