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公司的营业状况及多元经营

江南公司的营业状况及多元经营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嗣后,江南公司陵园游览车通车后营业兴旺,1932当年营业收入22581元。该公司市区经营不满4年,但月收入已增幅颇巨。由见,江南公司市区公共汽车的营收日臻飞跃,亦导致其规模持续扩张。简言之,抗战前江南公司“自成立以来瞬届六载。在此期间惨淡经营,荷承政府爱护各界指助,所有业务得以逐有进展,与日俱增”。可见,其日营业额日增长。另,江南公司除经营市区及长途外,还经营副业。

江南公司的营业状况及多元经营

营业是洞察企业运行的窗口,营业收入增加则代表其经营具有良好走势。1931年4月江南公司创立,即向国民政府工商部呈报营业概算书(工商部特定注册用纸第三类第五种,见表7-1)。嗣后,江南公司陵园游览车通车后营业兴旺,1932当年营业收入22581元。后因该线乘客绝大多数是单向,另一向车辆形成空驶,很不经济;而孝陵卫一带人口稠密,往返市区却只能搭长途汽车。自1931年“中央运动场”建成后,游泳池对外开放,前往瞻仰中山陵及游泳的人与日俱增。于是,公司又将游览车的路线改为环形:从中山陵经灵谷寺至体育场、孝陵卫,沿京杭路入城,增设中央体育场、孝陵卫站。线路改进后,车辆实载率提高,营业收入增一倍以上。再至1933年,全国运动会会期十几天内,江南公司营业收入3.2万元,相当于陵园游览车全年营收的1.5倍。

表7-1 江南汽车公司营业概算书(1931年4月)

具如今日从建康路至南京车站的1路公共汽车就是南京最早的一条公交线。即1933年江南公司初营市内的1路线就与该线大部相同,共11站,全程12公里。该线起自南京商业中心夫子庙(奇望街),途经新街口鼓楼、山西路等南京主要商贸区,至交通枢纽下关(京沪火车站)。开办当年该线营业收入为152010.83元,为江南公司各营业线路之冠,比其他5线营收总和还多,可谓“黄金路线”。斯时,江南公共汽车在夫子庙、中华门(图7-1)、下关江边、和平门等处“均为起讫点车站,停驶车辆甚多”,以运载这些地段的大幅客流。如依表7-2、7-3观之,其时第一路(夫子庙—下关车站)月收入在市区各线的营业收入中摘得桂冠,第四路(中华门—下关澄平码头)次之;第一路营收分别是第二、三路的3—8倍。

图7-1 中华路与朱雀

图片来源:南京市政府秘书处:《新南京》,南京共和书局1933年版,图片页。

表7-2 江南汽车公司市区各路日营业进款表(1934年9月)

表7-3 江南汽车公司市区各路日营业进款表(1935年1月)

至1935年,江南公司在南京市内虽只有四条路线,但因布局得当,全城主要干道均设有站点,方便职业人口上下班乘车。汽车的乘客多寡,是具有时间性的。如该公司“近来公共汽车乘客日增,尤以公务员附载往来者更多,各机关每日上班下值时间既同(每日上午8至9时,正午12时至下午1、2时及下午5至6时)故在此时间之前后一小时内,乘客尤为拥挤。京市各部院机关都设在城南(中山路等处)、山西路以南一带,在上列之时间与地段内以及游艺场所之客散时间,沿途各站密集乘客待车超逾其他时间数倍以上。公司为适应此特殊情况之需要,施行各种调派车辆方法以救济。(如加驶第6路以疏散城南乘客,即1路4路在山西路折回以增加车辆用度)但于车内拥挤杂沓之事实,有时仍未能完全解决”。从而,在上述时间内,职业人口上班多、需车多,过此时间就稀松,如固定派车就不能适应要求。所以,公司对于每一路线车辆,虽派有一定数目,但不一定自始至终开驶。繁忙时则车辆全部出动,至人数渐少时,则有节奏地抽调一部分,停放在起终点附近的冷僻马路上,等乘客又将密集时,再逐步补充加入行驶。或起终点站在车上挂“进厂”牌,带客至山西路后,开到北京路、颐和路一带停放,到快下班时陆续出动。南北行的数量根据经验比例搭配,当乘客密集在站上时,前、后车陆续开到,不致久等。

