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先导】
认识自己的特长并充分发挥,是学共体核心成员的一个重要品质。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样的一个案例中略窥一二:“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学共体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家一样的,我们有时候宁愿自己家里的事情先放一放,也要来参加我们团队的活动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里面很多人都是家庭主妇,之前也上班的,但是因为自己家里面事情太多,索性就单位里面不做了。家庭主妇你也知道,本身就是围绕着家里转的,围绕着丈夫和孩子对吧,很少和外面的人接触的,因为你家里面的事情就很忙,有时候还要照顾老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接触社会,所以时间一长呢,整个人就感觉有点跟社会脱节了,慢慢地自己也不太敢去跟外面接触了,人呢就会变得有点封闭。那么参加我们这个读书小组之后呢,刚开始大家也是比较羞涩的,不太好意思的,但是时间长了呢,慢慢地互相就了解了。了解了之后呢,因为我们(原)会长人也蛮好的嘛,会帮我们安排一些读书会里面的工作。那我呢,因为自己本身对文字也感兴趣,也算是有一点文字功底的,那么我们(原)会长呢就让我负责我们团队的日常会议记录呀,一些通讯报道呀,还有一些文字总结。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胆怯的,心想我能不能胜任呀,我们(原)会长就一直鼓励我,然后我写了之后她也是蛮肯定的,我们的成员也夸我,说我文笔很好。那么慢慢地每次都是我写,写得多了就有自信了,敢写了,也会写了。所以现在我们写什么文字材料呀,我们(原)会长就很放心地交给我,那我肯定也是尽心尽力去做,我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也是蛮有成就感的其实。在我们读书会里面不仅能读书,还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大家,我感到是一件蛮开心的事,所以我很愿意来的。那么慢慢地我们原来的会长因为年纪大了不做了,大家也是看得起我吧,也算是对我的工作的一种肯定吧,就推选我做会长,就这么做着做着就做到了现在。”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这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耶鲁不乏多才多艺之人,怎么就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最后校长自己揭开了谜底,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的特长,从来没有写过自己擅长做苹果饼。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所以,学共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只要能充分认识并发挥它,就会使学共体生活更加精彩。
一、抓住别人的肯定
俗话说“当局者迷”,人很难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因此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肯定中来发掘自己的特长,比如案例中的这位核心成员:“我们(原)会长就一直鼓励我,然后我写了之后她也是蛮肯定的,我们的成员也夸我,说我文笔很好”,因为这样的鼓励,“慢慢地每次都是我写,写得多了就有自信了,敢写了”。作为一个退休前从未从事过文字工作的人来说,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擅长文字,只是在偶然的一次记录之后,这种特长得到了学共体成员的一致肯定,进而成为她身上闪光的品质。这种情况在学共体中还有很多,比如原本在单位默默无闻的一名职员,加入学共体后被大家发现原来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比如从未有过任何主持经验的成员,加入学共体后被发现还具有主持天赋;比如已经退休的工人,因为加入学共体而激活了自己身上的音乐天赋,迅速成长为学共体骨干……这样的案例在学共体中比比皆是,是学共体给了每个人重新发掘自己的机会,也是成员之间互相的肯定和发现的眼光让每个人的闪光点在这个集体中得到绽放。所以,抓住别人的肯定并挖掘自己的潜力,是认识自己特长的有效方法。
关于别人的肯定和建议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或许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郝,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瓦拉郝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郝既不善于构图,又不善于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绘画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二、强化成就感
我们会发现旅游中往往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拍照的,一种是喜欢浏览风景的。喜欢拍照的人,他们更多的兴趣在于旅游结束后回家欣赏照片和处理照片,一张张拍摄成功和制作精美的照片,是他们内心最大的满足。他们乐此不疲,每一张精良的照片制作完成,都激励着他们下一次去制作更加精良、水准更高的照片。在学共体中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案例中的核心成员,“我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也是蛮有成就感的其实。在我们读书会里面不仅能读书,还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大家,我感到是一件蛮开心的事”,她就提到了“成就感”。人在达成目标之后,会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其实就是成就感。我们参加学共体的核心成员,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上进的精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需要一种认可和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这种结果的激励和迎合下,会感受到精神世界的享受,不断强化这种成就感,对这件事情的追求就会越高,进而产生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强化自己的成就感,能够帮助我们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对待一件事情,因而也就更容易做得好,长此以往,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三、坚持做一件事
先来看这样一则故事: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舅父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比较擅长,或者做某一件事相对比一般人容易,这只是认识自身特长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坚持下去,还是很难形成自己的特长,或者说很难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脱颖而出。那如何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案例中的核心成员给了我们提示:“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胆怯的”,“慢慢地每次都是我写,写得多了就有自信了,敢写了,也会写了”。从一开始的“胆怯”,到“敢写”,再到“会写”,核心成员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次都是我写”。因为自己喜欢,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她发觉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更是因为坚持做这件事,她最终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和自己满满的成就感。
【专栏1】(www.zuozong.com)
“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于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答案。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兴奋的他脚步立刻轻松起来。数年后,青年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26]
【专栏2】
缺陷也能成为优势
日本有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因为车祸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于是拜一位柔道大师为师。他学得认真而刻苦,可三个月了大师始终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忍不住问师父是不是可以学别的招数,师父告诉他这一招就够了。小男孩很听话地继续练。几个月后开始参加比赛,小男孩顺利而又迷糊地进入决赛,并在决赛用他那一招将强大的对手击败。小男孩终于鼓起勇气问师父为什么自己可以凭借一招就赢得了冠军。师父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27]
【自我评估】
对照下列问题,您做到了什么程度?
1.我觉得自己足够优秀吗?如果让我列出自己的5个优点,我觉得是什么?
2.我是否有某一项才能经常得到别人的认可?
3.我是否有这样一种体验:在做某一件事时经常能够让我产生成就感?
4.我是否能将自己擅长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延伸阅读】
1.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M].任俊,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2.马丁·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