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莱州:明代朝鲜使臣之行动

莱州:明代朝鲜使臣之行动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魏书百济传》记载:延兴五年,使安等从东莱浮海,赐余庆玺书,褒其诚节。“安”,指北魏出使百济的使者邵安。北魏使者“从东莱浮海”去百济,这里的“东莱”就是东莱郡治所掖县一带沿海。这说明了北魏王朝与百济国的交往是从光州东莱郡掖县一带出海的,再次证实了光州应是北魏时期与朝鲜半岛南部往来的主要通道。新罗国是随着百济国往来于中国的,百济国往来中国,“从东莱浮海”,新罗国必定也是经今莱州往返。

莱州:明代朝鲜使臣之行动

自汉代以来,东亚诸国与中国的官方交往,大都“循海岸水行”,沿海岸线经庙岛群岛往来,这是古代最安全、最便捷的一条航线。《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新唐书地理志》都记载了这条航线。来自东亚诸国,包括朝鲜半岛的使者,走这样一条航线,无论是经今蓬莱、龙口一带登陆,走陆路到中国的都城,还是经庙岛群岛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继续沿海岸线西行,都要经过掖县,即今莱州一带。加之自西汉南北朝时期,掖县多是东莱郡、光州治所,往来中国的东亚诸国使臣需要到这里办理出入关手续,并会见当地官员,掖县也就成了这一时期东亚诸国与中国往来的重要通关口岸。

北魏时,胶东半岛设光州,光州辖东莱郡、长广郡、东牟郡三郡。光州州治,东莱郡郡治均在掖县城。光州是当时北魏朝廷与东亚诸国交往的重要中转站,甚至高句丽(首都平壤)与中国南朝的交往也经光州。《魏书•高句丽传》记载:

高祖时,琏贡献倍前,其报赐亦稍加焉。时光州于海中得琏所遣诣萧道成使余奴等。……正光(520—525)初,光州又于海中执得萧衍所授安宁东将军衣冠剑佩,及使人江法盛等,送于京师。

“高祖”,即北魏孝文帝。“琏”,即高句丽长寿王巨琏。“萧道成”,即南朝齐高帝。“萧衍”,即南朝梁武帝。

当时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既与北魏保持着官方往来,接受北朝的册封,又接受南朝政权的册封,引起北魏的不满。高句丽与南、北朝往来,都要走海路经光州。如果走陆路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北部有契丹阻隔,所以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官方往来习惯了经光州一带进出中国大陆,即使当时南北朝对立,高句丽也经光州南下与南朝往来,所以,就有了北朝劫持高句丽派往南朝使者的事件。(www.zuozong.com)

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与中国南、北朝的往来尚且走海路,从光州进出中国大陆,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和东南部的新罗国与中国的交往,更要经光州从海上往来,加之百济国、新罗国都与北部的高句丽处于战争对立状态,所以,百济国、新罗国与中国的交往只有走海路了。如《魏书•百济传》记载:

延兴五年(475),使安等从东莱浮海,赐余庆玺书,褒其诚节。安等至海滨,遇风飘荡。竟不达而还。

“安”,指北魏出使百济的使者邵安。“余庆”即百济国王。“东莱”指光州所辖东莱郡。

北魏使者“从东莱浮海”去百济,这里的“东莱”就是东莱郡治所掖县一带沿海。这说明了北魏王朝与百济国的交往是从光州东莱郡掖县一带出海的,再次证实了光州应是北魏时期与朝鲜半岛南部往来的主要通道。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国是在辰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前面提到,新罗国后来在唐朝的协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南北朝时期,新罗国还属于势力较弱的国家。《梁书•东夷列传》记载,由于新罗“其国小,不能自通使聘。普通二年(521),……始使使随百济奉献方物”。新罗国是随着百济国往来于中国的,百济国往来中国,“从东莱浮海”,新罗国必定也是经今莱州往返。这说明,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都是路经莱州与中国保持着官方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