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涂岭:古城郭巨最早的官路

大涂岭:古城郭巨最早的官路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涂岭古道大涂岭古道是郭巨最早的官路。因此,陈叔达把大涂岭下这片滩涂命名为“大涂洋”,这条山岭叫作“大涂岭”。大涂洋早已不见了,大涂庙也于数十年前被拆,所幸大涂岭还在。从前郭巨人出去见世面,多数要翻越大涂岭。大涂岭,名字带着“大”,其实并不大。·状元亭大涂岭下有村落,名为大岭下村。而其中最接近大涂村古址的便是大岭下村。

大涂岭:古城郭巨最早的官路

· 大涂岭古道

大涂岭古道是郭巨最早的官路

早在唐朝初年,丞相陈叔达到郭巨走的就是大涂岭,站在岭顶望下去,彼时岭下尚是滩涂一片,“海潮汩没,沿山斥卤”。因此,陈叔达把大涂岭下这片滩涂命名为“大涂洋”,这条山岭叫作“大涂岭”。

陈叔达做过唐朝丞相,虽在历史上名气不算响,但是提起他的一位兄弟,许多人便知道了,那就是陈叔宝,也即非常有名的陈后主,爱好文艺与声色,曾写过《玉树后庭花》。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诗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创作《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因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代表。

陈叔达与其兄不同,虽为陈朝旧室,却无风花雪月的爱好,且在大唐统一天下后,他才真正发挥了才干,被唐高祖李渊拜为丞相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陈叔达建议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免得兄弟阋墙。李世民登基后为此一直感激,所以陈叔达在李世民朝不仅荣宠不减,且以天年而逝。

郭巨后人感念唐丞相陈叔达命名之德,在大涂岭下造大涂庙纪念,所供正神即为陈叔达。大涂庙也就是后来的福民庙。大涂洋早已不见了,大涂庙也于数十年前被拆,所幸大涂岭还在。

古道依然在,故事已依稀。

民国《镇海县志》对大涂庙(福民庙)有详细介绍,并附有完整的福民庙庙记,说陈叔达忠孝格天,有一次唐高祖李渊宴请群臣,席上有葡萄。陈叔达拿着葡萄没有吃,李渊便问缘由。陈叔达道:“我母亲患有口干病,想吃葡萄却吃不到,我想拿回家给母亲吃。”李渊流泪叹息道:“你尚有母亲可以送食物!”此后对陈叔达愈加看重。

民国《镇海县志》里把“陈叔达”误写为“陈达述”,受此影响,《郭巨简志》及今人在写到大涂岭、大涂庙时,也把大涂庙正神误为“陈达述”。多方考证,不知陈达述其人为谁,后根据福民庙记里“陈达述葡萄遗母”事,在《旧唐书》里找到陈叔达,事迹与庙记无二,至此确定“陈达述”实为“陈叔达”之误。在此略做说明,以供参考。

由此细节不禁联想到《说唐》里秦叔宝救李渊的故事,说秦琼救李渊后,李渊错把秦琼记为“琼五”,也因此闹出不少后话。

从前郭巨人出去见世面,多数要翻越大涂岭。他们肩挑两只箩筐,满载番薯或玉米,承担着一家生计之重。越大涂岭去柴桥,把农作物贩卖,换回日用品,再挑着日用品沿旧路返回。大涂岭,名字带着“大”,其实并不大。据记载,高度约为93米,到山顶长度100米左右,然而山路颇为陡峭,挑担行走其上,只能走一段歇一歇,辛劳异常。如果碰到雨天,山路更加难走,背着包,拄着杖,草鞋在布满青苔的卵石古道上打着滑。即使天气不错,也往往去时朝阳满路,来时星光遍地。

古道用卵石铺就,一块块卵石镶嵌进路面,锄头也掘不动,先人造路是为万年计的。数百年过去,卵石已被来来往往的鞋底磨得光滑无比,证明了当年古道的繁忙。

· 大涂岭岭墩庙

岭上修筑庙宇一座,因地得名,名字就叫“岭墩庙”。过去仅有一两间小房子,类似于道旁土地祠,20世纪90年代后屡次改建,最近一次改建大约在2006年,目前殿宇有十数间之多。庙门口贴有对联一副: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语出印光大师。庙门四季洞开,过往行人可随意参拜,不受拘束。庙里有一个文昌殿,供奉文曲星。中国传统文化里,文曲星主宰功名,是科举士子的守护神,所以每到考试前,附近有学子的人家便会来参拜,据说很灵。

