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罗马帝国中的伟大神灵指什么

古罗马帝国中的伟大神灵指什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为了接纳诸神,罗马还对诸神实施过一场残酷的手术,使得诸神全都虚弱无力、脸色惨白。那些被罗马集中起来的伟大神灵,在其正式的生活当中,变成了古罗马帝国中一个个哀容戚戚的官员。基督教进行征服的目的,却是为了消灭敌人。

古罗马帝国中的伟大神灵指什么

有些作家曾经宣称,基督教获得胜利之后不久,爱琴海沿岸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声音,在大声呼喊着:“伟大的潘神[1]已死!”这位古老的、掌管自然的宇宙之神不复存在了;因此,世间当时一片欢欣鼓舞。人们都以为,随着自然之死,诱惑本身也已消亡。经历了如此混乱而漫长的一场暴风骤雨之后,人类的灵魂终于获得了一丝宁静

这个问题,仅仅是触及了那种古老崇拜的终结、被人推翻以及那些古老宗教仪式的消亡吗?绝对不是。查阅一下最早的基督教文献,我们就会发现,字里行间全都充斥着一种希望,认为自然必将消亡,生命必将灭绝;简而言之,就是说世界末日近在眼前。掌管生命的诸神全都已死;他们的嘲笑,已经到了如此一种地步。一切都在堕落、崩溃和向下坍塌。整个世界正在变成虚无:“伟大的潘神已死!”

诸神必死,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古时的许多宗教崇拜,都以此种观念为基础。实际上,奥西里斯[2]和阿多尼斯[3]都曾为了复活而死去。而在舞台上,在只于众神节日里上演的戏剧中,埃斯库罗斯[4]也曾明明白白地通过普罗米修斯之口,断言有朝一日诸神都会死去;可诸神会如何死去呢?就是被大自然古老力量的化身泰坦[5]巨人所征服、所击垮。

然而,在这一点上,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无论是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在特殊情况下,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早期的基督徒都会诅咒大自然本身。他们对大自然如此怨声载道,因此竟然会在一朵鲜花中找到魔鬼的化身。愿从前征服过死亡之海那些城邑的天使,速速重现!但愿他们可以横扫一切,把这个尘世的空架子当成一层薄纱那样揉成一团;但愿他们最终可以把圣徒们从漫长的考验当中解救出来!

福音传道者[6]曾言:“此日即将到来。”神父们也曾声称:“那日马上降临。”从罗马帝国分裂和蛮夷入侵时起,圣奥古斯丁[7]就满怀希望,说世间除了上帝之城,很快就不会再有城市留存了。

然而,尘世的消亡是多么艰难,它又多么顽强地想要继续活下去啊!就像希西家王[8]一样,它乞求获得喘息之机,乞求表盘能够再转上一圈。好吧,那就这样,直到公元1000年吧。可自此以后,多加一天也不行了。

* * *

对于人们经常翻来覆去地说的一些事情,说旧时诸神已经终结,因为诸神自己早已疲惫不堪、不想再活,说诸神无比沮丧,几乎达到了递交辞呈的程度,说基督教只得将这些空无一物的阴影吹散于无形,我们又有没有十足的把握呢?

这些说法所针对的,是古罗马的诸神;人们提到了卡匹托尔山[9]上的众神,承认诸神只是初步死去。要我来说的话,诸神是将当地的精髓全都拱手让出之后才死去的,因为他们非但抛弃了自己的国家,也不再是各个民族精神的代表了。事实上,为了接纳诸神,罗马还对诸神实施过一场残酷的手术,使得诸神全都虚弱无力、脸色惨白。那些被罗马集中起来的伟大神灵,在其正式的生活当中,变成了古罗马帝国中一个个哀容戚戚的官员。不过,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没落,却没有减少本土神灵的数量,一众本土神祇依然掌控着无边无际的乡村、森林、山岳和泉流,仍然与乡村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本土神祇都深居于橡树的中心和深渊急流之中,无法从中驱逐出去。

