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水教育实现协调均衡优质提升

徐水教育实现协调均衡优质提升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局近年来,徐水区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投入、优化队伍、破解难题、提升内涵,综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徐水区作为保定市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了国家验收,职教中心顺利接受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验收。徐水区自2014年被确定为教师交流试点县以来,共有600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交流,促进了全区师资水平的共同提升。

徐水教育实现协调均衡优质提升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教育

近年来,徐水区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投入、优化队伍、破解难题、提升内涵,综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徐水区作为保定市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了国家验收,职教中心顺利接受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验收。

重投入,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实现了“最安全的房子是校舍”。全面实施校舍建设改造提升工程,两年来,累计投入3.3亿元,完成新改扩建学校48所,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新增占地256亩;新建学生宿舍楼12栋、餐厅19个、塑胶操场10个,统一配备了生活设施,解决了农村学校校舍、专用教室、生活设施、运动场地短缺问题,全区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4%。

基本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投资8200多万元,强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改造和常规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了信息技术课单人单机、教师办公人手一机;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光纤入校;所有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3所学校装备了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全区共有78所学校建成标准化图书馆,占比76%,其中省一级图书馆38个;所有学校装备了高标准实验室。学校装备标准化比例达100%。

实现了“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全面实施生态校园建设提升工程,投资600多万元,在全区所有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在植大树,营造大绿色景观的基础上实施立体化绿化工程,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充满活力的学校环境,85%的学校达到了不低于45%的绿化覆盖率标准。

强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夯基础、达标准、强内涵、求规范”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强化顶层设计、落实省定标准、缩小校际差距,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装备、统一编制,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于2015年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国家验收,办学水平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按照“抓普及、重保教、提标准、促提高”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二期规划,坚持“建一成一标准一”的要求,投资4300多万元,新改扩建幼儿园12所,优质幼儿园群体进一步壮大,在全区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

高中段教育优质发展。按照“夯基础、抓优质、重多样、强品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动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优化发展格局;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装备升级改造工程;建立高中发展成本分担机制,区财政每年拨付1800万元,为高中教育发展插上了双翼。按照“扩规模、强技能、提质量、求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投资2600多万元用于改善职教中心办学条件;打造省级骨干专业4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中心顺利接受了国家级示范校验收,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队伍,校长教师内驱力增强(www.zuozong.com)

师资素质综合提升。实施“城乡一体化”编制标准,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两年来,为义务教育学校招聘教师361名,全部定向农村、定向岗位、定期服务;为高中学校选聘教师63名,强化了高中师资队伍,并为高考改革和学校的选择性教学奠定了师资基础。投资750万元的教师发展中心正在积极建设。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建立了统一的教师培训制度,坚持“积极鼓励、刚性约束”的原则,确保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先后组织149名校长到保定市主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为期6—8周的挂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校长队伍素质。

师资交流力度加大。制定了《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统一标准、动态管理、编随人转、人随岗动”的编制管理办法,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最长不超过9年,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必须参加县域内、乡镇间或校际间交流,并将校长教师异校交流工作经历,作为其任职、兑现职务工资、评选先进、晋职晋级的必备条件。拓宽交流方法途径,形成了县域平台、乡镇平台、校际平台和结对帮扶的“三平台一帮扶”交流模式。徐水区自2014年被确定为教师交流试点县以来,共有600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交流,促进了全区师资水平的共同提升。

师资补贴待遇提高。在落实国家政策工资的基础上,区财政增设了农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视偏远程度每人每年540—2700元、寄宿制学校教师津贴每班每年2000元;将班主任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最高2000元;落实了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根据工作年限每人每月补贴200—440元;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行“即评即挂”制度,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解难题,公平就学形成新常态

城区学校建设不断加快。制定了《实施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投资9250万元,完成了张丰学校的新建和徐水二中、徐水小学、迁民庄小学的扩建,新增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学位5000个。投资1亿元,占地90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长城学校已完工。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师昌绪小学正在实施。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严格执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就学压力,遏制了大班额,消除了择校问题,赢得了群众满意。

教育实现协同发展。按照“城乡一体、统筹推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思路,组建学区8个、教育发展联盟18个,整合薄弱学校11所。学区、联盟校、兼并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通过优质学校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特殊就学群体得到关爱。完善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关爱机制,组建了关爱留守儿童专门组织,建立了留守儿童管理档案,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依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引导残疾儿童到特教学校学习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7%。

提内涵,教育质量全面升级

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教改成果徐水化的要求,在中小学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三四五六”理念模式的“徐水新课堂”,在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按照育人模式多元化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做到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情趣

特色文化校园形成品牌。按照特色发展品牌化的要求,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发展,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大批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质量高的学校迅速发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