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及联系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及联系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划分来看,人类学与民族学应该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即民族学是人类学下属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而从文化的基本特征来看,人类学在于文化的世界性特征,民族学在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于人类学以及民族学都具有开创式的学科奠基价值。因此说,人类学与民族学彼此纠缠、难分难解的学科渊源,使得二者剪不断,理还乱。因此一般认为,民族志乃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本质所在。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及联系

在考察了诸种对学科领域划分界定的基础之上,我比较认同的是:人类学这一学科领域主要包含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三大学科分支;在文化人类学中主要包含民族学社会语言学;而民族学主要分为描述的民族学和比较的民族学——前者即“民族志”(ethnography),后者即“比较社会研究”(comparative sociology)(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图示如下:

其中与本文解读比较密切的三个概念是: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志。

在我国学界早期普遍使用的是“民族学”,而对“人类学”的广泛使用是后来的事,这是我们特定的国情所致。人类学作为一门西学,其因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而成了一种忌讳。而在德语、俄语等国家和地区,往往用民族学等同并取代人类学,加之我们对民族特色的格外重视,中国化的民族学大行其道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民族学充当了双重学理角色,一是自己本来的角色,二是替代人类学的角色。从上述划分来看,人类学与民族学应该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即民族学是人类学下属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而从文化的基本特征来看,人类学在于文化的世界性特征,民族学在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其实二者被等同互用的学术原因还在于其研究关注的核心指向都是“人文类型”。为什么叫“人类”?一是相对于“动物类”而言,二是人是分类的,或者说是不同类型的人群构成了人类。那人类学便是研究不同类型人群的一门学科。民族指的是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和文化等的人的共同体,即共同的民众族群,那民族学便是研究不同体的族群的一门学科。二者殊途同归。(www.zuozong.com)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从英国伦敦留学归国,来到昆明,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开课讲学,由于教材缺乏,赶译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和雷蒙德·弗思的《人文类型》,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1年再版。弗思的《人文类型》作为一本比较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共涉及七个方面的人文类型研究:(1)种族特征和心理差别;(2)人和自然;(3)原始社会的劳动和财富;(4)社会结构的某些原则;(5)行为的规则;(6)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信仰;(7)人类学在现代生活中([英]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这些内容不正是人类学和民族学都要面对的吗?不论是人类还是民族,都可以进行诸如此类的人文类型的分析研究。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于人类学以及民族学都具有开创式的学科奠基价值。因此说,人类学与民族学彼此纠缠、难分难解的学科渊源,使得二者剪不断,理还乱。彼此的互用替代,似乎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如果说民族学主要在于学科的统摄性意义,那么民族志则主要在于学科具体的文本意义和方法论价值。也就是说,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方式,是一种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基础之上的一种文化描述。因此一般认为,民族志乃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本质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