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后方电影史》:电影小丛书充满惊喜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后方电影史》:电影小丛书充满惊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爆发前,在王云五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参与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牵头实施的“教育电影出版规划”,1936年4月出版徐公美所著《日本电影概论》和谷剑尘编著的《电影剧本作法》。[28]商务印书馆出版于大后方的“电影小丛书”,是大后方时期电影著作出版最为集中与完整的显现,也是战前教育电影运动在大后方持续发展的历史明证。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后方电影史》:电影小丛书充满惊喜

作为近现代中国出版、教育产业化规模最大的民营机构,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像李欧梵先生所评价的:“我们可以很放心地断言,商务在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自1905年取消科举后,这成了一项填补民族需要的巨大工程。”[27]在商务印书馆庞大的出版、教育业务中,电影一度也成为它所经营的主业,1919年商务影戏部的设立(1920年改为影片部)是民族自资经营电影业的滥觞,而在电影著作的出版方面,早在1918年左右,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孙毓修和徐应昶编纂的《活动影戏》。1926年7月又出版郑心南编著的《电影艺术》并辑入《万有文库》第1集,1930年出版徐应昶编著的《活动电影》,1935年12月出版贝仲圭所译《电影鉴赏法》。抗战爆发前,在王云五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参与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牵头实施的“教育电影出版规划”,1936年4月出版徐公美所著《日本电影概论》和谷剑尘编著的《电影剧本作法》(列入“百科小丛书”)。1937年接着出版陈友松编译的《有声的教育电影》和徐公美所著《电影场》(列入“社会教育小丛书”),与此同时,又着手规划独立的“电影小丛书”的策划与组稿。

1938年战事紧迫,商务印书馆仓促迁到湖南长沙,在5月至7月之间出版“电影小丛书”系列电影著作计14种:徐公美著的《电影艺术论》(1938年5月),王平陵编的《电影文学论》(1938年5月),乌衣、向培良著的《电影导演论》(1938年5月),徐公美编的《电影演技论》(1938年5月),徐传霖编的《电影放映法》(1938年5月),杨敏时著的《电影院经营法》(1938年5月),陈友兰编的《电影教育论》(1938年5月),徐公美著的《电影概论》(1938年6月),徐公美著的《电影发达史》(1938年6月),徐卓呆著的《电影摄影论》(1938年6月),戴蒙著的《电影检查论》(1938年6月),吴蒲石著的《有声电影论》(1938年7月),金光州编的《电影化装法》(1938年7月),曹雪松编的《电影编剧法》(1938年5月)。

商务“电影小丛书”由徐公美主编,总体例分为“史”、“论”、“法”3类,其中“史”1种、“论”8种、“法”5种。编法上明显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4年编纂出版的《中国电影年鉴》有十分相近的取向,注重电影的知识性、普及性和运用性,其中徐公美既是丛书主编,又是早年投身教育电影运动、热心电影文化的专家,在“电影小丛书”推出的14本中独立编撰4本——《电影艺术论》、《电影概论》、《电影发达史》和《电影演技论》,广泛探讨了电影的本质特性、电影的历史演进、电影的艺术表现、电影银幕的表现技巧等问题,而其他十余著作则分别对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电影的影院经营,电影检查,电影摄影、声音、化装、美术设计等专门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和介绍。[28](www.zuozong.com)

商务印书馆出版于大后方(湖南长沙)的“电影小丛书”,是大后方时期电影著作出版最为集中与完整的显现,也是战前教育电影运动在大后方持续发展的历史明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