另,仅1935年11月间南京就有1.6万余人出入各种商业场所。江南公司市区第一、四路汽车,途经的场所即有首都大戏院、大世界美化戏院、明星大戏院、京华大戏院、民业公司京剧场、国民大戏院、世界大戏院、南京大戏院、下关京都大戏院9座之多。如该公司在各大影院散场时,就把进厂车停在戏院附近运送大批乘客。每逢黄浦路励志社举行球赛结束或新街口戏院散场,该公司均备有足量的散场车,在短时间内,即把全场观众疏松完毕。即每天戏院散场时,公司在夜间进厂车中抽调一部分,停在夫子庙站旁姚家巷路上,散场时即分路途远近送客。如一部分到鼓楼或玄武门,一部分到山西路,少数至下关,也有经中华路的。这样既争取乘客,又可免空车进厂的损失。至每逢重大节日、人潮如流时,所有在厂的中小修车辆都预作安排,须在节前修好,节日全部出动。平日行驶公共汽车约占七成左右,至星期日则增至八成,节日就95%车辆出动。

可以概见,该公司“承办京市公共汽车”,与工务局订约专营10年,自1933年始至1937年撤退止,“市区营业实际仅四年,尚有六年未满”,但“市区营业蒸蒸日上”。譬如其市区公共汽车1933年11月(20—30日)收入8634.59元,12月为24510.49元;至1937年4月收入达14万余元。(见表7-4)即其市区营业收入由1934年的月均2.74万元升至1937年的11.72万元。该公司市区经营不满4年,但月收入已增幅颇巨。由见,江南公司市区公共汽车的营收日臻飞跃,亦导致其规模持续扩张。

表7-4 江南公司市区公共汽车营收表(1934年1月至1937年4月)

再如长途方面,1935年江南公司京湖路开业后,来往京湖间客商络绎不绝,营业蒸蒸日上,头一年的营业收入就达7.2万多元。且据表7-5见,该公司京杭路1936年营业收入已为苏浙皖三省公路运输企业之冠。简言之,抗战前江南公司“自成立以来瞬届六载。在此期间惨淡经营,荷承政府爱护各界指助,所有业务得以逐有进展,与日俱增”。如其1932年营业收入为219204元,1933年为729578元。仅一年间,营收就增2.3倍强。而其开业首天营业额仅120元,自1933年每日在一千六七百间,至战前每日达五六千元。可见,其日营业额日增长。即战前该公司营业丰裕,每年盈利较前均有大幅增长,此情亦由企业利润分析(下节)中可见。

另,江南公司除经营市区及长途外,还经营副业。如杭州“莫干山避暑之便利”,“为京沪人士夏季避暑胜地,盖以其地风景幽美,交通便利,(江南)公司于战前曾在该山置有房屋,开设绿荫旅馆,供夏季来山避暑人士居住,营业尚属不恶”。抗战时期,该公司抵达贵州省后还投资西南垦殖公司。如总经理吴琢之,“适驻黔办理滇缅军运事宜……且吴公本为实业巨子,对于农林生产事业,素极重视。黔省正是有利于农业投资之环境,惟此间地瘠民贫,集资不易,欲筹生产资金,势非外求不可。君与江南交通事业,极为成功,曷将目标转向农林,俾与交通齐头并进”。吴向刘厚(西南垦殖公司负责人)言:“可惜本公司董事长张公静江,现不在贵州,彼如得觇此间极利开发之环境,必乐于资助”。刘说:“张公为我国建设大家,彼于江南建设,可称‘开山祖师’”,由此请吴将其计划函张指示。约半月后,吴得张函赞成其议,“嘱吴在江南汽车公司范围内,尽量拨款支援,视西南为江南相关事业,积极协助,俾早观厥成。此张静江为西南垦殖公司原始赞助之第一人也”。1939年4月,刘厚、技师潘世政与江南公司所派的包会计员,在琊珑坝公路旁边租房两间,暂做西南垦殖公司办公地点应付一切。5月上旬,公司蛮子洞农场房屋建成,公司人等进住新宅,此时适值长沙大捷后,国军掳获日本三八式步枪甚多,公司以垦区防卫需要,呈请发给30支备用。军政部特予批准,交由江南汽车公司代为运到,公司立即组成自卫队伍,背负日本快枪,威名远播。西南公司资金定为法币30万元,分为3000股,每股100元,分三期收清。该公司依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设董事11人,组织董事会,并即席推选吴琢之、饶竞群、程学枢、陈华霖(4人均为江南公司董事)、刘厚、何辑五、彭湖、刘廷蔚、贺敬弟、皮作琼、易廷铿11人为董事,并公推吴琢之为董事长,刘厚为总经理,呈请农林部备案,完成公司法定手续。抗战胜利后,江南汽车公司的会计于欣木仍然派驻在西南公司帮忙财务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www.zuozong.com)