这是谁说的呢?当然是教会。教会粗鲁无礼地否定了自己说过的话。由于早已宣布诸神已死,因此教会对诸神依然活着大感恼火。一次又一次,教会执事会[10]曾经用带有威吓性的口吻宣称诸神已死,可您瞧啊,诸神却依然活着。

“他们都是魔鬼。”所以,他们必定会活着。既然没能把他们消灭,人类就只能忍受,任由朴素的百姓去打扮和伪装诸神了。借助神话传说的力量,他们都来接受了洗礼,甚至被迫加入了教会。不过,他们起码也应当皈依了教会吧?还没有。我们会发现,他们仍然偷偷地用以前的异教徒身份生存着。

他们都在哪里呢?是不是在沙漠、荒野和森林里?是的;不过,主要还是在人们的家里。他们都因那些最私密的家居习惯而得以保留下来了。家中的妻子会保护他们,将他们隐匿在家用物品里,甚至藏在自己的卧榻上。有了她,诸神就得到了世间的最佳之所,也就是壁炉边,此处甚至比神庙更理想。

* * *

世间从未有过一场革命,像狄奥多西[11]的革命那样猛烈。在古时,我们可看不到一些如此来禁止任何一种宗教崇拜的痕迹。波斯的拜火教徒出于纯粹的英雄主义,可能亵渎过那些看得见的神祇,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任由这些神祇存在。拜火教极其偏爱犹太人,既保护了犹太人,又利用了他们。希腊是光明的女儿,曾经嘲弄过黑暗诸神,嘲弄过长着啤酒肚的卡皮里[12];可希腊还是容忍了这些神灵,役使他们,甚至从中塑造出了希腊自己的火神(Vulcan)。威严无比的罗马非但包容了伊特鲁里亚[13],甚至还包容了古意大利劳动人民那些乡野神祇。罗马虽说曾经迫害过德鲁伊教[14],但也只是把这个教派当成一种危险的民族抵抗中心,才去加以迫害的。

基督教进行征服的目的,却是为了消灭敌人。这种征服,通过废除逻辑和根除哲学家,从而摧毁了学校;比如说,瓦伦斯[15]就曾大肆屠杀哲学家。基督徒把寺庙夷为平地,或者劫掠一空,将各种神像打得粉碎。假如耶稣的父亲不是因为自己是圣约瑟[16]而没有解除婚约,假如圣母马利亚被设立为一名女教师,并且合乎道德地生下了耶稣,那么这种新的传说可能会对耶稣的整个家庭更加有利。那里原本就有一条成就不凡的道路,可从一开始就被弃之一边,因为人们努力想要获得一种高尚却空洞无比的纯洁。

于是,基督教便转到了尘世正在独自前行的一条孤独之路上,那是一条独身禁欲的道路,历任皇帝曾经都制定律法来反对这条道路,却都徒劳无用。修道制度的确立,更是让基督教在这条下坡路上一路向前猛冲。

不过,这个荒漠之上难道只有人类吗?魔鬼其实一路都如影随形,并且带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人类控制不住自己,被迫重新创造出一个个群体,甚至是一座座隐士之城。我们全都知道,西拜德[17]兴起的一座座城镇中,全都是面容阴郁的修道士;我们全都知道,他们当中弥漫着一种何等狂野不羁和桀骜不驯的灵魂,以及他们对亚历山大港[18]的进击是何等的致命。他们曾经说到过自己被魔鬼所困扰的情况,而且他们并未说谎。

世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鸿沟;又该由谁去填补这道鸿沟呢?基督徒都称,魔鬼,到处都是魔鬼:处处是恶魔。[19]

