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培养基和试剂
(节选自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A.1 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培养基
A.1.1 成分
胰蛋白胨 5.0g
酵母浸膏 2.5g
葡萄糖 1.0g
琼脂 15.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0.2
A.1.2 制法
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高压灭菌15min。
A.2 磷酸盐缓冲液
A.2.1 成分
磷酸二氢钾(KH2PO4) 34.0g
蒸馏水 500mL
pH 7.2
A.2.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min。
A.3 无菌生理盐水
A.3.1 成分
氯化钠 8.5g
蒸馏水 1000mL
A.3.2 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附录B 培养基和试剂
(节选自GB 4789.1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B.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B.1.1 成分
马铃薯(去皮切块) 300g
葡萄糖 20.0g
琼脂 20.0g
氯霉素 0.1g
蒸馏水 1000mL
B.1.2 制法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1000mL蒸馏水,煮沸10~20min。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mL。
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加热溶化,分装后,121℃灭菌20min。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
B.2 孟加拉红培养基
B.2.1 成分
蛋白胨 5.0g
葡萄糖 10.0g
磷酸二氢钾 1.0g
硫酸镁(无水) 0.5g
琼脂 20.0g
孟加拉红 0.033g
氯霉素 0.1g
蒸馏水 1000mL
B.2.2 制法
上述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化,补足蒸馏水至1000mL,分装后,121℃灭菌20min。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
附录C 培养基和试剂
(节选自GB 4789.3—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C.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C.1.1 成分
胰蛋白胨或胰酪胨 20.0g
氯化钠 5.0g
乳糖 5.0g
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g
磷酸二氢钾(KH2PO4) 2.75g
月桂基硫酸钠 0.1g
蒸馏水 1000mL
pH 6.8±0.2
C.1.2 制法
将上述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节pH。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
C.2 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C.2.1 成分
蛋白胨 10.0g
乳糖 10.0g
牛胆粉(ox gall或ox bile)溶液 200mL
0.1%煌绿水溶液 13.3mL
蒸馏水 800mL
pH 7.2±0.1
C.2.2 制法
将蛋白胨、乳糖溶于约500mL 蒸馏水中,加入牛胆粉溶液200mL(将20.0g脱水牛胆粉溶于2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0~7.5),用蒸馏水稀释到975mL,调节pH,再加入0.1%煌绿水溶液13.3mL,用蒸馏水补足到1000mL,用棉花过滤后,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
C.3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C.3.1 成分
蛋白胨 7.0g
酵母膏 3.0g
乳糖 10.0g
氯化钠 5.0g
胆盐或3 号胆盐1.5g
中性红 0.03g
结晶紫 0.002g
琼脂 15~18g
蒸馏水 1000mL
pH 7.4±0.1
C.3.2 制法
将上述成分溶于蒸馏水中,静置几分钟,充分搅拌,调节pH。煮沸2min,将培养基冷却至45~50℃倾注平板。使用前临时制备,不得超过3h。
C.4 磷酸盐缓冲液
C.4.1 成分
磷酸二氢钾(KH2PO4) 34.0g
蒸馏水 500mL
pH 7.2
C.4.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min。
C.5 无菌生理盐水
C.5.1 成分
氯化钠 8.5g
蒸馏水 1000mL
C.5.2 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C.6 1mol/L NaOH
C.6.1 成分
NaOH 40.0g
蒸馏水 1000mL
C.6.2 制法
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C.7 1mol/L HCl
C.7.1 成分
HCl 90mL
蒸馏水 1000mL
C.7.2 制法
移取浓盐酸9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
附录D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节选自GB 4789.3—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注:①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0.1g(mL)、0.01g(mL)和0.001g(mL)],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L)、0.1g(mL)和0.01g(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mL)、0.001g(mL)、0.0001g(m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高10倍,其余类推。
附录E 培养基和试剂
(节选自GB 4789.1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E.1 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E.1.1 成分
