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有限和无限问题,试图找出答案。主张宇宙有限的如中国古代的屈原和张衡,外国的亚里士多德等;主张宇宙无限的如中国的杨雄,外国的布鲁诺、牛顿和莱布尼茨等。
宇宙有限论者主要把眼力所及的星空作为宇宙的边界,并给出一些宇宙半径的数值。随着科学观测手段的提高,宇宙的边界也不断延伸,恒星之间的测量值也已大大超出了宇宙半径值,因此宇宙有限伦受到了挑战。
依据自然外力(背景场聚射流)与自然斥力(天体场辐射流)的理论,毫无疑问,宇宙是无限的。无限宇宙只存在三维空间,不存在一维空间和十一维空间及更多维的空间。无限宇宙三维空间的物质分布也是无限地三等分。三维空间包含万物,物质在其中上下(A等分)、前后(B等分)和左右(C等分)分布和运动着。(这里的“等分”我们不仅要从其形容词含义领会,而且还要从其名词性含义领会。)空间以三个互相垂直的独立方向即立方体的形式存在。空间星系分布三等分描述了我们所处的物理空间的基本性质之一,这个空间有三个独立的方向,即三维的。空间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用这三个方向来确定并加以描述。
空间是呈立体的三维空间,它确立了三个相互垂直的独立方向。在这三个独立的方向上,宇宙物质的分布概率是一致或相同的,物质分布的广度是无限的。空间的这一特性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宇宙的无限,显示了星系的形态排列分布三等分格局。从任意一个视点观察,星系或星系团在三个垂直方向上,或者说在三维视觉角度上的自然分配是等分。例如,在一个上下(A等分)维视觉度下,垂直方向上下A等分。在这个垂直方向的独立方向上,所有的星系或星系团的形态是一致的,它确立了上下A等分大于力的作用(片区)范围。无限宇宙便是由这三个范围(方向)按互相垂直的独立维三等分,组合成整体的大于力,同时产生了相互制约、相对稳恒和谐的宇宙。这也是真实的自然格局。宇宙物质分布三等分,不仅包括可视觉物质(诸如星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等这些巨大的宇宙天体构造团组),也包括不可视觉物质(依附于星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能量的斥力场)。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主题,物质空间分布三等分也就意味着物质运动存在三等分。如果抛开这样的星系排列与三等分分布的相互作用、相互约束机制,以一维无限星系的排列形式存在,则现实的宇宙空间就会是扁平的,难以想象的,这和无限的宇宙实际构成是不相符的。不能以一维的视角度,一种单一的、层层叠加的形态来作无限星系排列。
如以大爆炸理论所述的“膨胀的宇宙”和“奇性坍缩”宇宙结构,就有违三维空间物质分布三等分的自然规律。“膨胀的宇宙”从形态上来讲是三维空间,但实质上,它脱离了三维空间物质分布三等分的分配原理。从一个“奇点”出发开始“膨胀的宇宙”,实际上只产生了一个垂直的维视角度。也就是说,无限的整个宇宙空间感觉只有一个垂直的方向,另外两个垂直方向没有体现出来。试想,宇宙难道真会是在只有一维的独立方向层层叠加,犹如一个无限延伸的千层饼似的状态,或类似洋葱状的层层结构?总之,“膨胀的宇宙”模型形似三维空间,实际上只有一个纵向远离的独立方向。“膨胀的宇宙”不符合三维空间物质三等分的自然分配原则,因此,无限宇宙只有一维方向的“膨胀的宇宙”模型是不可能的。
