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革兰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菌革兰染色方法及原理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一般认为革兰阳性菌体内含有大量的核糖核酸镁盐,与进入胞浆内的结晶紫和碘牢固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95%酒精脱色,而革兰阴性菌含此种物质少,故易被乙醇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

细菌革兰染色方法及原理

学习要求

1.理解革兰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2.掌握革兰染色技术,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3.巩固在油镜下观察细菌细胞的方法和对细菌形态特征的识别。

知识准备

一、革兰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而后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做了某些改进。革兰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一种重要鉴别染色法。

有芽孢的杆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呈现负反应。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革兰染色的方法: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革兰阳性菌: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革兰阴性菌: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二、革兰染色的原理

(一)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是在细菌细胞外层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厚5~80nm,可承受细胞内强大的渗透压而不破坏,细胞壁坚韧而有弹性。

1.细胞壁主要成分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黏肽。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在,合成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氨基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均相同,在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种而异(图3-3、图3-4)。

图3-3 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图3-4 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杀伤细菌,例如溶菌酶能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结构,也无肽聚糖,故溶菌酶和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均无毒性作用。除肽聚糖这一基本成分以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还各有其特殊结构的成分。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80m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分磷壁酸(图3-5)。

图3-5 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

磷壁酸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 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黏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黏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某些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10~15nm,有1~2层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5%~20%,结构比较复杂。有特殊组分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图3-6)。

图3-6 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

脂蛋白(Lipoprotein)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经共价键连接于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脂质双层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除了转运营养物质外,还有屏障作用,能阻止多种物质透过,抵抗许多化学药物的作用,所以革兰阴性菌对溶菌酶、青霉素等比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大的抵抗力。一些化学物质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45%酚水溶液可以将外膜除去,而留下坚韧的肽聚糖层。此外,外膜蛋白质还可作为某些噬菌体和性菌毛的受体。

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三个组成部分,习惯上将脂多糖称为细菌内毒素。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表3-3),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表3-3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结构比较

(二)革兰染色的机制

1.等电点学说

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I 2~3)比革兰阴性菌(pI 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2.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革兰阳性菌体内含有大量的核糖核酸镁盐,与进入胞浆内的结晶紫和碘牢固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95%酒精脱色,而革兰阴性菌含此种物质少,故易被乙醇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

3.通透性学说

关于革兰染色的机制有许多学说,目前一般认为与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细胞壁的渗透性有关。在革兰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被酒精(或丙酮)等脱色剂从革兰阴性菌细胞内浸出,而革兰阳性菌则不易被浸出。这是由于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且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极低,当用酒精(或丙酮)脱色时,引起肽聚糖层脱水,使网格结构的孔径缩小,导致细胞壁的通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使菌体仍呈深紫色。反之,革兰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薄且网格结构疏松,脂类含量又高,当酒精(或丙酮)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较易被洗脱出来,所以,菌体经番红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初染液、媒染剂、脱色剂和复染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像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复红。

三、革兰染色的注意事项

(1)取菌时不能取得太多,涂片时一定要充分涂布均匀。涂片不宜过厚,勿使细菌密集重叠,影响脱色效果,否则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镜检时应以视野内分散细胞的染色反应为标准。

(2)火焰固定不宜过热,以玻片不烫手为宜,否则菌体细胞变形。(www.zuozong.com)

(3)滴加染色液与酒精时一定要覆盖整个菌膜,否则部分菌膜未受处理,亦可造成假象。

(4)乙醇脱色是革兰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如脱色过度,则革兰阳性菌被误染成革兰阴性菌;而脱色不足,革兰阴性菌被误染成革兰阳性菌。

(5)染色过程的时间控制,应根据季节、气温调整。一般冬季时间可稍长些,夏季稍短些。

(6)对待检菌进行革兰染色时,最好同时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阴性菌和阳性菌的对照。

(7)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8)选用幼龄的细菌。革兰阳性菌培养12~16h,E. coli培养24h。在染色方法正确无误的前提下,如菌龄过长,死亡或细胞壁受损伤的革兰阳性菌也会呈阴性反应,故革兰染色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幼龄培养物。

(9)取菌时要在火焰附近无菌操作,不能污染菌种;要注意拿接种环、涂片的手法,涂片前先标记好菌种名称。

(10)镜检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理想观察区域后再转换到油镜下观察。油镜用完以后要用擦镜纸擦干净后再放回原处(先用二甲苯擦一次,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一次)。

材料用具

1.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等12~20h斜面培养物。

2.革兰染色液

(1)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2g,95%酒精20mL;B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混合A、B二液,静置48h后使用。

(2)卢戈氏(Lugol)碘液 碘片1.0g、碘化钾2.0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分即成。

(3)95%的酒精溶液。

(4)番红复染液 番红2.5g,95%酒精100mL。取上述配好的番红酒精溶液1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成。

3.仪器或其他用品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玻片搁架、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废液缸、洗瓶、吸水纸、镊子等。

任务实施

一、革兰染色的基本程序

流程:涂片→干燥→固定→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水洗→碘液媒染→水洗→95%酒精脱色20~30s→水洗→番红染液复染→水洗→干燥→镜检(表3-4)。

表3-4 革兰染色的操作步骤

续表

二、革兰染色成败的控制点

(1)涂片厚度 涂片过厚,细胞重叠,无法较好地观察单个细菌细胞形态;涂片过薄,细胞数量少,不利于观察。

(2)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过长,结晶紫与细胞结合,脱色不易;染色不够,结晶紫尚未与细胞结合,染色控制不好,易引起误判。

(3)乙醇脱色的程度 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为阴性菌;若脱色不够,则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

三、任务评价

革兰染色的评分标准见表3-5。

表3-5 革兰染色的评分标准

四、实训报告

1.根据观察结果,绘出各种细菌的形态图。

2.列表简述细菌的染色结果(说明各菌的形状、颜色和革兰染色反应结果)。

图3-7 视野观察下细菌的革兰染色反应

【问题思考】

1.什么是革兰染色?其原理是什么?

2.革兰染色液包括哪些?

3.革兰染色法的步骤是什么?革兰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

4.进行革兰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5.革兰染色时,能先加碘液后再初染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6.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7.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8.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9.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