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尔街招募遭抗议,名校学生指责投行成为害群之马

华尔街招募遭抗议,名校学生指责投行成为害群之马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因“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得不中止其校园招募活动,名校的学生们正将矛头指向此活动。但现在看来,华尔街的影响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同样广泛深入,特别是像斯坦福这样的大学。社论认为,3年前金融业几乎导致了第二场大萧条,但美国的顶级大学仍然在为这些不负责任的机构提供培训,并且还成为华尔街最主要的员工来源。

华尔街招募遭抗议,名校学生指责投行成为害群之马

高盛集团(GS)和摩根士丹利(MS)因“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得不中止其校园招募活动,名校的学生们正将矛头指向此活动。

在奥克兰码头事件后,《斯坦福学报》社论曾经认为高涨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迫使美国严正关注金融权力对政治和政策的影响。但现在看来,华尔街的影响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同样广泛深入,特别是像斯坦福这样的大学

社论认为,3年前金融业几乎导致了第二场大萧条,但美国的顶级大学仍然在为这些不负责任的机构提供培训,并且还成为华尔街最主要的员工来源。这与高等教育的公民目标和责任背道而驰,现在已经到了学院团体严肃对待这一问题的时候。

2010年,金融业吸收了哈佛20%的毕业生,斯坦福和MIT各有超过15%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这一比例超过前几届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人数的3倍。

2006年证券和商品交易部门招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目超过了半导体、制药和电信业的招募数字。大量优秀人才涌入金融业,使得投身于实业的企业家、科研精英人才供给减少,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创业型资本主义。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主席认为,进入金融部门的人才可能成为“社会无用之人”,更进一步说,因为这些无用之人,金融业也是无用的。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鲜,但现在避居斯坦福校园一隅的“现代金融之父”,像麦金农、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夏普可能并不太同意。

在各种各样的阴谋论盛行的今天,乔治·索罗斯的金融反身性假说、罗斯柴尔德帝国论是最流行的金融观点。几乎所有的人或多或少地被这两种观点左右,华尔街占领运动的学生,更愿意听从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的“吸血鬼”说法。而指责学生为暴徒的参议员,多数是索罗斯这样的金融投机者的政治代言人,他们只要振臂一呼,反对者和支持者立刻都会群起响应。

总之,没有人关心发明金融衍生工具凶器的理论家到底是怎么看的,专家们好像都患上了失语症,人间蒸发了。在公开场合,即使是为金融创新说好话的人,也没有一个是金融奠基者

威廉·夏普是索罗斯大学阶段的老师之一,不过夏普对索罗斯的评语并不怎么样。罗斯柴尔德家族秘史,因夏普在兰德公司做过研究员,显然也不会大惊小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夏普在旧金山华尔斯·副高银行一个金融创新小组工作,把金融经济学中的知识应用到资金管理方面,为该行创造了多项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果你要找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的话,夏普肯定是最佳对象。自金融危机以来,投机商和人们居然一次也没有听到夏普的声音,尽管这个人编写的《投资学》作为斯坦福金融权威教科书已出版到第六版。

如果你知道夏普说过什么,你也许就不会听信那两种偏见和误导。整个夏普和马克维茨的理论,包括资产组合公式,都是在告诉人们如何聪明地避险,分散资金合理投资,但是前提是所有的金融风险必然存在,不会因为人们的意志转移,金融的世界首先是个不确定的世界。

在夏普的分类中,金融危机和衰退被当作市场无法把握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是没有任何回避的可能性的,不论投行和金融家们用什么办法,“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鸡蛋一样会全部碎掉。系统性风险属于市场的病态现象,要通过非市场的手段处理,现在出现的这样的事情早已在夏普的学说单子上了。(www.zuozong.com)

夏普的全部理论事实上存在一个基本的前提:任何投机活动都是要花费成本的,哪怕是你搞任何完美的金融风险,任何的工具创新,这是个不可改变的前提。

用通俗的话来说,哪怕空手套白狼也一样得下点儿本钱,这个本钱就是投机活动的机会成本。和别的商品经济活动一样,投机是赚取差价的经济活动。即使全世界的法律都不约束投机者,投机者仍然需要在投机和不投机之间作出选择。简单地举个例子,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二战”前本来有离开德国、前往美国的自由,不过他们显然选择了在希特勒脚下做生意,最终败亡。即使投机和投资的成本收益是一样的,投资的风险、等待的危机一样让人要冒风险。夏普自己不断地在学术和赚钱两条路上摇摆,据他的看法,这是因为两者似乎对他都不错,放弃任何一个,都是种损失。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当然以投机著称,但“投机肯定有成本”这个真理,在他们那里也颠扑不破。高盛公司按理说应该是那种从事分散风险工作的公司,事实上,高盛公司自己的风险却从未分散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高盛公司从未因从事投行业务一直维持高额的利润,稳赚不赔。既然投行自己都分散不了风险,却自称风险专家,这种专家的能力如何,自然不必再问。

高盛的历次投资和投机活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并不单纯是分散风险,而是有意地把自己绑到风险的战车上,比如在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高盛公司不光彩地参与了中央银行的某些坏业务。在夏普的分类中,政治是属于最不靠谱的系统性风险之一,我们没有看见高盛这样的公司回避过这种巨大的风险,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摩根士丹利公司策划了多次投行的建议行动,原本是为从中渔利,却没想到经常成为钓鱼对象算计的目标。这就是说,即使在非系统的公司运营中,我们同样看到了非系统风险,投行研究家们并不遵循“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基本原则,同样在风险中会遭遇损失。

换言之,对于投机者而言,投机者自身的风险,正是投机也有成本的最明显不过的例证。

也正是因此,华尔街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金融危机,这是夏普的理论没有明说但是特别强调的几个最基本的事实之一。尽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实话,可是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一事实,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相反,他们都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某个时刻理性地犯下既不理智,也不聪明的错误。所以,如果投行和华尔街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并非金融本身出现了大问题,恰恰相反,倒可能正是因为投行和华尔街违背了金融的基本准则才自取其咎的。

其实,如果稍微有点儿耐心听一下夏普的解释,你就会发现一个秘密,那些严密计算的公式,其经验基础正是来源于人们那些随机的、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的选择数据,我们从错误和欺骗中得到的唯一经验,正是现代金融理论大师的结论。这样看来,这种理论又怎么可能承认这世界上可以有完全没有风险的神话呢?如果给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么所有的工作都是徒劳的,这是个巨大的悖论。

在中国,金融正在成为新的神话或阴谋论的对象,并不一定中国人就是天生的阴谋论爱好者,就像夏普的所有结论都是在不知道的经验基础上产生的。人类学家说,神话和图腾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王尔德说:“没有上帝,我们就自己造一个。”这就是阴谋论大行其道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