胰酪胨(或胰蛋白胨) 17.0g
植物蛋白胨(或大豆蛋白胨) 3.0g
氯化钠 100.0g
磷酸氢二钾 2.5g
丙酮酸钠 10.0g
葡萄糖 2.5g
蒸馏水 1000mL
pH 7.3±0.2
E.1.2 制法
将上述成分混合,加热,轻轻搅拌并溶解,调节pH,分装,每瓶225mL,121℃高压灭菌15min。
E.2 7.5%氯化钠肉汤
E.2.1 成分
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5.0g
氯化钠 75g
蒸馏水 1000mL
pH 7.4
E.2.2 制法
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调节pH,分装,每瓶225mL,121℃高压灭菌15min。
E.3 血琼脂平板
E.3.1 成分
豆粉琼脂(pH7.4~7.6) 100mL
脱纤维羊血(或兔血) 5~10mL
E.3.2 制法
加热溶化琼脂,冷却至50℃,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注平板。
E.4 Baird-Parker琼脂平板
E.4.1 成分
胰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5.0g
酵母膏 1.0g
丙酮酸钠 10.0g
甘氨酸 12.0g
氯化锂(LiCl·6H2O) 5.0g
琼脂 20.0g
蒸馏水 950mL
pH 7.0±0.2
E.4.2 增菌剂的配法
30%卵黄盐水50mL与经过除菌过滤的1%亚碲酸钾溶液10mL混合,保存于冰箱内。
E.4.3 制法
将各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调节pH。分装每瓶95mL,121℃高压灭菌15min。
临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冷至50℃,每95mL加入预热至50℃的卵黄亚碲酸钾增菌剂5mL摇匀后倾注平板。培养基应是致密不透明的。使用前在冰箱储存不得超过48h。
E.5 脑心浸出液肉汤(BHI)
E.5.1 成分
胰蛋白质胨 10.0g
氯化钠 5.0g
磷酸氢二钠(12H2O) 2.5g
葡萄糖 2.0g
牛心浸出液 500mL
E.5.2 制法
加热溶解,调节pH,分装16mm×160mm试管,每管5mL置121℃,15min灭菌。
E.6 兔血浆
取柠檬酸钠3.8g,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过滤,装瓶,121℃高压灭菌15min。
兔血浆制备:取3.8%柠檬酸钠溶液1份,加兔全血4份,混好静置(或以3000r/min离心30min),使血液细胞下降,即可得血浆。
E.7 磷酸盐缓冲液
E.7.1 成分
磷酸二氢钾(KH2PO4) 34.0g
蒸馏水 500mL
pH 7.2
E.7.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min。
E.8 营养琼脂小斜面
E.8.1 成分
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3.0g
氯化钠 5.0g
琼脂 15.0~20.0g
蒸馏水 1000mL
pH 7.2~7.4
E.8.2 制法
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15%氢氧化钠溶液约2mL调节pH至7.2~7.4。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13mm×130mm管,121℃高压灭菌15min。
E.9 革兰染色液
E.9.1 结晶紫染色液
E.9.1.1 成分
结晶紫 1.0g
95%乙醇 20.0mL
1%草酸铵水溶液 80.0mL
E.9.1.2 制法
将结晶紫完全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E.9.2 革兰碘液
E.9.2.1 成分
碘 1.0g
碘化钾 2.0g
蒸馏水 300mL
E.9.2.2 制法(www.zuozong.com)
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E.9.3 沙黄复染液
E.9.3.1 成分
沙黄 0.25g
95%乙醇 10.0mL
蒸馏水 90.0mL
E.9.3.2 制法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E.9.4 染色法
a.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水洗。
b.滴加革兰碘液,作用1min,水洗。
c.滴加95%乙醇脱色15~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
d.滴加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E.10 无菌生理盐水
E.10.1 成分
氯化钠 8.5g
蒸馏水 1000mL
E.10.2 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附录F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
(节选自GB 4789.1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F.1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对一级水的规定。
F.1.1 A、B、C、D、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ELISA检测试剂盒。
F.1.2 pH试纸,范围3.5~8.0,精度0.1。
F.1.3 0.25mol/L、pH8.0的Tris缓冲液:将121.1g的Tris溶解到800mL的去离子水中,待温度冷至室温后,加42mL浓HCl,调pH至8.0。
F.1.4 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称取NaH2PO4·H2O 0.55g(或NaH2PO4· 2H2O 0.62g)、Na2HPO4·2H2O 2.85g(或Na2HPO4·12H2O 5.73g)、NaCl 8.7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充分混匀即可。
F.1.5 庚烷
F.1.6 10%次氯酸钠溶液
F.1.7 肠毒素产毒培养基
F.1.7.1 成分
蛋白胨 20.0g
胰消化酪蛋白 200mg(氨基酸)
氯化钠 5.0g
磷酸氢二钾 1.0g
氯化钙 0.1g
硫酸镁 0.2g
烟酸 0.01g
蒸馏水 1000mL
pH 7.2~7
F.1.7.2 制法
将所有成分混于水中,溶解后调节pH,121℃高压灭菌30min。
F.1.8 营养琼脂
F.1.8.1 成分
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3.0g
氯化钠 5.0g
琼脂 15.0~20.0g
蒸馏水 1000mL
F.1.8.2 制法