抗战胜利后,商营的江南公司与官办的南京市公共汽车管理处展开竞争。江南公司的市区专营权虽未完全恢复,但开辟市区5条路线,恢复了市区主要线路的营运。由于基本恢复战前运输业务,江南复员后的头半年,营收达27.44亿元,获净利3.36亿元,折合当时汽油116万多升。至1947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与各路行驶车辆数成正比例,市区最多,南京线区(所辖京湖路、京溧路、京宜路)次之,无锡线区(所辖锡宜路)最少”。

然,斯时江南公司营业收入是中央银行纸币,油料轮胎却受外国控制,要按美金计算。币值惨跌,购买力越来越低,只得竭力紧缩。事实上,公用事业单位入不敷出、举步维艰之时,纷纷向市政府请求补贴。1947年3—6月,南京市政府共向各公用事业单位发放补贴金60亿元。从表中7-6可见,江南公司和南京市公共汽车管理处得到的补贴最多,占总金额的一半强,但即使有数量巨大的补贴金,公共汽车业仍处于亏损状态。据统计,江南公司1946年8—10月分别亏损22835232元、29019861元、18210695元。

表7-6 南京市公用事业贴补数额分配(1947年)

自1948年12月以来,南京市公共汽车业亏累不堪,收入多入不敷出,依赖贷款已无力维持。虽然市政府为挽救公共汽车业,集合各公用事业单位会商拟定几项维持办法如:(一)政府接管:江南汽车公司与首都公共汽车公司合并,由公路总局接办以简化机构、节缩支出。(二)整顿收入:(1)自动调整价格:各公用事业价格若遇外汇、燃料及生活指数有波动影响成本增减20%时,由各公用事业机构按法定公式,随时自行调整公布价格并送计算书呈市政府备案;(2)加强收费:水电当月收费增加70%、京市铁路票价增加50%、公共汽车票价可随成本酌情增加,无标准定额。(三)筹储燃料原料:在时局艰难之时,燃料原料来源短缺、运输拥挤,应事先筹备以免公用事业中断,市政府于1949年1月间为江南汽车公司和首都公共汽车公司筹备3个月的汽油各5万加仑。(四)紧缩开支:各公用事业机构庞大,员工待遇厚,现在各公司业务减少,经济面临绝境之时,须改革以紧缩开支:各公用事业单位缩小简化机构;参酌公司收入合理调整降低员工待遇;配合非常时期业务裁减员工。

