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够完成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首先与他的雄才大略密切相关,其次则与有许多能人异士、名将贤臣的辅佐密不可分。在嬴政当政之时,正是秦国和六国决战的关键时刻,如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对秦国立下的功绩自然不必多说。而真正帮助嬴政理出消灭山东诸侯的关键,制定一统天下的策略的人则是尉缭。
尉缭是魏国人,见秦国强大,便来到秦国,立即求见秦王嬴政,向其建议,千万不要吝啬财物,只需要拿着它们前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让他们出现萧墙之争的局面。采取这种方式,秦国只不过损失数十万的金银财宝,但是山东六国却能够被一一灭亡。
嬴政一听,尉缭不仅擅长军事,在外交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想法竟然能够和李斯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嬴政便有心让他成为自己的臣子,从此在很多大事情上都要找他来商量,并经常听取他的意见,甚至为了表示对尉缭的恩宠,嬴政总是以学生之礼来待尉缭,允许尉缭与其享有一样的穿戴饮食。
尉缭此人不但能够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在外交上洞悉一切,而且对于嬴政,他也能够做出一番客观而准确的分析。他认为嬴政“极其残暴,缺少恩德,心似虎狼一般歹毒;在困境中之时,尚且可以谦卑待人,但如果让他得到了天下,必定会不顾天下人的感受,即使是身边的人,也会成为他的仆从,而整个天下的人,则会成为他的奴隶”。
尉缭的话道出了嬴政的性格本质所在,而且句句真实,切中要害。这一切都能够从后来嬴政统一天下之后所推行的各种暴政中看出。尉缭认识到了嬴政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享福,所以萌生了离开秦国的心思。
尉缭并不是为了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或者是看不上秦国,而是对自己、对整个天下未来的命运担心,所以在生出了离开之意后,没有丝毫犹豫便不辞而别。可是他不知道,整个天下都在嬴政的掌控之中,一个小小的尉缭,又怎么逃得出他的手掌心呢?(www.zuozong.com)
尉缭刚刚走出咸阳,便有大队人马追了上来,奉秦王令要他必须回去。此时的嬴政的确很贤明,他知道此时的秦国正处于用人之际,像尉缭这样的人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甚至在外交上,都有过人之处,嬴政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任他离开的。如果让他离开,为别的国家所用,那嬴政还不如毫不犹豫地诛杀他。
尉缭最终答应留在秦国。嬴政为此可谓用尽心思,各种金银珠宝、锦衣玉食、美女宝马都赏赐给了尉缭,以笼络住他的心,甚至还将尉缭提升到了国尉的高官位置,掌管全国的军队,主持秦国的军事。
此时的尉缭可谓心存余悸,如果再离开,嬴政很可能将他就地诛杀。现在嬴政对他也还不错,尉缭也不想落得个恩将仇报、不识抬举的名声,所以他决意留在秦国,尽心尽力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出谋划策。
尉缭所有成就当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在军事方面,尤其是他的《尉缭子》,此书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尉缭子》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等兵书的军事思想,同时在很多思想观念上具备一定的创新性。首先,尉缭认为,要在一场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经济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尉缭在一些战略战术思想上别具一格,例如他主张要集中优势兵力,等待时机再去歼灭敌人。又如,尉缭坚持《孙子兵法》的奇正相间的思想,主张“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再次,尉缭制定了一整套极具时代特色的军中赏罚条令,特别主张重罚那些战败、投降和临阵脱逃的人。此外,尉缭在兵法之中,还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条令,如《分塞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等,涉及了军中编队、军队和君王的关系、军中命令、后续部队的调拨等各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