这也可以解释山脚下为何有“状元亭”,原来是与山上的“文昌殿”互为呼应。历史上,北仑出个状元那是相当了不起的大事,没理由不载入史册,印象中郭巨没有状元。倒也不必据此考证状元的真实性,这座状元亭寄托的是对读书人的尊重,以及对后辈耕读传家的期许。亭子上刻了一副大众耳熟能详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学子的期许更是殷殷可鉴。

· 状元亭

大涂岭下有村落,名为大岭下村。其实在古代,它叫作大涂村,是郭巨最古老的两个村落之一。早在南宋,郭巨被划入行政区域的只有两个村,一个是大涂村,另外一个是小涂村,小涂村位于小涂岙。(www.zuozong.com)

明代初期,汤国公建城,到明朝成化年间,杨瑄又修筑了大涂塘,大涂村因而“中心开花”,分衍出大岭下村、大涂塘村、福民村等村落。而其中最接近大涂村古址的便是大岭下村。

从前,大岭下村真的是一座世外桃源。我于2008年左右去过大岭下村,只为探访大涂岭古道。那时大岭下村尚无高速公路穿越,村落背倚大涂岭,从村口望出去,看得见大涂塘,站高点,能望见大海上的梅山岛与六横岛,视线开阔,风景一览无余,风景与风水绝佳。2012年左右,高速公路穿过村落,并且高速出入口就在村庄不远处,使得古村袒露于世人眼前。

如果能让我选择,我愿意住在大岭下,因为在从前,它离历史最近,现在,它离城市最近。

· 大岭下村

大岭下村满是花木,在过去几十年里村民也因此致富。大岭下村的花木种植,在郭巨起步较早,发展较好,并且名气也最大。在郭巨说起花木,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大岭下。除了花木,那时的大岭下人家周围还多种有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能生活在竹林间,想必是一件幸福开心的事情,春天时挖笋,夏天时纳凉。天气好时,听风吹竹林;天气不好时,听雨打竹叶。快乐的事太多了。之后大约是村落改造,竹子被砍光,视野广了,却也少了几分幽趣。

穿过村落,便是大涂岭。一边是古道,一边是山林。那时的山林还是大片的茶叶地,似乎好久没人打理,它们只按照自己的心愿生长,长成了它们理想中蓬蓬勃勃的样子。有一座石屋孤独地伫立在茶叶地旁边,好像在翘首等待客人前来。

石屋应该是从前山林队的财产,后来山林队解散了,石屋没了主人,也就荒废,在日复一日的风吹雨淋中,勉强支撑着破败的门面。

石屋外面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龄不详,因为所有的树木都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守口如瓶。除非把它们拦腰截断,一圈一圈的年轮才呈现真实的树龄。它们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岁月秘密。

树下有一块大石头,平整光滑,采茶的姑娘们或许在石头上匆忙地吃过午饭,如今“人去石空”,早年间热闹喧哗的采茶盛况已经不再。石头或许也很寂寞,在姑娘们走后的日子里,会不会有神仙在这里落个脚下盘棋呢?

假如让我撞见仙人对弈,当我观棋入迷时,万能的神仙啊,请记得踢我一脚,把我踢回红尘去,因为我想要与女儿朝朝暮暮,我不想等我看完棋回去后,我的女儿已经儿孙满堂,见到我后她迷惘地发问:“这位帅哥,你找谁啊?”

· 大涂岭石屋

坐在石头上发了一会儿呆,想把这个笑话讲给大樟树听,觉得它未必能懂,于是作罢,起来走进石屋里。院落荒废太久,周围的篱笆却照旧把院子团团围住,忠实地履行守门职责。我把自己当作稀客,来回光顾一圈,觉得应该题字留念后再走,只是这里人迹罕至,即使题了字也未必有人看见,看见了也未必懂得欣赏,因此罢了。

后来,茶叶地被改种为桃林,就是如今名声渐响的“大岭下桃源”。每到春季,桃花盛开,艳冠十里,比之茶树,又多了浪漫灿烂之喜。

面对十里春盛的桃源,我还是喜欢从前的大涂岭,它有两个郭巨之最,一是有最古老的古道,一是有最古老的村落,我很愿意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地方老去。

· 大岭下村的桃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