继至1949年3月6日,江南公司总经理吴琢之函致吴稚晖等,请其转致函财政部部长徐堪早日批准1.5亿元贷款与江南汽车公司:“稚晖、石曾先生启道,江南公司自复员以后,艰难复业,因物价飞涨,而票价受限制,以及无票乘车者过多种种原因,致收支不能平衡,经济常陷于困窘之境。上年政府实施限价政策,积亏尤钜,以致无法维持。前拟以半捐半卖性质,请政府接收,曾分向各董监请示,佥以在此时局严重之时,公用事业维持确极困难,今既处于万不得已之境,亦惟有出此一途。晚秉承此意,即经分向政府机关接洽,但因大局关系,未得要领。春节前后,因公司经济奇窘,员工薪金及年终奖金无法发给,业务曾陷于停顿。嗣蒙政府贷款,勉渡难关。但因念及即使复业,而收入不敷支出,仍属无法维持,乃于前月卅日召集全体员工大会,议决组织员工应变委员会,以营业收入除去汽油等必需消耗外,有余各员工按薪额分摊,此项办法本为希冀一面保全事业基础,一面维持员工生活,方谓可以苟安一时”。不料汽油价格连续猛涨,自每加仑187元涨至2690元,行车成本增加十数倍,而营业方面“因时局关系,市面萧条,乘客减少,收入绝无增加可能。每天票款收入不及消耗汽油价之一半,故根本无法维持。而千余员工之工薪工资仍须负担,不得已向市政府提出二项办法,即请求由市政府召集参议会、银行团及工人会等,组织江南汽车公司维持会,以资维持。如办不到,即将市区部分车辆设备机器材料以及员工一并无条件交市府接收。嗣经市政府召集有关方面商讨,佥以营业前途在日前时局之下,既毫无好转可能,而千余员工之负担或维持或遣散皆须大量资金。而银行团对之既无兴趣,市府亦无此大批款项,故二点办法皆不克实施。复经与市府及有关各方商筹,皆感无计可施,最后经市府方面指示,惟有逐步紧缩,先行裁减半数员工约五百人,以轻负担。所需遣散费由市府转请借贷,同时由市府转请政府贷给汽油款,以资维持。晚实逼处此,惟有遵照办理”。市区公共汽车已于本年2月18日因无法维持而停驶,欠发员工薪金及待发遣散费共需1.5亿元,已请求市府借贷。“此项公文已由行政院转财部核办,尚未奉批。而公司方面急如星火,盖员工以薪工无着,生活即将断绝,情绪异常激动,过去已有超越常轨之行动,幸勉为应付未肇意外。此次如再薪工无着且无解决办法,情势必更严重,甚至演出不幸后果,实非过虑。晚受股东及董监诸公之付托,鞠躬尽瘁,不仅不顾危难即牺牲亦不敢惜,但牺牲于事无补,而委曲求全希冀保持之事业基础,亦将无以保全。现在最大关键即在上述之贷款一亿五千万元,如能早日获得,此事即可解决。如被拖延,则预料之危险必不可免,事机急迫万分,不得不恳求先生迅赐函请徐财部长堪(字可亭)俯念公司过去对国家薄有贡献,抗战时曾以汽车二百零一辆应政府征用,迄今未曾偿还。在此公司危急时期特予援助,如数批准照贷以济公司燃眉之急。因此案如照普通手续经过贴放委员会审核,则批准之希望甚微且缓不济急,即使贷到已于事无补。晚至万不得已时,惟有自投治安机关请求保护,届时公司之资产设备均将不堪设想矣。迫切上陈,毋任待命之至”。公司资产以时值计约20亿元以上,不仅足以抵偿贷款,且俟此次风波平息后,“仍可为复兴基础,此则可以上慰二公者也。如蒙允可致函徐部长则请寄至公司(南京中央路五九九号江南汽车公司),由晚持函亲去面交,较为迅妥”。

同年3月28日,吴琢之再函致吴稚晖,请函行政院何应钦院长建议以江南公司车辆贡献政府,员工亦随同服务:“稚晖先生启道,前上廿日函关于公司所遭困难情形,谅蒙洞察,承致函徐部长商请贷款。但该函到时,贷款案已遭中央银行贴放委员会否决,势难挽回。同时因生活指数跳涨,欠工薪及遣散费数愈累愈钜。前函请求之数,已不足解决,故将先生之函保存未投”。嗣经向中央信托局设法贷到5千万元,但因扣除其他银行零星欠款后,只余3千万元。每一员工只能暂发3万元,夫役暂发2万元,即已告罄。“而欠薪未清如故,且因日期拖延,所欠底数更钜,而遣散费未发,又不能止薪,似此愈累愈重,实属危险万分。员工因生计断绝,终日在公司吵闹,晚无法应付,痛苦异常。现虽以最低价格标卖车辆,但仍少受主。晚焦思苦虑认为,最好解决办法,莫如政府接收。盖车辆设备均为国家物力,交通事业亦为政府应维持,由政府接办之后,员工可不致失业,减少社会严重问题”。此项办法,前曾与交通部俞大维部长接洽,原则上已获同意。嗣因时局关系,且俞部长旋即辞职,致无结果。“刻闻政府需要车辆将实施征用,若公司以公司全部车辆贡献政府,员工亦随同服务。既应政府之需,公司亦获解决,实为一举两得之计”。由此,拟请吴稚晖致函何院长,“建议由晚持函趋洽,兹谨将公司情形随缮节略一份附呈,敬祁鉴核,迅赐作函掷下,以解晚燃眉之急,不胜感祷。去函中能将公司对政府过去贡献汽车二百余辆迄未偿还一节提及,俾得引起同情,并恳其批交交通部接办,较为切实,庶可早日解决”。但因国民政府此时已临近崩溃的边缘,因而公司的贷款和维持等计划最终搁浅。

