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区人民自卫战: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

边区人民自卫战: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保卫边区的决心,和毛泽东、党中央留在陕北的决定,大大地振奋了边区军民的斗志,被敌军摧毁的各级党组织、农民自卫武装逐步恢复,一些失职的干部被撤换,投敌叛变的被清除出革命队伍。并决定边区的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转入战时教育体制。在边区的自卫战争期间,边区的民众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边区人民自卫战: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

1947年,国民党在其全面进攻的战略失败后,又制定了以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为主的重点进攻战略。企图利用其在陕甘宁地区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一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中枢机关,瓦解人民解放军的斗志,并可掩盖其全面内战方针的失败,鼓舞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军队,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同时,也想早日解决陕甘宁边区问题,将胡宗南部变为其战略总预备队,以便随时能投入到其他战场。为此,蒋介石亲自将第一战区(1947年6月改为西安绥靖公署,以胡宗南为主任)司令胡宗南召到南京,面授机宜。将西北行辕所属的宁夏马鸿逵集团的十八、八十一整编师和青海马步芳的整编八十二师调到三边、陇东助战,还令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部驻守榆林的二十二军向南进犯。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部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及整编十五师、三十八师各一部共15 个旅(14 万人),由洛川、宜川分两路向陕北进攻,国民党还调集了75 架飞机助战。当时陕甘宁边区野战集团军仅有2.8 万人,面对强敌,中共中央军委一面组织兵力迟滞敌军,一面调晋绥军区第二纵队(下辖三五九旅、独立四旅)增援。为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3月16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改扩建为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统一指挥边区的一切武装力量。边区军民在延安抵抗了六昼夜,给敌军以重大杀伤,敌军整编第一师、十七师、二十七师、三十六师、七十六师、九十师各部,共损失兵力5220人。[10]在完成掩护边区机关、民众撤退后,部队主动撤离了延安。

胡宗南部在占领了延安后,蒋介石为了给其军队鼓气,加强政治宣传,大加吹嘘地宣扬“陕北大捷”。敌军更加骄横,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决战。国民党西北行辕所属各部也纷纷行动:宁夏马鸿逵的整编十八师向三边地区进犯,马鸿宾的整编八十一师向环县方向进攻,青海马步芳的整编八十二师附加两个骑兵旅向庆阳进攻。驻守榆林的二十二军则南下策应胡宗南部。到5月1日,三边、陇东绝大部分地区落入敌军之手。

在撤离延安后,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从全国的大局考虑,拖住国民党在西北的军队,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中共中央号召边区人民“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并做出决定,“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必须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为着工作上的便利,以刘少奇同志为书记,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之工作”[11]

中共中央保卫边区的决心,和毛泽东、党中央留在陕北的决定,大大地振奋了边区军民的斗志,被敌军摧毁的各级党组织农民自卫武装逐步恢复,一些失职的干部被撤换,投敌叛变的被清除出革命队伍。同时,边区机关为了适应战时需要,对政府机关进行了精简和改造,撤销了一些与战时体制不相适应的机关单位,边区政府机关人员由8784 名减到3746 人。并决定边区的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转入战时教育体制。边区政府还发布命令,动员民众参军:要求在1947年6月到9月底,“全边区动员26000人参军”。“将咱们边区最优秀、最坚强的青年、壮年动员到游击队中去,到地方兵团中去,到野战兵团中去”[12]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彭德怀同志指挥西北野战兵团,从1947年3月25日到5月4日,先后发起了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镇战役。西北野战兵团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伤亡2311 人的代价,消灭敌军14300 人。[13]这三次战役大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打击了敌军的气焰,基本稳住了西北的战局,使蒋介石想在3 个月内解决西北问题的设想落空。1947年5月21到6月16日,西北野战兵团兵分三路向陇东挺进,发起了陇东战役,以主要打击进犯陇东的“宁马”、“青马”的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陇东战役共歼敌5000 余人,因敌军比较凶悍,西北野战兵团一度在合水受挫,损失也较大。[14]部队经过休整后,6月30日又发起了三边战役,“宁马”为了保存实力,在三边地区并未作多大抵抗,西北野战兵团顺利地收复了三边地区。(www.zuozong.com)

