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实现政企分开,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微观基础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实现政企分开,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微观基础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国有企业的实际上的地方所有制、政企不分,是产生地方市场分割的重要微观基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承认现实,明确将大量国有企业归不同层次的地方政府所有;二是要求各级政府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包括成立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通过出售部分国有资产等方式加快非国有化。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实现政企分开,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微观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核心之一是形成独立运转的市场主体,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历20年时间,但至今为止,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滞后。大量国有企业的实际上的地方所有制、政企不分,是产生地方市场分割的重要微观基础。要打破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积极推动地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造,大踏步地推进非国有化。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及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布局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讲,除在少数行业和重点领域保持国有独资外,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要实行股权多元化,国有股权应尽量通过出售等方式转移到其他公有制形式和居民手中。从地方经济角度讲,地方政府投资兴建、代理中央管理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应转让出去。在一些公用事业领域,也可以通过特许权拍卖的方式,让其他经济成分经营,或实行国有民营,如承包、租赁等。股权结构变动直接关系利益调整,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必须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排除来自各方面、各种因素的干扰。

其次,应当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体制,这与业已形成的地方利益格局很不适应。因为在行政性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兴建了很多企业,中央也将不少企业下放给地方政府,这些企业的重大投融资权、重要人事任免权、资产收益权等所有者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上,地方政府成为实际上的所有者。中央政府的利益则通过税收得到体现。此时仍强调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实质内容。而且,名义上没有所有权,还使地方政府对一些大中型企业难以推动产权多元化和非国有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承认现实,明确将大量国有企业归不同层次的地方政府所有;二是要求各级政府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包括成立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通过出售部分国有资产等方式加快非国有化。(www.zuozong.com)

第三,加快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切实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彻底消除国企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换汤不换药”、“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必须加速公司化进程,加快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其中的关键是重视完善董事会的运作方式。合理的董事会组成及运转,有助于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构成一个“隔离带”,防止政府部门的无端干预。董事会组成必须充分体现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除来自股东的代表外,职工、主要债权人、重要关联交易厂商的代表也应进入董事会,还应选聘一些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等作为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根据国际经验,董事会下可考虑设立一些常设性机构,如财务审计委员会,主要或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负责审查、监督公司的财务活动,是公司内最为重要的监督机构;投融资委员会,由一些董事和专家组成,负责重大投融资活动的评价审核;薪酬与提名委员会,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负责确定主要执行人员的报酬安排,向董事会推荐董事和主要执行人员人选,等等。董事会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一次,遇有重大情况讨论,可临时召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