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得益彰:蔺相如与廉颇的官位之争以及《新青年》的创办

相得益彰:蔺相如与廉颇的官位之争以及《新青年》的创办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大将军廉颇久经沙场,有保家卫国之功,但官位却在蔺相如之下。人们都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自己也觉得很得意。品格传承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915年,经历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救中国、建共和,首先要进行思想革命”,于是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到北京。

相得益彰:蔺相如与廉颇的官位之争以及《新青年》的创办

经典诵读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故耳齐则聪,目齐则明,心齐则一。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明·刘基《郁离子》

品格故事

将相和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奉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后来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在宴会上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大将军廉颇久经沙场,有保家卫国之功,但官位却在蔺相如之下。为此,他十分不满,常常说道:“我作为赵国的将军,立有赫赫战功,都是用命拼出来的。而他蔺相如动动舌头,靠着能说会道的一张嘴,只不过立了那么一点点所谓的功劳,怎么就能爬到我的头上来?何况他原本还是个平民,这简直是对我的侮辱!”不仅如此,廉颇还到处扬言说:“只要让我遇见蔺相如,我一定要好好地和他理论一番,一定要说得他体无完肤、无地自容。”

蔺相如听说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尽可能地回避廉颇,就算在上朝时也是如此。有一次,蔺相如在外出回来的途中远远地看见了廉颇,于是命令随从把马车掉转回头。人们都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自己也觉得很得意。

蔺相如的门客感到这样很憋屈,一起向蔺相如谏言说:“您与廉颇同朝为官,官位比他还略高一点,他却口出恶言中伤您。而您却处处退让,一点原则和是非都没有了,难道您就这么怕他吗?我们之所以前来投奔您,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德行。而您现在却这样胆怯,那我们还是走吧!”(www.zuozong.com)

蔺相如听后,拦住他们,问:“大家认为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

门客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廉将军当然比不过秦王。”

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霸道的人,我都敢在朝廷上大声呵斥他,与他的群臣舌战。虽然我没有什么天大的本领,但我难道真的会怕廉将军吗?秦国那样强大,之所以还不敢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我和廉将军相斗,岂不是让外人有了可乘之机?万不能为了个人的私怨而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才如此忍让。”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静心思索,感到自己的狭隘险些误了国家大事。于是,他脱下引以为傲的战袍铠甲,背上带刺的荆棘,到蔺相如的府上去请罪。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而来,也深受感动,连忙热情迎接,化解了矛盾。从此以后,他们俩彼此包容,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着赵国。

人和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分歧,但我们不能因为有矛盾就彼此攻击、互不服气,而应有求同存异的包容之心,唯此才能齐心协力、共同前行。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团队也罢,没有和谐与团结就办不成事,也办不好事。

品格传承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915年,经历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救中国、建共和,首先要进行思想革命”,于是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他自己写稿、自己编辑,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向旧的封建思想宣战,《新青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向他靠拢。

1917年,陈独秀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到北京。随着《新青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们纷纷加入《新青年》陈营,《新青年》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热潮,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