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这是一大贡献。隋文帝的统治,应该说是成功的,但也二世而亡(与秦一样)。但是,隋朝的一些政治举措还是被继之而起的唐朝所继承。
唐朝的皇室与隋朝皇室一样属于关陇集团,实际上,都与北方少数民族有着这样那样的或近或远的关系。有人指出,唐王朝的皇帝们是有着胡人血统的族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通婚方式与此还是有所关联的。唐朝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使中华在各个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汉唐雄风也达到了极致。
对于唐朝历史的分期,有两唐说,也有三唐说,也有四唐说。不管怎么分期,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唐朝发展的高峰。汉唐雄风在唐代指的也是这个时期。这个时期,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唐太宗开创了贞观盛世,一直延续到开元、天宝前期。隋朝政治一些好的方面,如科举制度等也延续下来,并进一步发展了隋文帝开始的三省六部的行政管理构架。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后来的武则天、唐玄宗,都值得认真关注。武则天是中华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打击关陇集团,残害李唐家族,扩大统治基础。唐玄宗也是奋发有为的君主,他多才多艺,重视文化教育,早期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开创了所谓“开元之治”;但是,其晚期终因沉湎于女色,破坏制度,骄奢淫逸,对于现实发生的各种情况视而不见,用人不当,先是被李林甫,后是被杨国忠与社会隔绝,高居庙堂,不通民情,重用异族边将,又失于控制,导致内政混乱,边将造反,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走了下坡路,之后是藩镇坐大而割据,逐步成为心腹大患,再加上内政上的宦官干政、朋党乱政,终于在王仙芝、黄巢起义的打击下走向灭亡。
唐代在对外关系上是开放的,也是汉文化走向东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日本、新罗、百济、高句丽都向唐朝派遣遣唐使、留学生,而唐朝也准许他们在唐朝学习各种制度、各种文化,甚至准许他们进入唐朝的行政体系当官,有的官位还不小。比如,日本人晁衡、新罗的崔致远等,这些人回到本国后,推动其国家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书籍、礼仪等,是汉语和汉文化的海外大普及时代。日本的奈良市也是依长安而建的,现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汉文化的遗迹随处可见。还有就是那时的交趾属于唐朝的领土,写著名的《滕王阁序》的初唐诗人王勃就是去那里寻找他在交趾的父亲而溺水亡故的。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曾有王勃的墓地及祠庙,后被毁,今只存王勃雕像。
佛教也在唐朝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进程,成为一个高度中国化的宗教。随着玄奘取经和译经,佛教教义进一步普及。六祖慧能的南禅诞生,佛教进入民间,成为普通中国人接受的宗教,完成了佛教教义的中国化。这中间还是有一些曲折,但是最终佛教在与道教的较量中站住了脚,在中国发展起来。佛教史上还有件事情,就是鉴真和尚的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教义。此外就是唐朝几位皇帝的崇佛与灭佛的反复,也是值得注意的。
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开通,来自中东、西域等国的人士带来了他们的饮食习俗,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形成来自异域的民族,有的甚至定居中国。唐朝这种开放的胸襟、气度、气魄,值得大书特书。(www.zuozong.com)
道教是唐朝的国教,道教在唐朝的发展,与佛教的冲突要写一下。这是宗教史上的大事。
唐朝是一个诗歌极其辉煌的时代。整个唐朝是一个诗的王朝。早期有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诗歌堪称“双璧”,不仅在盛唐,而且在整个唐朝的诗歌创作及在中华诗歌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唐有大历十才子,之后有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孟郊、贾岛、李贺、李商隐、杜牧等,晚唐也有温庭筠、杜荀鹤、韩偓等诗人。唐后期还出现了“词”这种与音乐相配合、句式长短不一的诗歌体裁,开创了宋代词的先河。这些情况,我们现在的稿子反映得不全面,应该适当加以补充。
在散文创作上,唐代中期出现了以韩愈、柳宗元为突出代表,有李绅、刘禹锡等支持参加的“古文运动”。内容上主张“文以载道”,形式上反对骈文。韩愈的文章以其高超的艺术、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播而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也直接启示了以北宋欧阳修为领袖的古文运动的深入开展。此外,还有皮日休、陆龟蒙的散文创作。唐朝还产生一批传奇小说,被认为是中华古典小说的成型期。还有被称为“变文”的以传播佛家思想为目的、讲究因果报应的说唱文学,它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唐代部分,写作者历史根基深厚,写得不错,但唐朝还在科学、技术、美术、雕塑、书法、音乐、舞蹈、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各方面都产生了代表性人物,至少应该以知识点予以反映,也可以考虑在正文适当增强文化史方面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