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指南针的历史发展及应用

我国指南针的历史发展及应用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南针发明以后,被广泛地使用于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和航海事业等方面,而在航海事业中作用最大,应用最广。平时主要靠辨认日月星辰来导航,特殊气候下再使用指南针,这种状况,反映出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早期阶段。虽然西方使用旱罗盘比我国早,但指南针却是我国发明后再传入西方的。我国的指南针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在此基础上,西方才发明出了旱罗盘装置。

我国指南针的历史发展及应用

指南针发明以后,被广泛地使用于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和航海事业等方面,而在航海事业中作用最大,应用最广。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与朝鲜、日本有了海上往来,隋唐五代时期,更与阿拉伯各国开展了海上贸易活动。但当时都还只是靠辨认日月星辰来确定航向,而一旦天气阴晦,便束手无策,只好停船待晴。这种状况,至少在唐代还是如此。宋代以后,我国海上交通得到迅速发展,常常派出庞大的船队往返于南太平洋印度洋上,这和罗盘的使用有关。北宋朱緒在《萍洲可谈》一书中记述道:“舟师认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平时主要靠辨认日月星辰来导航,特殊气候下再使用指南针,这种状况,反映出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早期阶段。到了元代,人们已经不论阴晴,都用指南针来导航,而且,这时的海上航行还发明了罗盘针路。罗盘针路是根据实践中的记录,把每到一地的针位固定下来,一一标出,例如当时海船从温州开航,就“行丁未针”。罗盘针路的发明,使一路航线一目了然,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是靠了指南针罗盘的科学保证,才出现了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大规模远航,乃至西方哥伦布和麦哲仑的环球航行。指南针对于近现代航海业的发展,就象火药对于近现代武器的发展一样,具有奠基的作用。

旱罗盘的使用,西方要比我国早。在十六世纪,欧洲航海罗盘开始使用一种称为“万向支架”的常平架(类以于我国古代“被中香炉”的支架装置),它由两个铜圈组成,两圈的直径略有差别,使小圈正好内切于大圈,而且用枢轴把它们联结起来,旱罗盘就挂内圈中,不论船体怎么摆动,旱罗盘始终能保持水平位置。虽然西方使用旱罗盘比我国早,但指南针却是我国发明后再传入西方的。我国的指南针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在此基础上,西方才发明出了旱罗盘装置。

(吴修艺)(www.zuozong.com)

摘自《中国文化史三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