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向超市的原生态羊肉:哈密天马商场萨尔乔克乡可追溯供应链

走向超市的原生态羊肉:哈密天马商场萨尔乔克乡可追溯供应链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7月20日,第一批60只羔羊送往天马商场的三个门店,拉开了萨尔乔克乡可追溯原生态羊肉供应哈密市场的序幕。哈密天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哈密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萨尔乔克乡打造可追溯放心羊生产基地。羊肉追溯体系的建设,使整个环节标准化,让当地群众的羊肉直入超市,身价大增。

走向超市的原生态羊肉:哈密天马商场萨尔乔克乡可追溯供应链

卡克巴提·奴尔木汗住在萨尔乔克乡苏吉西村。在哈萨克语里,“萨尔乔克”的意思是“黄色的山”。海拔2500米到3000米的巴里坤山,东高西低。这里雨量充沛,牧草丰茂,是良好的夏季牧场。过去的很多年里,卡克巴提·奴尔木汗的祖父、父亲和乡亲们一起,在巴里坤山西南部这土黄色的山野上搭建毡房,放牧牛羊,过着自给自足却始终不富裕的生活。

卡克巴提·奴尔木汗(中)在照顾羊群

父亲去世早,卡克巴提·奴尔木汗初中毕业后,就接过父亲手中的羊鞭,开始像个大人那样帮助母亲谋划一年的生活。在以牧为主的萨尔乔克乡,羊群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他赶着那些羊群年复一年行走在牧场上,一直走到36岁。

36岁这年,卡克巴提·奴尔木汗的放牧收入达到了他们家的“历史新高”,坐在装修一新的富民安居房里,卡克巴提·奴尔木汗掰着手指算了一笔家庭收入账,“今年我一共卖了65只大羊,一只1200元;卖了23只当年的羊娃子,每只850元。光卖羊就有了将近十万块钱的收入。工作队帮我们联系,这些羊全部直接卖到了大城市的大超市,因为都是经过品种改良的羊,产肉多,肉质好,每只羊比以前平均能多卖出200元左右。”

卡克巴提·奴尔木汗(左二)接受采访

他给我们每人倒上一碗奶茶,继续聊,“我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生病,干不了重活,两年时间几乎没有收入,都是政府和亲戚朋友帮我渡过难关的。躺着吃饭的滋味不好受,现在,我能干了,我就得好好干,这样,我高兴,我的老婆高兴,我的孩子们都高兴。”

不愿意“躺着吃饭”的卡克巴提·奴尔木汗自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让明年的收入能再翻一番。他信心满满地说:“我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这些钱我不能乱花,我要留着再多买些生产母羊,明年我要争取卖出200只羊。”

这种底气,源自于萨尔乔克乡党委政府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近年来对当地群众发展现代牧业的引领和支持。

苏吉西村位于巴里坤县城以西40公里处,天然草场辽阔,牧草肥美。近年来,在萨尔乔克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当地畜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增收效果明显,农牧民群众高兴地说,“好政策加上好干部,我们也能靠养殖发‘羊’财”。

哈密农业农村局驻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苏吉西村“访惠聚”工作队入驻后,积极和乡党委政府对接,走访群众,了解制约苏吉西村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他们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辗转于哈密各养殖场、屠宰点,多方考察调研,结合苏吉西村的现状,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确定以产业化思维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针对苏吉西村实际情况,工作队大胆探索,引导村民组织起来,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牧民的羊只,育肥后出售。育肥后每只羊平均增重3公斤,仅育肥就实现增收3万多元。

当地群众之前一直饲养的哈萨克土种羊,都是大尾巴羊。卡克巴提·奴尔木汗说,那种大尾巴羊在市场上不好销售,因为尾巴油脂就有4公斤左右,顾客都不太愿意要,很多时候他们只能自己留下来用作烹炸包尔萨克(一种哈萨克族食品)的油料。

“访惠聚”工作队走访群众(www.zuozong.com)

卡克巴提·奴尔木汗(左一)给羊称重

工作队入驻后,根据市场需求,在农牧民群众中广泛宣传产业发展、良种先行的道理,并做好杂交改良示范,用国外优质肉羊萨福克、杜泊等品种为父本,免费改良本地土种羊,不断提高农牧民养殖效益,让实现牧民养羊效益最大化。2018年改良本地土种羊1700多只,新增收入30万元,人均增收150元,极大地调动了牧民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促进了苏吉西村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了农牧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美丽的苏吉草原辽阔无垠,生态良好,优质牧草和多种野生植物让这里产出的原生态羊深受消费者青睐。在这之前,牧民卖羊的途径主要依靠羊贩子上门收购,降级压价,无序竞争,高品质好羊却卖不上好价钱。

工作队为帮助牧民掌握羊肉销售主动权,扭转被动销售、受制于人的现状,借助行业优势,依托哈密市农业农村局畜产品溯源系统,和天马商场建立羊肉购销关系。天马商场以高于市场3元的价格购买苏吉西村可溯源高质量羊肉,每只羊又可增收50元。2018年7月20日,第一批60只羔羊送往天马商场的三个门店,拉开了萨尔乔克乡可追溯原生态羊肉供应哈密市场的序幕。

工作队第一书记马春江介绍说,建立和运行肉品可追溯体系,相当于在流通环节安了一道“安全阀”。有了这个追溯体系,消费者在购买羊肉的同时,也就自动获得了与之相关的肉品信息。要想知道其肉品是来自什么地方、属于什么品种、是否经过检验等等,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样就可以使羊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监管有依据、责任可追究成为现实。这就意味着,如果哪一块肉出了问题,消费者都能够利用二维码追溯到这块肉从出生牧场,到加工,再到运输等任意环节的责任方。

“访惠聚”工作队与卡克巴提·奴尔木汗(右)讨论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

天马商场的优质生态羊

消费者通过手机扫一扫了解生态羊信息

可追溯的生态羊肉一经投放市场,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哈密天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哈密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萨尔乔克乡打造可追溯放心羊生产基地。“访惠聚”工作为每只羔羊佩戴一个“身份证”——含电子芯片的耳标,并通过专业手持终端实时上传羔羊的相关信息至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平台。这样一来,只需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羊的品种、年龄、生长方式以及出自于哪家牧户等全部信息。

羊肉追溯体系的建设,使整个环节标准化,让当地群众的羊肉直入超市,身价大增。祖祖辈辈依循传统模式放牧的当地群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鼓了钱包,增了信心。依靠养殖发“羊”财,圆了牧民的致富梦。

顾客扫码查验到的生态羊产品供应链溯源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