1947年7月底,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并将晋绥军区的第三纵队编入西北野战军系列,由彭德怀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为副政委,张宗逊为副司令员,全军兵力约45000 余人。1947年8月5日,为吸引敌军北上,协助陈、谢兵团挺进豫西,西北野战军发起了榆林战役,胡宗南急调钟松的整编三十六师增援,因缺乏攻城武器,西北野战军在重创二十二军后,于8月12日撤围。钟松因解围有功志高气扬,在胡宗南指挥下,企图与北上的整编二十九军会师,与解放军在黄河与无定河间决战。针对利令智昏、孤军冒进的钟松部,彭德怀决定吃掉胡宗南手中的这张“王牌”。8月20日,西北野战军集中主力,在沙家店以伤亡1839 人的代价,歼灭了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两个旅,共计6000 人。[15]此时陈、谢兵团逼近潼关,胡宗南急调二十九军的8 个旅南撤,西北野战军立即组织追击、堵截、伏击敌军,使得敌军损失惨重。

1947年9月,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成立,10月又成立了第六纵队,西北野战军兵力达到了75000 人。这时胡宗南部在屡次受到打击后,机动兵力大减,战斗力更差,不得不转入被动防守。而西北野战军在黄龙山区、陕北的延长、延川、清涧等地主动出击,打击敌军。先后攻克了白水、韩城、宜川、延长、延川、清涧等地,以伤亡2546 人的代价歼敌7300 人。[16]11月,西北野战军又一次进攻榆林,因榆林城池坚固,以及绥远的傅作义部和宁夏的马鸿逵部及时增援而未能攻克。第二次榆林战役后,西北野战军利用冬季进行了整军运动,结合地方上的土地改革,部队进行了诉苦和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的三查运动,提高新来的解放战士的阶级觉悟,为转入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提供思想保障。

在边区的自卫战争期间,边区的民众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3月,解放军在陇东发起西华池战役,围攻国民党四十八旅,仅新宁县就动员担架840 付,运输牲口1200头,送米22000 斤,准备干粮万余斤。[17]据边区政府统计,1947年3月—1948年1月,全边区动员随军担架6633 付,临时担架15582 付,随军运输牲口5440 头,缝制军鞋584000 双,其中100000 双纯粹是义务性的。[18]民众还给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军粮,有的地方粮食被敌军抢光,老百姓就将地里的粮食弄回家用炕炕干给部队。许多地方民众在敌军到达前,实行坚壁清野。有的面对敌军的疯狂屠杀,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边区的干部,在合水五区,一姓樊老汉为掩护乡长、村长遭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不屈,最后被敌人推下石崖牺牲。曲子县天子区五乡高老汉,将镇原县县长藏在自家,后被坏人告密,被敌人抓去吊打3 次。[19]像这样为掩护边区干部遭敌迫害的人在边区还有很多。

边区人民在解放军大部队撤离后,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拿起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1947年3月,敌军大举向边区进犯,陇东分区各县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镇原县的游击队在孟坝附近活捉敌保长及便衣特务3 名,毁掉敌军的电话线武工队在黑渠口附近烧毁敌军营房7 座,碉堡6 处。庆阳县游击队打退1 个营的抢粮敌军,动员群众将几百石公粮安全转移;武工队还毁掉敌军电杆220 根。4月下旬,关中分区新正县游击队袭击国民党石嘴子镇公所,消灭镇长以下40 余名敌人。新正县的第四、第六两区的民众还群起抗粮、抗征兵,捣毁国民党的镇公所。据1948年1月西北联防军司令部公布,仅陕甘宁边区的地方武装、游击队、民兵在9 个月里歼敌14000 人。[20]

在人民战争的打击下,使进犯边区的敌军成为聋子、瞎子,处处不得安宁,在边区出现了像石秀山(陇东合水县五区游击队长,边区政府为表彰其功绩,特授予“新民主主义”奖章一枚)等一批英雄人物。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边区的人民武装力量也迅速壮大,形成了主力部队(野战部队)、地方兵团、游击武装三结合的革命武装体系,为取得自卫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在只有150 余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从1946年9月到1948年4月,有19016 人参加了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16058 名地方兵团战士转到野战主力部队,10000 余人参加了地方游击队。[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