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雕学》何马新著,探讨玉雕艺术之美

《玉雕学》何马新著,探讨玉雕艺术之美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reface文/许正龙欣闻《玉雕学》一书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持续三十载有余,何马在国内外业界名声鹊起,可以说是学有所成。中国玉雕是“和合”文脉的经典产物,在古代艺术类型中极具代表性,现今商业利润导引下则有所偏颇。何马整合民间玉雕的基础训练,梳理“玉雕”概念,统一玉雕和石雕的材料语言,归纳玉雕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融合诗、书、画、印等本土文化资源,可见其确在契合做事。

《玉雕学》何马新著,探讨玉雕艺术之美

Preface

文/许正龙

欣闻《玉雕学》一书即将付梓,可喜可贺!

20世纪90年代,何马君来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雕塑专业,其求学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回到闽江畔的雕刻之乡,他钟爱民间玉雕事业,执着追求新的理念,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改变日渐脱离学术的行业现状。他先在玉雕基础训练中试行了 “素描法”的实践教学,致力于“玉雕学”的理论研究……

持续三十载有余,何马在国内外业界名声鹊起,可以说是学有所成。纵观其作,寄托禅心,蕴含诗意,可感其创作路径趋向于“和合之道”。

他在诸多作品中,忧虑自然生态,情系大地原乡,《最后一个蛋》表现森林砍伐之后的缩影;《最后一角冰山》反映气候变化的警示,此乃仁者之思,和者所为。

中国玉雕是“和合”文脉的经典产物,在古代艺术类型中极具代表性,现今商业利润导引下则有所偏颇。何马整合民间玉雕的基础训练,梳理“玉雕”概念,统一玉雕和石雕的材料语言,归纳玉雕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融合诗、书、画、印等本土文化资源,可见其确在契合做事。(www.zuozong.com)

当下,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是个命运共同体,自然乃生命之本源。玉石是天地之造化,天工所呈,令人敬畏。何马之作尽管材质杂品,瑕瑜尽致,但他时有“顺势”之为,化腐朽为神奇。如其赋诗:“玉雕经手试刚柔,岂敢攻瑕处处抠,丹石多从顽矿出,丝麻终向锦囊兜”“惜材”之心显见,是“和自然”之体现。

面对形态各殊的玉石,如何因材施艺?此应依赖于知识积淀的想象力和动手劳作的创造力。何马之作常有“巧雕”的创意,他游刃于玉石材质纷杂之中,以约驭博,凸显玉石特性,他能简繁合度,展现 “巧材”技能,有“合艺术”之文质。

何马感怀时代际遇,感恩万物育人,学以度己,成以度人。雕琢性情,敷彩人文,再报效社会,当是学人应尽之道。他一直在做有益于玉石雕刻之事,以助于中国玉雕行业的良性发展,撰文立言是其中之一,从专业理论角度来说,从无至有,勤于建构,就值得赞赏,哪怕抛砖引玉也成,因此期待该书出版面世。

是为序。

(许正龙,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