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15%氢氧化钠溶液约2mL,校正pH至7.2~7.4。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烧瓶,121℃高压灭菌15min。
F.2 仪器和设备
F.2.1 电子天平:感量0.01g。
F.2.2 均质器。
F.2.3 离心机:转速3000~5000g。
F.2.4 离心管:50mL。
F.2.5 滤器:滤膜孔径0.2μm。
F.2.6 微量加样器:20~200μL、200~1000μL。
F.2.7 微量多通道加样器:50~300μL。
F.2.8 自动洗板机(可选择使用)。
F.2.9 酶标仪:波长450nm。
F.3 原理
本方法可用A、B、C、D、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完成。本方法测定的基础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96孔酶标板的每一个微孔条的A~E孔分别包被了A、B、C、D、E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H孔为阳性质控,已包被混合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F和G孔为阴性质控,包被了非免疫动物的抗体。样品中如果有葡萄球菌肠毒素,游离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则与各微孔中包被的特定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余未结合的成分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过氧化物酶标记物(二抗)结合,未结合上的酶标记物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加入酶底物和显色剂并孵育,酶标记物上的酶催化底物分解,使无色的显色剂变为蓝色;加入反应终止液可使颜色由蓝变黄,并终止了酶反应;以450nm波长的酶标仪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吸光度值成正比。
F.4 检测步骤
F.4.1 从分离菌株培养物中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方法
待测菌株接种营养琼脂斜面(试管18mm×180mm)37℃培养24h,用5mL生理盐水洗下菌落,倾入60mL产毒培养基中,每个菌种一瓶,37℃振荡培养48h,振速为100次/min,吸出菌液离心,8000r/min 20min,加热100℃,10min,取上清液,取100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
F.4.2 从食品中提取和检测葡萄球菌毒素方法
F.4.2.1 乳和乳粉
将25g乳粉溶解到125mL、0.25mol/L、pH8.0的Tris缓冲液中,混匀后同液体乳一样按以下步骤制备。将乳于15℃,3500g离心10min。将表面形成的一层脂肪层移走,变成脱脂乳。用蒸馏水对其进行稀释(1∶20)。取100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
F.4.2.2 脂肪含量不超过40%的食品
称取10g样品绞碎,加入pH7.4的PBS液15mL进行均质。振摇15min。于15℃,3500g离心10min。必要时,移去上面脂肪层。取上清液进行过滤除菌。取100μL的滤出液进行试验。
F.4.2.3 脂肪含量超过40%的食品
称取10g样品绞碎,加入pH7.4的PBS液15mL进行均质。振摇15min。于15℃,3500g离心10min。吸取5mL上层悬浮液,转移到另外一个离心管中,再加入5mL的庚烷,充分混匀5min。于15℃,3500g离心5min。将上部有机相(庚烷层)全部弃去,注意该过程中不要残留庚烷。将下部水相层进行过滤除菌。取100μL的滤出液进行试验。
F.4.2.4 其他食品可酌情参考上述食品处理方法。
F.4.3 检测
F.4.3.1 所有操作均应在室温(20~25℃)下进行,A、B、C、D、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ELISA检测试剂盒中所有试剂的温度均应回升至室温方可使用。测定中吸取不同的试剂和样品溶液时应更换吸头,用过的吸头以及废液要浸泡到10%次氯酸钠溶液中。
F.4.3.2 将所需数量的微孔条插入框架中(一个样品需要一个微孔条)。将样品液加入微孔条的A~G孔,每孔100μL。H孔加100μL的阳性对照,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用粘胶纸封住微孔以防溶液挥发,置室温下孵育1h。
F.4.3.3 将孔中液体倾倒至含10%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中,并在吸水纸上拍打几次以确保孔内不残留液体。每孔用多通道加样器注入250μL的洗液,再倾倒掉并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以上洗板操作4次。
本步骤也可由自动洗板机完成。
F.4.3.4 每孔加入100μL的酶标抗体,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置室温下孵育1h。
F.4.3.5 重复F.4.3.3的洗板程序。
F.4.3.6 加50μL的TMB底物和50μL的发色剂至每个微孔中,轻拍混匀,室温黑暗避光处孵育30min。
F.4.3.7 加入100μL的2mol/L硫酸终止液,轻拍混匀,30min内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条件下测量每个微孔溶液的OD值。
F.4.4 结果计算
F.4.4.1 质量控制
测试结果阳性质控的OD值要大于0.5,阴性质控的OD值要小于0.3,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测试的结果不被认可。对阳性结果要排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
F.4.4.2 临界值的计算
每一个微孔条的F孔和G孔为阴性质控,两个阴性质控OD值的平均值加上0.15为临界值。
示例:阴性质控1=0.08
阴性质控2=0.10
平均值=0.09
临界值=0.09+0.15=0.24
F.4.4.3 结果表述
OD值小于临界值的样品孔判为阴性,表述为样品中未检出某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OD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的样品孔判为阳性,表述为样品中检出某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F.5 生物安全
