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女孩会说话,锻炼自己出色的口才

好女孩会说话,锻炼自己出色的口才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玛丽亚从小就是个善于演讲的女孩,她的口才很好,经常获得各种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而每次参加公众活动时,玛丽亚更是会成为那些人的讥讽对象。后来,玛丽亚凭借自己在演说和思辨等方面的超群能力,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代表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了国际政治舞台上。女孩要练就好口才,就要像玛丽亚那样,不要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要学会利用好口才使自己摆脱难堪。

好女孩会说话,锻炼自己出色的口才

爱看武侠小说的女孩一定都记得金庸笔下的黄蓉,佩服她那副让所有人都甘拜下风的口才。她时而撒娇,时而讥讽,时而凛然训斥,时而机智狡辩,时而胡搅蛮缠,哄得北丐洪七公乐不思蜀,气得老顽童周伯通吹胡子瞪眼睛,耍得西毒欧阳峰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黄蓉的武功不高,可是所有的武林高手都败在她的口才之下。

如果女孩能拥有一副好口才,不仅能使女孩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增强女孩的未来竞争力。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和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出好口才,曾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旁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就学他们的样子练习。他甚至把树桩假想成听众,对着树桩大声演讲。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萧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练习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技巧,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30岁,就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练就好口才需要经验的累积,当女孩面临各种各样的场合,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物时,想要做得恰到好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女孩练习口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经常和各种人打交道。一来从别人身上学习各种谈吐技巧,二来也可以通过实战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玛丽亚从小就是个善于演讲的女孩,她的口才很好,经常获得各种演讲比赛的第一名。

曾有一个对玛丽亚的才华不服气的男生欲和玛丽亚一决高下。他当着同学的面,要和玛丽亚来一场辩论比赛。他设定了比赛的内容,两个人随后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结果这位男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玛丽亚辩驳得哑口无言,不得不心甘情愿地认输。

玛丽亚出色的演讲才能无疑让她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与此同时,她矮小的身材也变成了一些嫉妒者嘲笑的话题:“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看她那么神气、风光,所以就把她变得又矮又丑!”而每次参加公众活动时,玛丽亚更是会成为那些人的讥讽对象。

有一次,各个学校联合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各路高手都准备充分,纷纷展示他们优秀的辨才,比赛异常激烈。复试时玛丽亚是最后一个上台的,当她神采奕奕地走上主席台时,却发现前面的桌子几乎比自己的头顶还高。原来,组委会有位同学原本和她一同参加了初选,却被口才出众的她淘汰了下来。这位同学因此妒恨在心,故意准备了一张高桌子,想让她难堪。(www.zuozong.com)

台下观众见状,哄笑声一片。显然,玛丽亚还没开始演说,便输了别人一头。谁知,就在哄笑声中,玛丽亚神态自若地默默转身走向主席台的一角,扛了一把梯子过来,然后踏着梯子站到了桌子上。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师和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玛丽亚站在桌子上,口若悬河地讲了起来。她卓然傲立的姿态和精彩的演说震撼了所有的人,台下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后来,玛丽亚凭借自己在演说和思辨等方面的超群能力,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代表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了国际政治舞台上。

女孩要练就好口才,就要像玛丽亚那样,不要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要学会利用好口才使自己摆脱难堪。有些女孩害怕自己在公众场合出丑而不敢说话,更不用说演讲了。所以,要练就好口才的第一关,就是先战胜自己的恐惧,而战胜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强迫自己参加一些公开的演讲活动。也许你会在台上忘词,或者会说错话,不要害怕别人的讥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就会积累丰富的经验,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说话的技巧,那么再面对同样的场合你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发挥了。

你不可不知的道理

口才不仅需要“能说”,还要“会说”。口才实战性较强,强调面对面直接交流,哪句话该说、该怎么说,都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所以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很重要。女孩要练就一副好口才,就必须进行艰苦的练习,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延伸阅读

萧楚女(1893~1927年),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学秋。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汉阳。幼年丧父,家贫无以为生,12岁在一家木材行当学徒,不久流浪外乡。做过轮船杂工、街头报童、酱园徒工、排字工人等。

1926年,萧楚女应邀来到黄埔军校演讲,来听课的人特别多,校方临时决定将会场改在大操场。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萧楚女几乎是边喊边讲。“再大点儿声!”后面的学生仍在大喊。萧楚女略停了片刻,吸口气,铆足了劲儿,把声音提到最大限度……突然,嘣的一声,他只觉腰间陡然一松,裤带崩断了,他急忙伸手按住了裤子。台下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窘态。萧楚女就这样一手叉腰,一手挥臂,讲了整整90分钟。事后,他对朋友说:“此为平生第一窘事。”此后,他再也不用腰带,而改用保险系数更大的背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