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腾崇拜:花山岩画中的蛙神崇拜与骆越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图腾崇拜:花山岩画中的蛙神崇拜与骆越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从形态学上看,把花山岩画中“两手曲肘上举,双脚平蹲,屈膝向下”的人物形象称作“蛙形人”,又联想到壮族先民骆越人的宗教信仰中有蛙神崇拜的特点,便可以推断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图像确实有可能与骆越人的图腾崇拜有关,即蛙神崇拜。其实这些活动除了具有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的含义外,还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

图腾崇拜:花山岩画中的蛙神崇拜与骆越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图4-8 如今在左江流域民间祭祀仪式中出现的代表先人形象的红色纸人

在花山岩画中,所有的正身人像、侧身人像都呈现为同一种姿势——两手曲肘上举,双脚平蹲,屈膝向下,姿势形似青蛙跳跃。

目前,关于花山岩画人物图像符号的意义讨论,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正身人像属于权贵者,侧身人像属于群众。正身人像最高大伟岸的为身份等级最高者,其周围拥戴了许多群众,这个场面应该为祭祀活动的场面。

第二种观点认为正身人像是巫师或祭祀的神职人员,侧身人像是巫师领导下的参与巫术活动的人们。

第三种观点认为正身人像是祖先或神灵的形象,侧身人像是在祭祀活动中拥戴祖先神灵的欢呼雀跃的人们。

第四种观点认为出现于画面中的所有人都是祈祷者,他们扮成“蛙形人”,以祭祀舞蹈的方式,对他们的崇拜对象蛙神跳着赞美的娱神之舞。人群中间的正身人像或是王,或是巫师,他们扮成蛙神接受人们的拥戴与赞美。

由以上归纳可以知道,尽管今天我们对花山岩画中人物图像的内容与指向还有争议,但是研究者们都认同花山岩画所表现的主题是一个群体性的祭祀场面。

如果我们从形态学上看,把花山岩画中“两手曲肘上举,双脚平蹲,屈膝向下”的人物形象称作“蛙形人”(图4-9),又联想到壮族先民骆越人的宗教信仰中有蛙神崇拜的特点,便可以推断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图像确实有可能与骆越人的图腾崇拜有关,即蛙神崇拜。

直到今天,在部分壮族地区还流行有祭祀蛙神的古老节日——蚂节。在壮族民间传说中,人们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而青蛙(图4-10)在方言里称为“蚂”。

图4-9 岩画中的“蛙形人”

图4-10 青蛙

节是广西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天峨、南丹等地壮族民间流行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祭祀蚂来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节活动时间多从每年的正月初一或初二开始,结束时间各地不尽相同,最早的在正月鼠日,最晚的则要延迟至农历二月初二。其间,经历找蚂、祭蚂、抬蚂棺到各家各户送祝福、唱蚂歌、孝蚂、葬蚂等主要程序或仪式。

关于蚂节的起源,民间故事说道: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人,家住池塘边,因嫌蚂日夜欢叫不得安睡,就将烧开了的水倒入池塘里烫死蚂,侥幸活下来的蚂就上天告状,雷公即令干旱三年,以惩罚人间。

壮族始祖布洛陀为拯救子民,责令人们以厚礼埋葬和祭祀蚂,以祈求雷公的宽恕,赐予人间风调雨顺。人们听了布洛陀的话,从此每年都祭祀蚂

因此,现在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蚂(图4-11)。据说,先找到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郎”。“蚂郎”披上彩带,成为该年蚂节活动的首领。

图4-11 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到田间找蚂

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的喜讯。人们把这只蚂接回村,放入花轿中。白天人们抬着蚂游村,向每家每户送祝福;晚上,则抬到蚂亭下,为蚂守灵。另外,在蚂节上,人们还有戴着傩面具祭祀蚂、跳蚂舞、插秧舞和唱蚂歌等活动(图4-12至图4-18)。

图4-12 人们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抬蚂走村串寨,到各家各户送祝福,祝福主人家来年丰收、平安吉祥

图4-13 在祭蚂亭里,祭师跳起蚂舞(www.zuozong.com)

图4-14 把蚂请到田间,祭祀蚂

图4-15 模仿蚂在田间跳跃,演绎蛙神来到人间为人们报雨造福

图4-16 姑娘们跳起插秧舞,祈祷丰收

图4-17 用长竹竿在田间为蚂立起长幡,幡顶挂着蚂画像,祈求风调雨顺。长幡是架向天上、沟通天地万物的“桥”。看长幡高飘方向,可预测年景

图4-18 蚂节上用的傩面具

壮族习惯以歌代言,在节日期间,经常唱起山歌,把自己心中的祈愿向蛙神倾诉(图4-19至图4-20)。正如山歌所唱道:

大年初一敲铜鼓,请来蚂同过年。

请它坐上大花轿,全村男女庆新年

游村三十日,欢乐三十天。

请得千人来送葬,请得万人来联欢。

从此年年降喜雨,从此月月雨绵绵。

人畜安宁五谷丰,欢乐歌舞落人间。

举行蚂节是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六畜兴旺。因此,除了祈求上天适时降雨,还必须使地上的那些妖魔鬼怪远离村寨,鸟兽害虫远离田野。要实现这些愿望,就得祈求蚂神。蚂神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地上的妖魔鬼怪、鸟兽百虫都惧怕它。红水河沿岸流传的《蛙王的故事》,说蛙王带兵出征,“拿着铜鼓、环首刀和宝剑,骑着水牛去同蛮王作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人们对它十分崇拜。蚂舞的内容主要是祭祀蚂神,表现蚂神领兵征战和农业生产的劳动过程。

图4-19 老人们唱起祈愿丰收的蚂

图4-20 蚂节期间,人们通宵达旦对山歌

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节便进入高潮。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蚂下葬的地方,打开去年葬蛙的宝棺,如果蚂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当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鸣,同声欢呼。如果蚂的骨头呈灰色或黑色,便表示当年年景不好,于是人们就烧香祈求消灾降福。接着,举行新蚂的下葬仪式(图4-21)。葬礼之后,男女老少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送蚂灵魂上天。这一夜,人们尽情狂欢,通宵达旦。

图4-21 抬蚂棺出殡,由师公举行蛋卜祭事,葬蚂

据不完全统计,红水河流域自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至天峨县芭暮乡河段,1950年以前经常使用的葬蛙场地(即蚂墓地,一个蚂墓地固定为一个村或数村所有)达100余处,东兰县仅大同一个乡,葬蛙场地就达33处之多。

节的祭祀活动以蚂为中心展开:跳蚂舞、给蚂供五色糯米饭、米酒和红色鸡蛋。其实这些活动除了具有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的含义外,还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最明显的是,广西天峨县云榜村的蚂节在葬蚂时,将蛙棺放在一座石雕青蛙塑像底座下面。这座蛙态人型的雕像,是个女性的塑像,壮语称其为“雅圭”,即“蛙婆”之意。这只蛙婆像一个丰乳鼓腹的孕妇形象,蛙棺放在蛙婆塑像底座下面,是祈求生育繁盛之愿,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