因样品中不排除有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存在,所以要严格按照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附录G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节选自GB 4789.10—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每克(毫升)检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PN)的检索见表G.1。
表G.1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注:①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0.1g(mL)、0.01g(mL)和0.001g(mL)],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L)、0.1g(mL)和0.01g(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mL)、0.001g(mL)、0.0001g(m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高10倍,其余类推。
附录H培养基及试剂
(节选自GB 4789.3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H.1 MRS培养基
H.1.1 成分
蛋白胨 10.0g
牛肉粉 5.0g
酵母粉 4.0g
葡萄糖 20.0g
吐温80 1.0mL
K2HPO4·7H2O 2.0g
醋酸钠·3H2O 5.0g
柠檬酸三铵 2.0g
MgSO4·7H2O 0.2g
MnSO4·4H2O 0.05g
琼脂粉 15.0g
pH 6.2
H.1.2 制法
将上述成分加入到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节pH,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20min。
H.1.3 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改良MRS培养基
H.1.3.1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储备液制备:称取50mg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H.1.3.2 制法
将H.1.1 成分加入到95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节pH,分装后于121℃高压灭菌15~20min。临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在水浴中冷至48℃,用带有0.22μm微孔滤膜的注射器将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储备液加入到熔化琼脂中,使培养基中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的浓度为50μg/mL。
H.2 MC培养基
H.2.1 成分
大豆蛋白胨 5.0g
牛肉粉 3.0g
酵母粉 3.0g
葡萄糖 20.0g
乳糖 20.0g
碳酸钙 10.0g
琼脂 15.0g
蒸馏水 1000mL
1%中性红溶液 5.0mL
pH 6.0
H.2.2 制法
将前面7 种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节pH,加入中性红溶液。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20min。
H.3 乳酸杆菌糖发酵管
H.3.1 基础成分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5.0g
酵母浸膏 5.0g
吐温80 0.5mL
琼脂 1.5g
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 1.4mL
蒸馏水 1000mL
H.3.2 制法
按0.5%加入所需糖类,并分装小试管,121℃高压灭菌15~20min。
H.4 七叶苷发酵管
H.4.1 成分
蛋白胨 5.0g
磷酸氢二钾 1.0g
七叶苷 3.0g
柠檬酸铁 0.5g
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 1.4mL
蒸馏水 100mL
H.4.2 制法
将上述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121℃高压灭菌15~20min。
H.5 革兰染色液
H.5.1 结晶紫染色液
H.5.1.1 成分
结晶紫 1.0g
95%乙醇 20mL
1%草酸铵水溶液 80mL
H.5.1.2 制法
将结晶紫完全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H.5.2 革兰碘液
H.5.2.1 成分
碘 1.0g
碘化钾 2.0g
蒸馏水 300mL
H.5.2.2 制法
将碘与碘化钾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H.5.3 沙黄复染液
H.5.3.1 成分
沙黄 0.25g
95%乙醇 10mL
蒸馏水 90mL
H.5.3.2 制法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H.5.4 染色法
H.5.4.1 将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H.5.4.2 滴加革兰碘液,作用1min,水洗。
H.5.4.3 滴加95%乙醇脱色,15~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
H.5.4.4 滴加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附录I 培养基和试剂
(节选自GB 4789.27—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I.1 灭菌脱脂乳
I.1.1 成分
无抗生素的脱脂乳
I.1.2 制法
经115℃灭菌20min。也可采用无抗生素的脱脂牛乳粉,以蒸馏水10倍稀释,加热至完全溶解,115℃灭菌20min。
I.2 4%2,3,5-氯化三苯四氨唑(TTC)水溶液
I.2.1 成分
灭菌蒸馏水
I.2.2 制法
称取TTC ,溶于灭菌蒸馏水中,装褐色瓶内于2~5℃保存。如果溶液变为半透明的白色或淡褐色,则不能再用。临用时灭菌蒸馏水5倍稀释,成为4%水溶液。
I.3 青霉素G参照溶液
I.3.1 成分
青霉素G钾盐
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
无抗生素的脱脂乳
I.3.2 制法
精密称取青霉素G钾盐标准品,溶于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使其浓度为100~1000IU/mL。再将该溶液用灭菌的无抗生素的脱脂乳稀释至0.006IU/mL,分装于无菌小试管中,密封备用。-20℃保存不超过6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