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传说 (一)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释迦活佛得了重病,各处佛爷为他念经,所有信徒为他烧香,全部神医为他诊治,但都不见效。傣历正月初三那天,观世音在活佛身上洒了一些洁净的圣水,他的病才治好了。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好日子,每年傣历新年期间,人们都要给佛爷泼洒洁净的水,并互相泼水祝福,以清除身上的病魔,祈求在新的一年内能免受灾难。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224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泼水节的传说 (二)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德昂族刚诞生时,不会料理自己的生产、生活大事,为了帮助他们,经过天神同意,佛祖变成一位佛爷,从天上来到人间。他独自住在奘房里。可他在人间的事还没办完,天神就召他回宫。为了表示对佛祖的怀念,德昂人照着奘房的式样,就地盖起了风格别致的凉亭,并将佛祖的佛像置于亭子正中。凉亭盖好后,德昂人赶了三天三夜大摆,并给佛像泼水三天。从此以后,德昂族年年都要泼水三天,逐渐形成了泼水节。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58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泼水节的传说 (三)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天宫里的几个仙女羡慕人间的美好生活,趁人们歇息之机,悄悄来到人间玩耍。一次,她们在河中洗澡,不慎被一个德昂人发现。她们含羞穿衣后,返回天宫;临行前,告诉人们,若思念她们,可为她们塑像,并于每年的清明节后给塑像洗澡。从此,德昂人年年都要举行泼水节。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14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泼水节的传说 (四)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位精明能干的天神,名叫阿郎。成仙前他在人间,年轻时便病故,尸体眼看要发臭。天降下大雨,洗刷他的尸体。村民们考虑到,若洗过尸体的污水流进水井、水沟里,就不能饮用,他们从芒市河汲水将阿郎尸体洗净,尸体便没发臭。从此,德昂人每年都要互相泼水,认为只有这样,在新的一年内才不会生病。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112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泼水节的传说 (五)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经常打骂自己母亲的德昂族男人,有一天他上山干活,看见一只羽毛刚丰满的小乌鸦来回找虫子喂一只又老又瘦的乌鸦,便非常感动,决心今后要好好服侍自己的母亲。就在这时候,又病又饿的母亲摸着路给他送饭来了。他赶忙跑来迎接。当母亲听到他的脚步声时,怕再次受到打骂,就撞死在路旁的大树上。男子悔恨不已。他砍倒大树,用树干刻成母亲的像供在家里。后来,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他都要上山采来锥栗树花枝,蘸着从山沟里背来的清水洗木像。据说,德昂族过用竹篮背水、用花枝蘸水互洒、为老人洗手洗脸的泼水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42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泼水节的传说 (六)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蛮荒时代,天王让四个天神制定节令。可天神们制定的节令始终和实际的气象不符。天王很生气,就命四个天神的十二位妻子把丈夫的头砍下来。谁知四个天神的头被砍下来后,一碰到地面就喷出火来。十二位女子没有办法把火扑灭,只好轮流抱着天神们的头,每人抱一天,十二天一轮。因为天神的头被砍下来的时候,血流得太多,天王可怜他们,就叫他们的妻子轮流去洗头上的血污。所以每年的清明节后第七天,德昂族都要给四位天神泼水,帮他们洗去血污,为他们祈求吉祥。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86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不献坟的传说 德昂族风俗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潞西市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很早的时候,一位财主的儿子死了。财主非常伤心,就在离家较远的地方盖了一座华丽的大房子,把儿子的尸体放进去,每天派长工送三次饭来献坟。三年后的一天晚上,长工在路上突遇大雨,山涧的水猛涨。他无法渡过去。他正为无法献坟而心焦时,看见五位老佛爷路过,便将饭虔诚地献给了他们。当天晚上,儿子托梦给财主,责怪自己离家三年,怎么直到今天才吃到家里送的饭。财主便对长工起了疑心。第二天,他到大房子旁一看,却见三年来送给儿子的饭堆成了山。长工将昨晚的事如实说了,财主听后不禁感叹:“献坟不如献佛!”从此,德昂族便有了死后不认坟,也从来不献坟的习俗。李连成讲述,赵洪顺记录。收入《崩龙族文学作品选》,32开,2页,1 300字,德宏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海涛)