现在思考所谓的“奇性坍缩”模型。“奇性坍缩”也是一个描述宇宙发展的理论模型,认为宇宙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宇宙中所有天体物质最终会在某一点汇聚,其所描述的物质运动过程与“膨胀的宇宙”理论相反。将“膨胀的宇宙”倒退回去,“奇性坍缩”模型涉及的物质坍缩仍然只是一维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奇性坍缩”模型所描述的“奇点”,而其他独立方向上物质的分布与运动并没有体现出来,故不符合三维空间的物质分布三等分的自然分配原则。由此可见,只有一维方向的“奇性坍缩理论”也是错误的。(www.zuozong.com)
对“膨胀的宇宙”,从膨胀中心角度看,物质只有一个呈放射性的远离运动,因此,只能是一维的独立运动方向。对于只有一个方向的膨胀而言,无论物体大小均存在直线远离的趋势,不会有任何的螺旋运动。实际上,分子的自旋、星际分子的无序运动,显著地表明了其运动受到来自各个方向上外力的作用。如果宇宙是无休止膨胀的,在不考虑大天体而只观察组成大天体的星际分子的运动的情况下,无休止膨胀说明星际分子只能朝着一个方向直线运动,类似于光束发射远离的情景。“膨胀的宇宙”与“奇性坍缩”均只表现出了一维的物质运动,因此膨胀理论和奇性坍缩理论均是错误的。试想,无限的宇宙怎么可以缺乏建设性的任意布点?如果无限宇宙空间只有一个“膨胀的宇宙”,那么膨胀之外是什么呢?是“纯粹空间”,还是只有一个“膨胀的宇宙”将无限的宇宙空间逐步填满呢?如果“膨胀的宇宙”是有限的,是不是膨胀之外有另外“膨胀的宇宙”?它们可不可以相互聚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产生相互之间的建设机制?
一个“膨胀的宇宙”独立地漂泊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这个情景犹如一个飘荡在无限宇宙空间中的气球,一个“孤独的宇宙泡”。要么“气球似的大爆炸”,要么“奇性坍缩”。在这个漂泊在宇宙空间中的宇宙泡的几何中心,仿佛有一个“儿童”在吹太妃糖,因为由“万有引力”引起的“引力坍缩”已解决了聚集成为一个“奇点”的问题。既然是引力“奇性坍缩”了的泡泡糖,如将它再一次吹成一个大泡,还得需要一个向外膨胀的斥力。一个已经因“引力”而“坍缩”的奇点又体现膨胀的趋势,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气球似的泡泡糖还有胶皮的囚禁阻隔,一缩一胀地漂泊在宇宙空间中。那么,气球似的“膨胀的宇宙”又是什么样的“胶皮”作外围的囚禁阻隔壁垒呢?
只有一维运动趋势的“宇宙大爆炸”不会形成空间物质排列分布三等分。没有物质分布的三等分,就不会产生物质无序的各向运动(无序运动是相对而言)。对物质显著运动或完全静止,这与物质本身无任何关联,物质的运动是被动的,物质没有自我运动的属性。驱使物质运动的机理是自然外力(背景场聚射流)的作用。杯子中的水分子被驱动,呈现了无序运动,表现出被称为分子布朗运动的分子热无序运动状态。即使杯中的水结成了冰,自然外力(背景场聚射流)仍然会全周立体作用于这杯固态冰。如果将这杯固态冰体放大成木星那么大,其结果是自然外力(背景场聚射流)的收缩、聚集作用,能促使木星大小的大冰块的几何中心开始产生热核反应,形成高温、高压的能量湍流,并逐步地立体地向外延伸、膨胀和能量辐射(斥力发射)。自然外力是宇宙空间三维分布的天体斥力场的叠加,是整体的力,是任意点收缩态。自然外力(背景场聚射流)的力学结构与绝对运动是三维空间物质排列分布三等分的结果。
三维空间的物质分布三等分,不仅是人们可以看到的可视觉物质(天体)的三维空间无限三等分,而且也是不可视觉物质(能量)的三维空间无限三等分,即可视觉物质三等分,也是不可视觉物质三等分。总体来讲,三维空间的物质分布的三等分,造就了三维空间的力学结构和三维空间的物质运动。要说现实宇宙为什么是三维无限宇宙,那是因为现实的宇宙不是大爆炸理论的“膨胀的宇宙”和“奇性坍缩”的宇宙,所以,现实的宇宙是三维无限宇宙。
三维空间的物质分布三等分是绝对的三等分,具有统一性、对称性、秩序性、普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