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制度建立的三大原则

商业银行制度建立的三大原则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制度是否完善和是否具有效率,对经济与金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与稳健,在于限制它们之间的过度竞争,并对它们的一些业务活动加以限制。商业银行坚持安全、稳健原则,按照监管措施要求去做,就能够减少业务风险。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必须要有适度规模。当商业银行处于最合理规模经济状态时,它的管理费用最低,盈利最大。

商业银行制度建立的三大原则

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制度是否完善和是否具有效率,对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国由于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政治、历史、文化等的演进各不相同,因而它们的银行制度各具特色。但由于银行制度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们之间必然有若干相似之处,特别是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它们在建立银行制度时,遵循着一些基本相近的原则。各国建立商业银行制度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竞争、效率原则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在金融领域内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要达到“自由竞争”,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一原则,就应当让新的金融机构不断地进入金融领域。根据优胜劣汰原则,效率不高的金融机构就应该不断地被淘汰,退出金融领域。为了让金融业能够开展充分竞争,在金融领域内就要限制垄断。竞争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只有通过竞争,社会才能得到“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

2.安全、稳健原则(www.zuozong.com)

金融业在开展竞争的同时,还要遵循稳健与安全原则。要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与稳健,在于限制它们之间的过度竞争,并对它们的一些业务活动加以限制。过度竞争往往是一些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制定的许多金融监管措施中,多带有预防与谨慎性质。商业银行坚持安全、稳健原则,按照监管措施要求去做,就能够减少业务风险。金融监管的目的主要在于促使金融业的安全稳健,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规模、适度原则

从西方经济学观点看,在任何经济领域中,经济单位实体都存在一个“合理规模”问题。而“最合理规模”就是指在一定规模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最低,而获得的利润最大,因而这也是最理想的规模。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必须要有适度规模。规模过小,则不利于开展竞争;规模过大,往往会导致垄断。当商业银行处于最合理规模经济状态时,它的管理费用最低,盈利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