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青树上的铜钟响彻边疆小学

大青树上的铜钟响彻边疆小学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这句话作为第二自然段,一是用声音连接画面,巧妙过渡到下文上课的情景;二是写出了边疆小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三是拟声词给人以自然、悦耳之感。

大青树上的铜钟响彻边疆小学

1.在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细心体会的方法,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新鲜感具体体现在哪儿,感悟表达特色,朗读丰富积累。

2.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选择一个场景(具体地点和时间的情景),对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

板块四:品读文字,体会新鲜感,感受语言魅力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把自己觉得写得有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与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有意思。

2.组织班级交流,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内化语言。

在整个文本语境中,在联系中,通过具体词句的品读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新鲜感的词句”既是指自己觉得新鲜的词句,也是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表达方式巧妙,表达效果明显的词句。

预设(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上,从一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德昂族的。

读着这句话,就像眼前出现了流动的画面。从三个“从”、三个“有”、一个“还有”,感受这句话的节奏感。通过多个学生的合作朗读感受这种节奏感和丰富的画面感。

预设(2)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这句话作为第二自然段,一是用声音连接画面,巧妙过渡到下文上课的情景;二是写出了边疆小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三是拟声词给人以自然、悦耳之感。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读出钟声的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钟声的自然、悦耳、悠扬;师生合作读,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教师接着读下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感受过渡的巧妙。

预设(3)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www.zuozong.com)

大家朗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可以调换这两句话的顺序,引导学生体会两句话的关系,从而感受到这样写的妙处。

预设(4)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为什么文章最后写到“古老的铜钟”“大青树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不用做分析解释,引导学生抓住“古老”“粗壮”“洁白”等词和省略号,边读边想象诗意的画面,边读边联想“上学时”“上课时”“下课时”的情景(省略号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这两句特别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这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赞美和喜爱。

3.师生合作,美读全文。

4.摘录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到笔记本上。

板块五: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1.谈话: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2.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习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习、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习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