雷弄山的儿女 德昂族迁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德昂族的第一个男始祖叫“德昂”。大约一千年前,他随彝王打仗,离开了安佤和兴威,迁到瑞丽的雷弄寨。他在雷弄山开荒种地,发明了种茶技术,还把这种技术传给其他民族。后来,德昂族的人口不断增加,他们又从雷弄搬到了勐卯镇,在那里开垦田地种水稻。德昂族在勐卯坝更加六畜兴旺,当地的掸人官家红了眼,就联合汉人前来挑战。德昂族被打败了,只得四处逃亡,有的逃上了潞西的三台山,有的逃回了雷弄山。佚名讲述,尼嘎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16开,3页,4 000字,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5年编印。(海涛)
迁徙 德昂族迁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潞西市部分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很早的时候,德昂族居住在缅甸境内一个名叫“大山”的地方,当时那里有三万个德昂族寨子。它们紧连成一片,猫在村寨的屋顶上跳来跳去根本不会着地,牛出了圈门找不着回来的路,老太婆出门后也经常回不了自己的家。当地一些做官的看见德昂人种的茶叶很好卖,眼红了,就想占领这块地盘。德昂人不答应,双方之间便发生了一场战争。德昂人战败,他们所有的村寨都被烧光,只好迁到我国德宏一带。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300字。(海涛)
德昂族为什么住得那么分散 德昂族迁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潞西市部分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在迁徙过程中,德昂族曾约定,走在前面的人砍倒路边的芭蕉树,后面的人以此为记号跟着走。但是路途常常很艰险,还时常有异族兵马来骚扰,所以迁徙的队伍前后距离拉得很长。砍倒的芭蕉已经长出来了,可后面的人还没有赶到,他们迷路了,只好四处居住。这就是德昂族居住区比较分散的原因。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200字。(海涛)
陇川的砖瓦 德昂族迁徙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陇川县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在陇川城城北面的一些山坳,曾经是德昂人烧制砖瓦的地方。有些窑里的砖瓦都已烧好了,但因突发事件,烧窑人被迫离开这里。他们走时,仓促得连这些砖瓦都来不及取出。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250字。(海涛)
德昂王的传说 (一)德昂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潞西市部分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发现一条从天上掉下来的腰带,便把它系在自己身上。他便变成了德昂族的王子。王子骑的是一匹龙马,凡龙马碰上的敌人,都会自己死掉。有一次,王子吃了干鱼,那条腰带就失去神性。不久,他被敌人抓去杀了。他死后,德昂族的势力衰弱了。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360字。(海涛)
德昂王的传说 (二)德昂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潞西市部分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德昂王之所以能率领本族人员打败敌军,靠的是一面大鼓。后来,敌军派人把这面大鼓偷走了。由于大鼓不在,德昂人就没法集中起来对付敌兵,所以被打败了。不久德昂王被杀死,尸体扔进江里漂走了。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210字。(海涛)(www.zuozong.com)
老将军的传说 德昂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部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绰号叫“老将军”的波朗、波浪两兄弟各自率领一些德昂人与傣族土司作战。后来,土司用计离间两兄弟,波浪兵败,率人撤到一个叫“大山”的地方去了;而波朗被抓,土司把他烧死了。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230字。(海涛)
诸葛亮的传说 (一)德昂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部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当年诸葛亮率兵进入滇西后,误入敌阵,后幸得一位名叫阿若的德昂族姑娘相救。两个人萌生了爱情。后来,诸葛亮又率兵征战去了。临走时,作为信物,诸葛亮把自己的帽子留给阿若。从此以后,德昂族总说他们的房子是诸葛亮的帽子变的。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320字。(海涛)
诸葛亮的传说 (二)德昂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部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德昂族曾同诸葛亮的部队交战。诸葛亮下令放火烧林,躲在里面的德昂人终于败在蜀军的手下。仗打完后,活下来的德昂族男子几乎没有不负伤的,那些去扶他们回家的妇女身上也有不少血迹。据说,德昂族现在的服装,不论男女均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调,就是由此而来;黑色是被烟熏的,红色则是血染成的。佚名讲述,郑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3年第1期,16开,1页,320字。(海涛)