希腊与其他国家一样,也有自己的魔鬼附体者,即那些受到了极大考验、被鬼魂附身的人。其中的关联,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表面上的;看来相似,其实根本就没有相似之处。在这里,我们可没有看到任何一种鬼魂,不过都是处在深渊当中、皮肤黝黑的孩子,都是反复无常的理想形象罢了。从那以后,我们到处都能见到他们,看到那些忧郁而令人生厌,一见到自己就浑身发抖的可怜之人。想一想,假如想象自己由两个人组成,您信任那个对方,可后者有如一个残酷无情的主人,在您的体内来来去去、到处乱跑,随心所欲地让您在荒漠上、在悬崖边乱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您的精力会越耗越多,体力则会越来越弱;而您那具可怜的躯壳越是虚弱,它对魔鬼的担忧也就越厉害。这些暴君,尤其会附着于女性身上,让女性喘不过气来,极易激动。它们往女性体内注入阵阵阴风,在女性体内酝酿一场场暴风骤雨,心血来潮时把女性玩弄于股掌之间,令她们陷入邪恶,陷入绝望。

呜呼,不止是我们自己,整个大自然都变成了恶魔!鲜花当中尚有魔鬼,那么阴森可怕的森林当中,又该有多少啊!我们认为极其纯洁的光明,沐浴在黑夜之子身上。天堂本身呢,噢,说句亵渎神明的话,全是地狱。那颗神圣的启明星,其耀眼的光芒以前经常照耀着苏格拉底阿基米德柏拉图这样的人,可如今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它也变成了魔鬼,变成了魔王路西法[20]。而到黄昏之时,又是邪恶的维纳斯[21],用她那柔和而温婉的光芒,诱惑着我!

因此,这样一个社会日益变得暴怒和可怕,就是不足为奇的一件事情。由于对自己反抗魔鬼时如此软弱感到愤怒,因此它会上天入地,在神庙里,在古人曾用于祭拜,然后又成了异教徒殉道者所用的祭坛上,到处追击魔鬼。是不是可以设立更多的宗教节日呢?它们很可能会成为众多偶像崇拜者的集会。圣子之家本身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因为习俗可能会让家人在古老的拉列斯[22]周围团聚。而且,为什么要有家人呢?整个帝国就是一个由修道士组成的帝国啊。

不过,个人本身尽管沉默不语和孑然一身,却依然会仰望天空,依然会崇拜他在星辰之中重新看到的古老神灵。“就是他,”狄奥多西皇帝曾经如此说道,“导致了帝国的一场场饥荒和所有的瘟疫。”那些可怕的话语,使得民众将怒火盲目地发泄到了原本无害的异教徒身上。律法也盲目地将所有的怒火释放出来,去反对他们的律法。

汝等上古之神灵啊,前往尔之坟墓!将汝等消灭,爱、生命与光明诸神!披上修士之斗篷。少女们,变身为修女。妻子们,弃绝汝之夫君;若汝等宁愿看家,可作彼之冷漠姐妹。

但这一切,都可以做到吗?有谁能够,一口气就足以吹熄上帝那盏熊熊燃烧的明灯呢?此种由不敬之虔诚导致的草率行为,可能激发出一些奇怪而荒谬的奇迹。颤抖吧,尔等罪人!

中世纪,人们经常会说起“科林斯的新娘”(Bride of Corinth)这个悲惨的故事。哈德良[23]手下的自由民弗勒干[24]曾经在一个快乐的时刻讲述过这个故事,而我们在12世纪看到过,在16世纪再次看到了;它既是大自然本身的深刻谴责,也是自然本身一种不可战胜的反抗。

* * *

雅典的一位年轻人前往科林斯的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原本答应把女儿许配给他。这个年轻人当时还是一位异教徒,并不知道自己想去的那户人家刚刚皈依了基督教。他抵达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那一家人全都已经休息去了,只有母亲还没睡,就给他做了丰盛的晚餐,然后让他去睡觉。由于累得要命,年轻人便躺下了。刚要睡着,一个人走进了他的房间:那是一位全身白衣、脸上也蒙着白纱的姑娘,前额上戴着黑金相间的发带。她看到了那个年轻人,便惊讶地举起白皙的手,说:‘那么,难道我在家里也已成了陌生人吗?唉,可怜的隐士!……可我害羞,要走了。继续睡吧。’

“‘留下来吧,美丽的姑娘!这是酒神巴克斯、谷神克瑞斯,爱神也与您同行。不要害怕,脸色也不要如此苍白!’

