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妻把真情对你言。”
“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这分别是京剧《白蛇传·断桥》、《智取威虎山》的唱词。伴随着悠扬的京胡声,一位位京剧男女票友,歌喉豪放,余音绕梁。优美的唱腔,来自盖叫天故居——燕南寄庐边的“京昆之家”,在秀美的西湖杨公堤溪涧绿荫中回荡,在过往的中外游子心中激扬。
2006年6月10日,首个国家“文化遗产日”,适逢星期六,是“京昆之家”京剧票友活动的日子。主持人徐敏庄先生相告,“京昆之家”是政协浙江省京昆联谊会的一个文艺实体,每逢双休,周六京剧票友聚会,周日昆剧票友活动。在杭州市区,京剧票房不少,有高校京剧联谊会,工人文化宫京剧实验团,西湖区文化馆京剧团,省市老年大学京剧票房,以及铁路、建筑等行业,大关、采荷、朝晖、长乐等社区的京剧票房,总数不下二三十个,京剧票友逾千。这些票友,有文有武,行当各异,有的曾在省市老年大学京剧班得行家老师亲授,有的则兴之所至,自学成才。这些票友的演艺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京昆艺术的火热的心,乐于在这个京昆园地放飞心情,自我陶醉,一展歌喉。那些游客到达这里,每每被琴声唱腔吸引,得到意外的惊喜。美景,戏曲,陶醉着过往的行人。笔者慕名前往,受到京昆艺术的感染,觉着不虚此行。“京昆之家”也乐意成为风景名胜的一个艺术窗口,欢迎爱好京昆的人来听来唱,坐歇喝茶。“京昆之家”创办不到两年,已是一个颇有凝聚力的“戏迷之家”,京昆票友的欢乐嘉年华。
张丽琴,原是省电力系统的医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为京剧的高雅艺术所折服,有志此道。退休后,她就进了省老年大学京剧班。她先后得到洪云艳、叶盛华、谢绍骥诸行家的指教。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她曲不离口,艺事大进。前面提到的那段《白蛇传·断桥》委婉之声,就是她唱的。她的爱人原是电力系统基建处长,为了支持妻子学唱京戏,把家务重担挑了起来。他受到艺术的熏陶,也爱上了京剧,学之以恒,也投身到票友的行列。张丽琴说:“学了京剧,丹田运气,气血畅通,天天快乐,对身体很有好处。我不但自己唱,把爱人也带动起来了。”像这种夫妻票友,为数不少。2007年初,她和票友还在杭州一个小剧场演出张派名剧《状元媒》。
宣毅斌,杭州铁路局退休干部。早在“文革”动乱年代,他就借助简陋的录音设备学唱京剧现代戏,由京剧迷而成票友,想必属于自学成才一路。他不但会演唱《红灯记》、《沙家浜》、《节振国》、《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等现代戏,也会演唱《野猪林》、《钓金龟》、《四郎探母》等传统戏。他所在票房和其他票房的票友,在西博会、吴山广场、盖叫天故居露天剧场,在杭州地区,在省内市县,在部队营区和疗养院,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深受群众欢迎。宣先生身材魁梧,嗓音洪亮,是《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主演。他和票友同道在海宁、余姚等地献演《红灯记》,原计划是两场,结果应观众要求,连演六场。有次在海军疗养院,原来讲好演一场,结果演了三场。他住在市郊清泰门外,到金沙港“京昆之家”来参加活动,路上就要花费一个多钟头。本文开头提到的《智取威虎山》唱段,就是他第一个唱的戏文。仅此小事,足见票友们对艺术的执着。(www.zuozong.com)
京昆艺术,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票友们与笔者谈起,学唱京昆,可以弘扬传统艺术,提高自己的文学、历史、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情趣,增进心身健康,可以用演唱艺术为社会服务,让生活多姿多彩。有的票友说:“唱起京戏,哪怕心里有烦恼事,也抛到九霄云外了。”在“京昆之家”这个艺术天地里,他们弘扬国粹,陶冶情操,切磋技艺,增进友谊,不但学会唱戏,也懂得做人。笔者环顾演艺大厅的两厢,挂着十五位京昆艺术家的巨幅照片和骄人业绩。自左至右是张娴、周传铮、沈传锟、姚传乡、包传铎、王传淞、周传瑛、盖叫天、张二鹏、鲍毓春、张剑鸣、李瑛、陈大濩、宋宝罗、赵麟童。这些京昆前贤对艺术都有卓越贡献,可惜多数谢世作古,至今健在的只有宋、赵两位先生。京昆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值得我辈继承发扬。人的传承,是对非质物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凝视巨照,想到这层,更觉得创办“京昆之家”的深义。
“京昆之家”,这朵初绽的艺术奇葩,从她成长伊始就得到领导的关怀,社会的支持。场馆门口上方那《京昆之家》匾额,乃老省委书记李丰平所书;厅内正中《艺海堂》的匾额,为刘海粟先生所题。吕祖善省长工作很忙,也两度来看望,签名,与票友欢聚合影。杭州市园文局不但免费提供新造的馆舍,水电开支也免费。省京昆联谊会副会长、省艺术职业学院导演魏克玉老师,经常来此作艺术指导。主持人徐敏庄先生擅老生青衣,梅派程派都会唱,多才多艺,又热心戏曲事业,在“京昆之家”,事无巨细,乐于操持。“京昆之家”这株艺苗,也得到艺术家们的关爱。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戏曲评论家、浙江大学教授任明耀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2007年5月,他陪同上海麒派名票季振宇先生来“京昆之家”联欢献艺。事后季先生来信说,这次去杭州,不仅玩得痛快,还唱了《追韩信》等戏,博得听众掌声,太开心了。笔者此去“京昆之家”采访,也幸得任先生牵线。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文化离不开经济,经济也离不开文化。西湖西进的绝佳宝地,开出“京昆之家”这朵艺术之花,正是政通人和,举国重视文化遗产的反映。在省京昆联谊会会长沈祖安先生的引领下,“京昆之家”创办不到两年,人气越来越旺;活动时间将由每周双休延拓全周,供各票房轮流活动;还打算依托盖叫天故居的名人效应和艺术优势,在金沙港地段打造“戏曲一条街”。这自然是一个喜讯。深望有远见卓识的社会各界人士,多多从精神上、经济上支持京昆事业,把“京昆之家”办得更好。
(原载《大舞台》200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