茶叶的传说 德昂族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相亲相爱,人们非常羡慕他们。不幸妻子早亡,丈夫非常伤心,每天都要到她的坟上去看望。丈夫的思念之情,被亡妻的灵魂知道了,于是托梦给他:她的坟头上将会长出一棵小树,把树上的叶子摘下来泡水喝;喝到树叶的味道,就等于她天天陪伴在身边。丈夫依梦中所说,把坟上的树叶摘下冲泡,喝进嘴里后不断溢出甘甜的味道。为纪念妻子,他把这棵树结的籽种下一大片,第二年摘下许多叶子,把它们制成干叶片,除自己留下一部分外,还送给乡亲们泡水喝。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德昂族家家种茶,人人饮茶。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谷子的传说 德昂族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古代有一位德昂族老人,一天看见雀屎上长出谷子,受此启发,他开始在地上种谷子。后来,他的儿子在拖树木的大象所走过的地方,发现树木的枝丫把地划出一道道小沟,便琢磨出用木头做成犁、用动物来拉犁的耕作方法。佚名讲述,杨忠德记录。载《山茶》杂志1990年第5期,16开,1页,300字。(海涛)
德昂族过去为什么没有文字 德昂族文字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是一条老黑龙背他们过的江。老黑龙请孙悟空帮忙问问神仙,自己还能活多少年。几年后,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又请老黑龙帮忙过江。老黑龙发现孙悟空忘了当年所托之事,一气之下,把四人连人带经书全翻到江里去了。师徒四人爬上岸来,将被弄湿的经书摆在江边沙滩上一本一本地翻晒。这时有一头老牛在旁边吃草,无意中把其中的一本经书吃到肚子里去了。那是记有德昂族文字的经书,因此后来德昂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只好和傣家人商量,借用傣文来传情记事。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德昂人为什么那么穷 德昂族生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有一次神仙通知人们去领钱,其他民族都准备了又大又牢靠的箩筐,唯有德昂人随便抓个上面布满洞的背箩。结果德昂族领到的钱都在路上漏掉了,所以后来他们很贫穷。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14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德昂族人的纺织 德昂族生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天神向各民族传授纺织技术,每个民族都派了最聪明的人去虚心学习。可德昂族派去的人拿着一根丝瓜瓤对天神说:“我们不用学了,我们的纺织技术就在这当中。”结果,后来其他民族的纺织技术不断进步,唯有德昂人仍以自己祖宗传下来的方式织筒裙,用藤篾腰箍来装饰妇女。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17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为什么德昂族盖房子用草片 德昂族生活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陇川县部分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古老的时候,德昂族不知道如何建房。有人见草晒黄了不会烂掉,便将草做成草片,搭成棚子,既能遮阳,又能挡雨。后来,有人砍来竹子和树木,将它们立起来,把做好的草片整齐地放在上面并捆扎好,人可以住在里面。德昂族用草片盖屋顶的方法,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板相讲述,段庆国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00字,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5年编印。(海涛)
德昂族妇女的衣裙为什么镶红边 德昂族服饰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陇川县部分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德昂族女人穿的都是黑色衣服,没有明显的标志,在战争中常常被自己人误杀。这样下来,德昂族女人越来越少,氏族有灭绝的危险。后来,一位德昂族女首领将一块红布缝制在衣裙边上,这样既方便识别敌我,又增添了衣服的美观。天长日久,德昂族妇女在衣裙上镶红边成了一种习俗被传了下来。板相讲述,段庆国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20字,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5年编印。(海涛)
水鼓的传说 德昂族乐器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区。讲述的是:古时候,一个怪物抢走了一位姑娘,并把她变成一个鲜艳的果子。姑娘的情人奋力直追,却被一条大江挡住去路。大家想帮他搭一座大桥。但不知何故,人们一连搭了三次,但桥都垮了。后来,他们发现是桥墩下一只大螃蟹在捣乱,便将它捉上岸来,剥了皮,把肉吃了;然后把它的皮晒在树上,有人未等皮晒干就敲打它,刚一敲就发出了“乒乒乓乓”的声音。大桥终于搭好了,小伙子在众人的帮助下打败了怪物,夺回果子。后人用一种空心树制成鼓身,将大螃蟹皮蒙在上面,制成了水鼓。佚名讲述,黄光成记录。收入《德昂族文学简史》,32开,1页,47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