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不止是“两会”,梳理李克强近年来的会议、考察和批示,你会发现,“工匠精神”已成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质量标准,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在历来被视为“政策风向标”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先后两次部署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强调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考察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时,李克强说,“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其中关键是以客户为中心。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所作的批示时,李克强强调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李克强总理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他强调:“要用消费品质量标准的提升,倒逼‘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
在李克强总理的力推下,“工匠精神”不仅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热词,更带来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礼包。2016年4月,国务院批准发布《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要求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等公众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2016年9月中旬,国务院又批准发布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部署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消费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www.zuozong.com)
“我们不光要提升工业装备,做强重化工,同时要更加重视那些看起来很‘零碎’的小东西,推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大众消费品,拉动‘消费’这个最终需求。”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透露出他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用心所在。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17年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7年6月,李克强在布鲁塞尔与比利时首相米歇尔共同参观吉利沃尔沃汽车创新成果展。李克强赞许这一多方协同创新、实现成果转化的联合研发生产模式,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联合创新,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更好实现共赢。他鼓励中国企业在开放与合作中提高技术水平,锤炼工匠精神,升级中国制造,也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在优势互补、互利合作中共同发展和进步。
如今,“工匠精神”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小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很多分析就认为,这是“工匠精神”与都市年轻人如知己相逢。用户数以亿计的电商平台也推出了“中国质造”频道,专卖体现“工匠精神”的品质国货。
李克强总理之所以对“工匠精神”如此看重,背后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完成一场“品质革命”,确保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编者据中国新闻网,《李克强力倡“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等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