自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江南公司总经理吴琢之苦撑局面,公司在国外4.8万美元存于张静江处。车辆绝大多数已损坏,缺乏材料不能行驶,欠职工工资1.8万(银)元。流动资金已无分文,职工生活无着。吴氏在给公司副经理程学枢的信中曾言:“1949年3、4两月,公司紊乱困难达于顶点,前途希望降至零度。解放之始,困难愈增,厂内物料封锁,员工生活备艰,尤其无谓谣诼,无稽恐怖甚于杯弓蛇影……”4月27日,吴向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报告中再称:“过去因受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及迫害,致公司经济处于山穷水尽地步,因而解放后,本市其他工商业均已欣庆昭苏,而公司经济枯竭,油料用罄,职工700余人欠薪未发,嗷嗷待哺,急迫万分,而车辆均缺胎缺料,必须整修方可使用。服务有心,复业无力,工作停顿,生机断绝……”但因为当时该公司资产性质未定,人民政府不能接管。考虑到当时职工们的生活困境,人民政府即采取临时性补救办法,发给职工们生活救济金(发放大米),工人们拿到救济金后,纷纷表示要整修好车辆,尽快恢复全市公共交通。

南京刚解放时实行军事管制,当时城市的各项生产尚待恢复。而此时江南公司资方代理人吴琢之,由于该公司在解放前已陷困境,董事长远在海外,各董监成员又避走香港、台湾,1949年5月吴氏致函南京市军管会,提出三项意见:(1)要求政府接管,派员负责继续办理;(2)准许变产财产,解散员工;(3)如果以上两项不同意,即请贷款复业,并要军管会贷款4126.6万元(旧币,折合新人民币为10000∶1,下同)以解决公司的困难。市人民政府未立即答复公司所提要求,但虑及公共交通对恢复城市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的作用,决定必须尽快将其恢复。为此,政府除继续对公司职工发放生活救济金外,又对该公司做出三项决定:一是在公司资产性质未确定前,不能接管。二是变卖公司财产与解散员工,这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不合,故政府不能同意。三是政府同意给该公司贷款,扶持其复业但须拟具复业计划呈核。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先后解放,南京与以上各地的交通亟待加强,江南公司如能复业,不仅有利于恢复城市生产和方便人民生活,且公司职工的生活也可得以解决。南京市人民政府将上述决定通知公司后,又由军管会公用事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南京办事处派员组成工作组至江南公司指导复业。随即召开由各方面代表参加的筹备会议,公司总经理在会上介绍了公司拟定的复业计划,并传达军管会的指示,不主张裁员,希望迅速复业;政府把江南公司看作私人资本企业,将协助公司解决困难。会议得出三点结论性意见:一是以不裁员为原则;二是车辆整修越多越好;三是职工待遇问题要量入而出。公司的组织机构先维持原状,职工待遇要按技术标准来分等级,不搞平均主义。汽油材料由公司自己设法解决,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提供贷款1300余元,作为公司复业资金。