“‘啊!离我远点,年轻人!我与幸福再也毫无关系了。由于母亲在病中立下了一个誓言,我的青春与生命已经永远注定。诸神都已逃走,人类受害者就成了我们如今唯一的祭品。’

“‘哈!难道就是您,您,我亲爱的未婚妻,从小就许配给了我的那个未婚妻?我们祖辈所起的誓言,让我们在上天的赐福之下,永远结合在一起。姑娘,你是我的!’

“‘不,我的朋友,不是我。汝当迎娶吾妹。若我于冰冷的地牢之中呻吟,汝是否会在伊之臂弯中想起我,想到我正日渐憔悴、只思念着汝,想着我又要被尘土掩埋。’

“‘不,我对着这灯盏、对着许门[25]的火炬起誓,汝当随我一起回家,去见我的父亲。安歇吧,吾之爱人。’

“年轻人给了她一个金杯,当作彩礼。姑娘将自己的项链送给了他,却不要那个金杯,而是要求得到他的一缕头发。

“此时,到了举杯畅饮的时候;她用苍白的双唇,啜干了深红如血的葡萄酒。小伙子也像她一样,贪婪痛饮。他向爱神求恳。姑娘仍然抗拒着,只是她那可怜的心脏,似乎就要死去。小伙子开始绝望,便倒在卧榻之上哭泣起来。姑娘立刻扑倒在他的身旁。

“‘噢!汝之悲伤,令吾何等难过!但是,汝若想抚摸我,哦,太恐怖了!那么,洁白如雪、冷漠如冰的我,将为汝之新娘。’

“‘吾将再次暖汝之心;请到我这里来,汝非从坟墓里而来。’

“他们不停叹息着,相互亲吻。

“‘汝有否感知吾之温暖乎?’

“爱情有如麻绳,将他们紧紧缠绕。他们的泪水与欢乐,交织在一起。随着从他的嘴中饮下烈火,她有了改变:她那冰冷的血液,燃起了激情;而她的内心,也不再怦怦直跳。(www.zuozong.com)

“可她的母亲,却在那儿听着。温柔呢喃的誓言,悲伤与快乐交织的呼喊。

“‘嘘,公鸡打鸣了,明晚见!’接下来,他们亲吻了一次又一次,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姑娘的母亲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她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她的女儿。小伙子原本可能已经将姑娘藏了起来,用被子盖住她。可她挣脱了,在卧榻之上站起身来。

“‘噢,母亲,母亲,您不愿意让我度过一个快乐的夜晚;您会把我从这个温馨的地方赶走!难道把我用裹尸布包住,把我送进坟墓还不够吗?有种更大的力量,已经将那墓石抬起。就算您请的神父们在为我掘出的墓穴之上喋喋不休地念经,也是枉然。青春之火熊熊燃烧的地方,盐和水又有何用?泥土没法让爱情冻僵。您许下了诺言,我也刚刚收回了自己的承诺。’

“‘呜呼,亲爱的朋友,汝必死去:汝只会干枯憔悴于此。我拿到了汝之头发,明日发即变白……母亲,最后再祈祷一次吧!打开我那阴暗的地牢,竖起一根桩子,让爱我的人儿在火焰中得到安息吧。让火花飞上天空,让灰烬变红。我们将奔向旧时的神灵。’”[26]

