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美两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模式

英美两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模式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中居于垄断地位的两大政党通过定期的选举,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模式。英国的两党制起源于议会下院在1673年后出现的“托利党”和“辉格党”这两个政治派别。南北战争之前,基本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初步奠定了两党制的格局。而美国的两党制中,获胜的政党仅掌握行政权,国会中的多数席位往往被对立派所占有。

英美两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模式

国家中居于垄断地位的两大政党通过定期的选举,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模式。起源于英国,并以英国和美国为典型,英美的两党制代表了两党制的两种模式。

英国的两党制起源于议会下院在1673年后出现的“托利党”和“辉格党”这两个政治派别。“托利党”的原意为爱尔兰强盗,以支持皇家君权,接受高教会派[17]为特征,后逐渐演变为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保守党。“辉格党”原意为苏格兰叛徒,以反对君权、倾向于新教徒为特征,后逐渐演变为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财团利益的自由党。

英国的两党制,先是保守党和自由党自19世纪70—80年代到1922年期间进行的12次大选中,除1910年和1922年在议会中所占议席低于80%以外,其余10 次,都控制了议会下院中80%以上的席位。[18]从组阁的情况来看,19世纪5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先后组成20 届内阁,除1895—1902年和1902—1906年两次组成联合内阁外,其余各届内阁均为保守党或自由党单独组阁。1922年的英国议会大选中,工党所得席位超过了自由党,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1929年的议会大选中,工党终于取得了胜利,获得了组阁权,由此奠定了由保守党和工党轮流组阁执政的两党制格局。从1916年到现在,除1916—1922年、1931—1935年组成的联合内阁之外,其余各届均为保守党或工党单独组成。

无论是过去的保守党和自由党,还是现今的保守党与工党,如果一方在大选中获胜,取得组阁权上台执政后,另一方就成为“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反对党虽然被完全排除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之外,但可在议会中组成“影子内阁”,随时准备取代执政党上台执政,其领袖也从政府领取薪俸。因此,英国的反对党具有这样一些作用: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衡,在选民要求改变政策时,便可接过政府的责任;在下院的某些事务上与政府进行合作;其存在本身表明了英国宪法中的自由原则。[19]

美国的两党制确定于南北战争之后,其历史可追溯到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出现的两个对立派别:一派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主张加强联邦中央的权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另一派是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主张维护州权。1794年反联邦党改称民主共和党。19世纪20年代后期的总统竞选使民主共和党内部发生分裂,拥护安德鲁·杰克逊的人于1828年另组民主党(后改称辉格党)。南北战争之前,基本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初步奠定了两党制的格局。内战爆发之后,在西部领地是否允许蓄奴问题上,辉格党内部由于分歧并引起了分裂,北部反对蓄奴的辉格党人联合北部的民主党于1854年组成了共和党;南部辉格党人则倒向南部的民主党人支持奴隶主。内战结束后,共和党从林肯开始,比较长期地单独执政,1885年以后最终才确立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格局。据统计,从1885—1989年,美国的32 任总统中,共和党人担任总统的有17 任,民主党人担任总统的有15 任,大体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20]从1989—2008年近20年间的美国5 任总统中,民主党人担任总统的有2 任(克林顿1993—2001年连任两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担任总统的为3 任(老布什1989—1993年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于2001—2008年连任两任美国总统)。在2008年的大选中,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

英美两国虽然都属于两党制的国家,但政党制度的内容存在诸多差别:

第一,美国的两党没有明确和固定的党员,公民只要在大选进行选民登记时,宣称要投哪一政党的票,就算是哪一政党的党员,不缴党费,也没有党员证。英国的政党早期也无固定党员,1867年,张伯伦在伯明翰市建立自由党的地方党部,并征收党费,颁发党证,保守党随之加以仿效,从此便有了固定党员。[21](www.zuozong.com)

第二,美国的两党虽有遍布全国的组织系统,但党的中央组织不能指挥州以下的地方组织,总统选举年两党各自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主要任务就是选出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通过本党的竞选纲领,由各州代表团选出一个全国委员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权力。英国的两党不仅有比较健全的地方组织 (按议会选区成立的选区协会,即constituency association,而且权力集中于党的中央组织手中。保守党的中央机构主要是党的领袖,党的领袖既领导议会内的议会党团,又领导全国各级党组织,决定党的纲领、政策等一切重大问题。工党的最高机关是各工会、合作社以及各选区党组织选派的代表参加的年会,党的其他机构及党员都需服从年会的决议。

第三,竞选的目标不同。由于英国实行内阁制,议会下院居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执政,因此,两党竞选争夺的目标是议会下院的席位。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和议会一样均由选举产生,因此两党竞选争夺的目标是总统的职位,以总统竞选获胜作为某个政党执政的标志。

第四,英国的两党制中,选举获胜的政党领袖为当然的行政首脑,组织内阁,既掌握行政权,又掌握立法权,竞选失败的议会第二大党就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可以组织“影子内阁”,为下次选举获胜上台执政做积极准备。而美国的两党制中,获胜的政党仅掌握行政权,国会中的多数席位往往被对立派所占有。竞选失败的政党处于涣散状态,没有严密的组织和当然的反对党领袖。

第五,美国的两党制下,选举年被推选为总统候选人者,无论是否当选,按习惯都是该党在此后四年中的领袖,而此领袖仅是精神上的,并不是他在党内实际地位的反映,政党既不能干涉总统的具体事务,总统也不能指挥政党。在英国,两大政党的领袖是由政党选举产生的,享有非常大的权力。保守党年会作出的任何决议对该党的领袖往往仅具有参考意义,无约束的效力。即便是工党的领袖被要求不能超越于党组织之上,要服从党的年会和执行委员会作出的决议,但现实中工党的领袖却并没有严格恪守此项原则,常常对年会和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决议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英国和美国这种两大党能单独获得竞选胜利进行执政的情形是比较普遍的,有些国家虽然有两大政党存在,但每个政党往往不能单独在竞选中获得过半数的选票或议席,需要联合第三政党才有资格组织政府执政,这种两党制被称之为“二元半政党体制”。[22]德国、比利时、爱尔兰、加拿大、卢森堡等国的两党制就属于这种类型。如德国战后自第四届联邦议院以来,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成为四个大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从1949年以来,一直组成一个共同的议会党团,称之为联盟党。社会民主党和联盟党虽然各拥有40%多的选民,但都达不到组阁执政需要的绝对多数,因此只有联合自由民主党这第三执政党才能上台执政。自1969年以来,社会民主党的组阁执政都是在联合了自由民主党的前提下实现的。2005年11 月22日,由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组成的德国大联合政府诞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