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了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领导层始终感觉到存在着外来威胁,因此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一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1956年4月,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1958年4月,中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

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P-2导弹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开始了,被惹恼的赫鲁晓夫下令全部停止根据先前的协议正在进行的对中国的援助。

中国的火箭,是被逼出来的。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1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自己生产的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而这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开始进入最后的组装。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点火了。第一次引进弹发射成功,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

头脑热起来的火箭人异想天开地把V-2的图纸放大了一倍,制造出的“东风二号”成为一次让所有科技人员记忆犹新的发射。

1962年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东风二号”在众望所归中点火升空。但是这次发射失败了。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又开始发射试验。这次“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盾牌。

这个时期的欧阳自远正经历着人生的一次次蜕变,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专业研究生,到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当上了助理研究员……中国的一次次飞天行动都牵扯着欧阳自远的神经,同时也激发着欧阳自远的飞天梦想。

1964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同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www.zuozong.com)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同年11月,开始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次次火箭试验成功的消息,让带领“219”小组,正为中国地下核试验勘测爆炸地址的欧阳自远十分兴奋,这也激励了欧阳自远和“219”小组的成员们。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了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截至2013年,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的历史(1961年,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神舟飞船成功升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物理等领域的试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升空,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着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开启了中国崭新的载人航天时代,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另一里程碑。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飞天已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欧阳自远很清楚,他肩负的是数代人的探月之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