至1949年5月31日,江南公司筹备复业,召开有14名职工代表参加的筹备复业会议,南京市军管会公用事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南京办事处代表也参加会议,会议由劳资双方共同讨论研究复业问题,并决定从6月2日开始复工,整修车辆。职工们夜以继日地苦干,在三天内修好20辆客车。6月4日,公司举行复工庆祝大会,当晚又举行文艺晚会,由职工自编自演了一部三幕话剧《天明前后》。5日,江南公司正式复业。这一天恢复行驶的线路有:由建康路至下关火车站的1路公共汽车;由汉中路至孝陵卫的东郊车;由建康路至螺丝桥的西郊车;还有一条由淮海路至湖熟镇的长途汽车。同日,《新华日报》第一版以《人民银行贷款扶助,江南汽车公司今复业》为标题,报道该公司复业的消息。从而,江南公共的汽车终于又在南京市郊区的公路上畅通行驶。

与此同时,南京市军管会扶持私营江南公司复业,并帮助原江南公司遣散职工,组织汽车合作社。但公司复业后,由于所需的汽油、轮胎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来源紧张、价格昂贵,仅汽油耗费一项即占营业收入的80%,加之公司内部机构过于庞大、人浮于事、入不敷出,职工薪金无法解决。1949年7月21日,市军管会正式确认江南公司为“民营企业”后,公司以质押贷款的方式向交通银行又借款1000元,除以400元购买汽油外,其余600元用作补发职工部分欠薪。8月10日,吴琢之又向政府提交一份整理公司计划草案,其要点如下:(1)有计划地整修停驶车辆,使营业车辆从目前的20辆,增加到50辆,营业收入可增加1.5倍。(2)整修柴油车10余辆投入运营,以节约成本,防止汽油来源断绝。(3)暂时对职工的工薪实行区别发放,即对实际参加工作者的工薪,按营业收入与支配比例按期发给;对暂无工作者的工薪,则按有实际工作者所得标准发给半数,以维持基本生活。使公司的收支逐步达到平衡。(4)暂时减低工薪,按分等折实办法计发,即1石(即120市斤)米以内不减,1石米以上八折计发,2石米以上六折计发,3石米以上四折计发,4石米以上二折计发,工薪越高折减越多。公司对职工的欠薪,待收支有余后再行清偿。该草案最后还请求政府成立一个由工商局、市总工会参加的整理委员会,并建议对暂无工作的职工,设立短期训练班。是年9月,市军管会派军代表继续帮助江南公司组织生产,同时政府继续给予贷款,至11月共贷款1亿多元。但是贷款还不能完全解决公司的经济困难,职工们自动提出按原工资实行二、四、六、八折,按工资高低定折扣数领取工资,并主动放弃过去的一些福利津贴,力求企业能保本自给。

斯时,南京公共汽车业共有三家经营:市营南京公共汽车公司、私营江南公司、原江南公司分车遣散的职工组成的汽车合作社。至1949年11月,江南公司又因器材来源困难、价格高而无法维持,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暂行代管。由市军管会派军代表王枫挺兼任公司副经理,吴琢之仍保留经理职务,组织职工生产自救。此前,市人民政府派员对公司资产性质进行调查,发现公司资产中除52%的“官僚资本”外,还有将近半数的私股成分,要实行军事管制当属不妥,决定由政府暂行代管。代管后,市政府不断贷款扶持江南公司营业。1949年6月24日至1950年1月18日,5次贷款共达5.4亿多元(旧人民币)。上述情事诚如该公司档案载,“虽有人以为,公司系官僚资本,甚或系豪门资本,在公司立场,固毋庸自辩。在解放军主管部门公正之观察下,自必有真理之判断。惟公司竞以发展交通,服务人民为宗旨,现在规模尚具设备尚全,今后在发展民族工商业政策之下,必能发挥更大效果为人民服务,此固公司股东暨职工所切望者也”。

江南公司被代管后,南京市人民政府即发布一项公告,当时提出的经营方针是:“精打细算,降低成本达到保本自给”,并以此教育职工认清前途,努力克服困难。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继续补助救济,发放救济粮,以安定人心;二是发动职工生产自救,当时提出要争取在半年内生产自救的口号;三是精简机构,减少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四是建立工会、党组织。虽然1949年仍亏损91825元,但克服许多困难,树立起信心。是年年底,江南公司营业车辆由复业初的25辆,增加到62辆,市郊区路线有4条,全长44公里。由此,在人民政府和军代表的帮助下,在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该公司业务逐渐恢复进而好转,直至成为公私合营的规模化的交通运输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