* * *

在中世纪,这个故事披着一层奇形怪状的外衣,用“邪恶的维纳斯”(Devil Venus)来吓唬我们。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会鲁莽地把一枚戒指戴到了维纳斯雕像的手指上,而她则紧紧地攥着戒指,将它像新娘一样守护着,并且在夜晚来到小伙子的卧榻之上,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不举行驱魔仪式,小伙子就摆脱不了这个邪恶的配偶。同一个故事,还被人们愚蠢地用到了圣母马利亚(Virgin)身上,我们在《故事诗》[27]中就可以看到。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路德[28]也在其《席间漫谈》一书中,用一种非常粗俗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古老的故事,直到读者都能闻到尸体的味道才罢手。西班牙人德尔·里奥(Del Rio)则把故事场景转移到了布拉班特公国(Brabant)。在此人所述的故事中,新娘是在结婚之前不久去世的,丧钟正在鸣响。新郎疯狂地在乡间跑着。他突然听到了一声悲叹。原来新娘正独自在荒原上徘徊。“汝可否看见,”新娘说道,“谁在为我领路?”但新郎赶上了她,将她背回了家。到了此时,故事原本可能变得太过感人;可德尔·里奥这位冷酷无情的异端审判员却就此打住了。“揭开她的面纱之后,”德尔·里奥说,“他们只看到了一段木头,上面蒙着一具尸骸的皮囊。”勒罗耶法官[29]虽说很愚蠢,却复原了这个故事较早的版本。

自此以后,这些阴郁忧伤的说书人就完蛋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端之前,这个故事毫无用处,因为到了那时,新娘已经胜利。大自然已从坟墓中回归,并且不是偷偷回归,而是以家中女主人的身份,正大光明地回归了。

【注释】

[1]潘神(Pan),古希腊神话中司羊群和牧羊人以及自然、山林乡野的神,是赫尔墨斯(Hermes)的儿子,有着人一样的头和身躯,山羊的腿、角和耳朵,好色,其模样在中世纪被欧洲天主教妖魔化而成了恶魔。在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潘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同时也是恐慌与噩梦的标志。

[2]奥西里斯(Osiris),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也是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据说生前是一个开明的法老,惨遭自己的弟弟害死,后被阿努比斯(Anubis)做成木乃伊复活,成为冥界主宰和死亡判官。

[3]阿多尼斯(Adonis),古希腊神话中的春季植物之神,本为王室美男子,为爱与美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所爱,后被野猪所杀,据说他的生命分别在阴间和阳间渡过,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4]埃斯库罗斯(Æschylus,公元前525—前456年),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等。

[5]泰坦(Titan),古希腊神话中曾经统治世界的一个古老神族,是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和地神盖亚(Gaea)的子女,最终被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推翻并取代。亦译“提坦”。

[6]福音传道者(Evangelist),指《圣经·新约》中《福音书》的任何一位作者,即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

[7]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354—43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神父兼哲学家,曾任希波勒吉斯地区(Hippo Regius,今阿尔及利亚)主教,著有自传体作品《忏悔录》(Confessions)及长篇作品《神之城市》(De civitate Dei)。

[8]希西家王(Hezekiah,约公元前741—前686年),《圣经》中的犹大国国王,据说因为积极倡导百姓重新敬拜上帝并遵守上帝的谕令而被上帝加寿15年。

[9]卡匹托尔山(Capitol),组成罗马城地基的七座山丘之一,原本用于祭祀古罗马神话中的农神(Saturn),后来又建了朱庇特(Jupiter,即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首宙斯)神庙。

[10]参见曼西(Mansi)、巴吕兹(Baluze);“亚勒尔大公会议”(Council of Arles),第442页;“图尔大公会议”(Council of Tours),第567页;“莱普亭大公会议”(Council of Leptines),第743页;《法令集》(Capitulanies)等,甚至可以参阅格尔松(Gerson)对于1400年前后的描述。——作者注

[11]狄奥多西(Theodosius,346—395年),最后一位统治整个古罗马帝国的皇帝,曾经废止古奥运会、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死前将帝国一分为二,分封给两个儿子。

