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居士林建立之前,下底就有了佛教活动场所——“净心精舍”。在20世纪60年代,下底村黄鸿金(法号为释宽金)居士建立了“净心精舍”——下底村第一个念佛场所,也是远近四镇(关埠镇、金玉镇、灶浦镇、西胪镇)中第一所由居士团体成立的自由学佛的宗教场所。
下底净心精舍 黄佳佳/摄
九十年代净心精舍成员合照(前排左三为黄鸿金)
黄鸿金青年时期供职于汕头木雕工艺厂,从事木工行业。中年时候不幸遭遇病症困扰,他开始寻找精神解脱之法。因为他小时候曾跟随祖母学习佛经,遂与佛法结缘。后立志皈依三宝,经人介绍,师承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佛门泰斗虚云老和尚,顶礼潮汕地区著名高僧智诚老和尚为五戒证明师父,从佛学学习中与病魔抗争近20年。直至晚年退休后,黄鸿金回家时仍不忘精进念佛,在下底村寨外租了一间房用于居住和礼佛。时逢“文化大革命”时期,拜佛属于封建迷信活动,是当时社会所不允许的,出于对佛法的虔诚信仰,黄鸿金依旧悄悄发动周围的人发心向善,发心学佛。黄鸿金毅然将半生积蓄全部用于购买位于下底黄氏宗祠旁的一间小平房(原长房厅)作为念佛场所,即现在下底的净心精舍念佛堂。[6]
1988年,黄鸿金大寿时,他将共计2500元的积蓄全部捐给下底村村委会,由当地村委会统一安排,救济村里面的贫苦家庭。1989年10月,隔壁新荣村发生一宗学生上学过桥时不幸失足淹死的事件,黄鸿金连夜组织一批修桥工人对原先的木板桥进行加固并扩大桥面。1989年春天,黄鸿金将佛堂的香油钱全部拿出来,对下底村中学门口连接堂后村的小泥路路面进行修整,方便学子走读上学。黄鸿金老居士总是慷慨地做善事造福他人,对家人则恰恰相反。他曾经买了猪肉带到儿子家,儿子以为是父亲带来的礼物,没想到,黄鸿金跟儿子要买猪肉花费的5块钱,儿子还差点因为父亲的“不近人情”而与父亲闹翻。如今,黄鸿金的儿子怀着与父亲同样的善念加入净心精舍。如今净心精舍的成员有20人左右,年龄段在24~80岁之间,多是受到父母信仰的影响,从小参与过净心精舍的活动,并被黄鸿金老居士的善心感化。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净心精舍都会进行布施活动,2017年布施了150份米、油、面条和大量补助金。
俯瞰厦林佛教居士林正门 汕大兴潮社/供
1990年,时任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下底村乡贤黄礼烈大力赞赏黄鸿金居士的善举,特向广东省宗教局申请设立一个供当地念佛之人共同学习的居士林(现潮阳关埠下底居士林)。建林期间,黄鸿金奔波于联系海外华侨和善男信女,筹款建林,由于年岁已高,加之后期他的双目处于半失明状态,黄鸿金不得不委托年轻一代继任完成建林事宜。厦林居士林坐北朝南,由林长黄荣诚居士主持建设,至1995年主体建成,为关埠镇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为潮普揭善堂(曾参与打捞并安葬1928年“大兴轮沉没”事件死者)。
佛教居士林寿光宝殿 黄佳佳/摄
此居士林中有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还有造型各异、神色和善的各类佛像。居士林里的建筑大多为佛教传统的红黄墙壁,目前建有正殿及讲堂、藏经阁、卧佛殿、斋堂、僧舍、放生池等一系列场所,占地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正殿称“寿光宝殿”,红瓦绿脊,富丽堂皇,正中供奉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两侧设元辰和往生坛,四周有浮雕和彩绘。正殿前两侧有古榕和菩提树。正殿前有千手观音亭;正殿后建有卧佛殿,内置身长6.2米、重22吨的汉白玉卧佛。千手观音和卧佛,据介绍系山西五台山灵鹫中 峰大圆照寺监院和尚释妙空,捐赠150多万元巨资,在缅甸定制后运回的。殿后还有一株独特的“鸟榕”,据说是由鸟粪中的榕籽长成的。该榕枝繁叶茂,骑墙而生,根须倒挂,姿态万千,与旁边的放生池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风景画。据介绍,该榕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经多次台风暴雨侵袭依然生机勃勃,绿叶婆娑。(www.zuozong.com)
【注释】
[1]“营”古义有围绕之意,营老爷的路线围绕着整个村庄。
[2]信息来源:下底村老年人协会成员黄旭东在访谈中提供。
[3]嫁给四房后代的三房女子,大部分也会在农历二月十一回来拜祖。
[5]《厦底庙宇史略》碑记文本,略有删改。
[6]信息由村民黄家俊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