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年级上册教材全解全析:27*故事二则,自己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四年级上册教材全解全析:27*故事二则,自己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点)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常寄生在人和猪、牛等身体上,吸食血液,能传染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疾病。扁鹊推断蔡桓侯有病的语气诚恳,带有劝慰之意,希望其尽早医治。写扁鹊屡次劝告蔡桓侯医治,但蔡桓侯丝毫不相信。纪昌学射①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这几句语言描写表现了飞卫是一位要求严格的老师。

四年级上册教材全解全析:27*故事二则,自己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写了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最后无药可医。 《纪昌学射》写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 飞卫让他练眼力,纪昌都照做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认识7 个生字。 (重点)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难点)

①拜见: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

②据:按照,依据。

③恐怕:表示估计,担心。

④左右:身边跟随的人。

⑤加深:加大深度,变得更深。

⑥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意见或态度(多用于否定式)。

肠胃:肠和胃,指人的消化系统

⑧连忙:赶快,急忙。

⑨退:退出。

⑩掉头:转回头。

⑪敷:搽上,涂上。

⑫剂: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

⑬汤药:中医指用水煎服的药物。

⑭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⑮请求: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⑯浑身:全身。

⑰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⑱请教:请求指教。

⑲功夫:文中指学习射箭要花时间,在练习眼力上应做的努力。

近义词

恐怕——只怕 高明——高超 拜见——拜访 连忙——急忙

目标——目的 成绩——成就 满意——满足 赶紧——赶快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一声不响——一声不吭

反义词

模糊——清楚 成功——失败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扁鹊治病

①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拜见国君。 写扁鹊去拜见国君蔡桓侯。

②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句解:“小病”说明病情很轻,很容易医治,同时点明了不治的后果。 扁鹊推断蔡桓侯有病的语气诚恳,带有劝慰之意,希望其尽早医治。 表现了扁鹊虽然医术高超,但说话留有余地,为人比较谦逊。]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句解:“很好”说明蔡桓侯盲目自信,同时也说明蔡桓侯还没有觉察出自己的病,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句解:蔡桓侯不仅不相信扁鹊的话,还讽刺医生,言语中流露出对扁鹊的不满,他的态度为下文身亡埋下伏笔。]

③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句解:“又”突出扁鹊对蔡桓侯的病情记挂于心,第二次劝其医治,“皮肉之间”较第一次“皮肤上”有了发展,但还是有办法治疗的,并且再次点明了不治的后果。]蔡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解:“很不高兴”“没有理睬”说明蔡桓侯对扁鹊的劝告有些不耐烦,态度比第一次更加冷淡。]扁鹊又退了出去。 [句解:这是第二次被拒绝,扁鹊无奈,只好退下。]

④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句解:“肠胃”一词说明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作为一名医生,在遭到两次拒绝后,仍然苦口婆心地劝告,表现出扁鹊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病人高度负责。]蔡桓侯听了非常不高兴。 [句解:“不高兴”的前面用“非常”修饰,表现了蔡桓侯的态度比前两次更糟,表现了他讳疾忌医的愚蠢。]扁鹊连忙退了出去。 [句解:“连忙”说明扁鹊很知趣。]

⑤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句解:第四次没有劝告,“掉头跑了”设置了悬念:为什么不劝告了呢?]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蔡桓侯,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上,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句解:“病在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照应了上文,这些都有治疗的办法,同时说明了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扁鹊对此十分了解,足见其医术高明。]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句解:“深入骨髓”“不再请求”两个词说明蔡桓侯的病已无法医治,解开了扁鹊掉头就跑的悬念。]

第二部分(第2 -5 自然段):屡次劝医。 写扁鹊屡次劝告蔡桓侯医治,但蔡桓侯丝毫不相信。

⑥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侯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句解:扁鹊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逃往秦国。]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第三部分(第6 自然段):并重身亡。 写蔡桓侯不听扁鹊的建议,最后病死了。

纪昌学射

①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句解:交代了主要人物纪昌、飞卫和故事的起因。 “想学习”“请教”表现了纪昌的好学和虚心。](www.zuozong.com)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纪昌学射。 写纪昌想向飞卫学习射箭。

启发:①学习任何技艺,都要有恒心和毅力;②学习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③学习本领与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③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 [句解:“很满意”表现了纪昌的自信,以为师傅就要教自己射箭了。]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句解:“虽然……但……”转折复句既肯定了纪昌过去练习的成绩,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飞卫的话表现了其教学方法的独特和严格。]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句解:“记住”“又”表现了纪昌虚心听取师傅的教导,并不因为师傅说的“眼力还不够”而灰心丧气。 突出了他的认真和刻苦。]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句解:“每天”表现了纪昌的勤奋,“聚精会神”表现了纪昌的认真。 纪昌学习的认真和持之以恒是他日后成为射箭能手的原因。]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句解:用夸张的修辞表现纪昌的眼力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部分(第2、3 自然段):纪昌苦学。 写纪昌刻苦练眼力。

④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句解:“赶紧”表现了纪昌学射箭的急切心情。]飞卫高兴地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句解:“高兴”说明飞卫对纪昌的表现很满意。 飞卫的话说明了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⑤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句解:交代故事的结局。]

第五部分(第4、5 自然段):取得成功。 写纪昌成为射箭能手。

名师点拨

1.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侯时,他的病状怎样? 扁鹊的建议是什么? 结果如何?

第一次拜见时,蔡桓侯只是皮肤上有点小毛病,扁鹊建议用热敷的方法,蔡桓侯认为自己没病,不肯医治。

2.扁鹊第二次拜见蔡桓侯时,他的病状怎样? 扁鹊的建议是什么? 结果如何?

第二次拜见时,蔡桓侯的病发展到皮肉之间了,扁鹊建议用扎针的方法,蔡桓侯很不高兴。

3.扁鹊第三次拜见蔡桓侯时,他的病状怎样? 扁鹊的建议是什么? 结果如何?

第三次拜见时,蔡桓侯的病发展到了肠胃里,扁鹊建议服几剂汤药,蔡桓侯非常不高兴。

4.扁鹊第四次拜见蔡桓侯时,他的病状怎样? 扁鹊的建议是什么? 结果如何?

第四次拜见时,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扁鹊也无能为力了,蔡桓侯浑身疼痛,不久,便病死了。

5.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6.圈出《纪昌学射》中的人物名字,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飞卫、纪昌,纪昌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7.学习射箭, 为什么要练眼力?

眼力是射箭的关键,只有练到看准目标不眨眼和把小目标看大,才能百发百中。

8.读一读第2、3 自然段,想想纪昌是如何认真练习眼力的。

①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②他用一根牛尾毛,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9.你认为纪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纪昌成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有认真虚心的态度,有决心、毅力和恒心;二是名师飞卫教导有方;三是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通过纪昌按照飞卫的指导方法,先练好了眼力,果然成为射箭能手的故事,说明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成大器的道理。

学习这两篇文章通过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两篇文章的人物性格鲜明,得益于作者对典型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比如扁鹊对蔡桓侯的三次劝告表明了他的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蔡桓侯的三次“不高兴”也突出了他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鲜明性格。 纪昌学习射箭时,听到师傅的教导“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写出了纪昌的虚心和认真。 而飞卫对于纪昌的指导“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体现了他的教导有方。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蔡桓侯多自以为是呀! 纪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纪昌练得多认真啊!我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像纪昌一样不怕吃苦,认真学习,在生活中不要像蔡桓侯一样自以为很聪明,实则犯了大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