[12]卡皮里(Cabiri),希腊萨莫色雷斯岛(Samothrace)与忒拜(Thebes)等地崇拜的数个神秘的阴间神灵。

[13]伊特鲁里亚(Etruria),意大利中西部的一个古国,公元前7世纪曾经迅速发展和对外扩张,形成伊特鲁里亚文明,后因罗马帝国崛起而没落和同化。

[14]德鲁伊教(Druid),指基督教占据英国之前,在古英国凯尔特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宗教组织,其本义是指“熟悉橡树的人”或“橡树贤者”。

[15]瓦伦斯(Valens,328—37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后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

[16]圣约瑟(Saint Joseph),耶稣的世俗养父。据说耶稣的生母马利亚与之订婚后,还没有结婚前,就受圣灵感召怀了孕;约瑟因为尚未和马利亚圆房,所以打算暗中解除婚约而不公开羞辱她,不料在梦中遇见天使长加百列,得知内情后决定顺服上帝的旨意。

[17]西拜德(Thebaid),埃及底比斯(Thebes)周围的一个地区。

[18]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一个港口,也是如今该国的第二大城市。

[19]参见《沙漠神父的生活》(The Lives of the Desert Fathers),A.莫里(A.Maurie)在《巫术》(Magie)第317页中引述过该作者的话。14世纪时,“以弗所派”(Messalian)教徒以为自己身上全都是魔鬼,因此不停地吐口水、擤鼻涕,不遗余力地想要把魔鬼吐出来,令人觉得难以置信。——作者注

[20]路西法(Lucifer),希伯来语中对启明星(即金星)的称呼,原指“明亮之星”,后演变成基督教传说中的堕落天使。据说堕落天使曾经带领天使们暴乱,成为七魔王之首,成了地狱之王,也成了“撒旦”的另一种叫法。

[21]维纳斯(Venus),即金星。此星日出时现于东方,称为“启明”,黄昏时现于西方,名曰“长庚”。在古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位列十二主神之一,对应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忒。

[22]拉列斯(Lares),古罗马神话中的家庭守护神。

[23]哈德良(Adrian,76—138年),古罗马帝国皇帝、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位时开拓了帝国北部疆域,并修筑了哈德良长城。

[24]弗勒干(Phlegon,生卒年不详),哈德良皇帝时期的希腊自由民,曾编著了一部奇闻合集《论天下异事》(On Wonderful Events),“科林斯的新娘”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后歌德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同名作品。

[25]许门(Hymen),古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之神。“许门的火炬”(the torch of Hymen)现一般指“爱情、婚姻”。

[26]作者在此隐瞒了一种令人震惊的说法。歌德外表显得很高尚,可其诗作的精神却并非如此。他用一种可怕的盲从思想玷污了希腊人的观念,破坏了这一传说中的奇妙之处。歌德在诗作中,待二人悲伤啜泣之时,把那位少女变成了一个吸血鬼。她之所以前来,是因为她嗜血,可以吸食小伙子心中的鲜血。而且,歌德还让那名少女冷酷地说出了下述不敬不洁之语:“等到结果了他,我就会去找其他人;年轻人的鲜血,将为吾之愤怒献祭。”——作者注

[27]《故事诗》(Fabliaux),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亦译《小故事诗》,流行于1170年至1340年间,现存150篇左右,常以教士为嘲讽对象,暴露教士的贪婪、狡诈、勾引妇女等恶行劣迹,篇末往往有道德教训,总结全诗的意义,风格以粗俗幽默为主,作者多半佚名。

[28]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和基督教新路德教宗的创始人。《席间漫谈》(Table Talk)由其语录汇编而成。

[29]勒罗耶(M.le Loyer),中世纪法国的一位胡格诺派法官,曾在1590年出版《失落的十部族》(The Ten Lost Tribes)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