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野考察报告:垫江角雕工艺研究

田野考察报告:垫江角雕工艺研究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牛角雕刻工艺品有三个特点。垫江角雕的制作工艺流程分为选材、下料、表皮处理、作图、精工细雕、打磨、抛光、亮漆八个部分。(三)传承人的生命历程本次田野考察访谈的对象是垫江王氏角雕的传承人龙正东,他在角雕技艺上有独特的悟性。

田野考察报告:垫江角雕工艺研究

陈科宇

一、访谈法的概述

(一)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收集提供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访谈的类型

根据调查对象一次同时访谈人数来划分,可以分为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从搜集资料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一般性访谈和深度访谈;从搜集资料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作为收集资料主要手段的访谈和作为收集资料辅助手段的访谈。根据访谈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无结构逻辑的会话(open-ended)和以特殊问题为中心的有结构逻辑的会话(scheduled)。此外,访谈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比如电话访谈、书信访谈、现场访谈等。

(三)访谈的一般程序

四个阶段:(1)导入阶段;(2)概述阶段;(3)交流阶段;(4)深化阶段。

个别访谈的一般过程:(1)会见;(2)建立融洽的关系;(3)正式访谈;(4)告别。一个完整的访谈过程还应该包括访谈前的准备阶段和访谈后与受访者的进一步商讨阶段。

二、访谈的田野方法

(一)访谈的准备

心理准备:调查之前,尽可能多地查找受访者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习惯等,以期从心理上准备访谈时应对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作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

理论准备:根据不同的调查内容选择不同的理论准备。

物质准备:访谈的仪器,包括采访机、磁带、电池、照相机、笔记本等。

(二)具体田野访谈方法技巧

(1)根据现场,调整计划;

(2)敏锐观察现场情境,及时记录录音无法记录的其他资料;

(3)从闲聊开始;

(4)耐心听讲,适当引导,少作评论;

(5)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6)随机应变,新线索与新问题;

(7)感谢、总结并为下次作铺垫。

(三)资料整理

笔记内容多为专业术语、人名,笔记作用是比对录音进行文字整理,增强理解。

三、重庆垫江角雕工艺(访谈法成果整理)(www.zuozong.com)

古时,人们将耕牛角做成号角吹奏。到后来人们将牛角做成生活用具,如烟具、手杖、梳子等。我国牛角应用历史悠久。据记载,中国保存至今的牛角雕刻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上。

牛角雕刻工艺品有三个特点。首先,用牛角制作的工艺品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不是玉石却胜似玉石。其次,牛角制品具有保健、实用、美观、高雅、大方等特点。再次,牛角独特细腻、坚韧的材质特点,使得牛角雕刻工艺品产生造型构图独特、隽永等特性,雕刻出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一)重庆垫江角雕

重庆垫江角雕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属于传统技艺类别,是重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为136 Ⅷ-33。垫江角雕以珍稀名贵的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白牛角为原料,利用牛角的天然色泽纹理,采用中国画的构图设计,将各种图案以浮雕和镂空的艺术手法展现,并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雕刻成精美艺术品

垫江角雕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风格和巴渝文化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巴渝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人文品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馈赠中外佳宾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珍贵礼品

重庆垫江角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正东,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当代杰出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重庆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重庆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代表作品有《垫江牡丹花》等。

(二)技艺调查

垫江角雕的材料分为主料与辅助用料,主料以白牛角、黑水牛角、黄牛角为主,辅助用料以沙布、白布、布轮子、桐油、瓦灰、稻壳灰、笋壳毛、锅烟墨、泥土、牦牛角、羊角、杂木、黄杨木和铜皮等为主。

垫江角雕的制作工具主要分为:(1)手锯;(2)锉刀,分平口和拱背锉两种;(3)雕刀,分尖、圆、平口雕和通雕等多种;(4)凿刀,分圆凿和平口凿两种;(5)手钻;(6)推刨刀,分大、小两种;(7)炉;(8)灶;(9)锅。

垫江角雕的制作工艺流程分为选材、下料、表皮处理、作图、精工细雕、打磨、抛光、亮漆八个部分。其中表皮处理阶段的主要方法有:蒸煮、抽脂、火烧、油炸。而作图与精工细雕两个阶段运用的技法主要以刀法和雕法为主。

刀法:(1)单执刀法;(2)双执刀法;(3)斜刀法;(4)立刀法;(5)研磨法;(6)刺法;(7)刻法;(8)削法;(9)挑法;(10)凿法;(11)划法;(12)切法;(13)铲法;(14)刮法。

雕法:(1)浅雕法;(2)留皮法;(3)浅浮雕法;(4)深浮雕法(也叫现地法);(5)镂空雕法(可达5层以上);(6)圆雕法(也称立体雕法,用在滚龙抱柱和各种鸟头方面);(7)透雕法。

角雕的创作主题分花、素两部分。所谓“花”,即是在牛角坯子上动了雕刀,刻有图案的角雕工艺品。如龙头、凤头手杖,也叫“花手杖”。在牛角坯子上不动雕刀,就称“素”。如牛角弯把手杖、T形手杖等,也叫“素手杖”。

垫江角雕共分四大类,150个品种:第一类为传统工艺品,属于素的部分,主要以烟斗、老人乐(如意)、梳子、圆柄、弯把手杖系列等34个品种为主。第二类为角雕实用工艺品,属于花的部分,主要以笔筒系列、生肖动物手杖系列、酒具系列等36个品种为主。第三类为角雕摆件工艺品,属于花的部分,以花卉、动物、人物系列等50个品种为主。第四类为角雕粘贴画系列,也属于花的部分,以名画、瑞兽祥景等30个品种为主。

(三)传承人的生命历程

本次田野考察访谈的对象是垫江王氏角雕的传承人龙正东,他在角雕技艺上有独特的悟性。他的雕刻技法独特,可以将牛角展开成一张很大的薄片。雕刻的时候可以使它薄如纸,角雕发丝也不断,能镂空雕7~8层。

龙正东是阴差阳错走上雕刻之路的,他的父亲早年在河南当兵,1984年转业而举家回乡,而后他被分配到垫江一家角雕工艺厂,师从原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人称“巴渝角雕第一刀”的王兴奇老师。因从小喜欢画画,龙正东最初对这一职业并不排斥。6个月后,龙正东和其他6个师兄弟均出师了。在大家交出的首个作品中,龙正东的创作《天净沙·秋思》以最生动、逼真而获得一致好评。至此,他踏上了独立创作、生产角雕饰品之路。

2006年,龙正东创办了自己的翔龙角雕工艺制品厂,率领4个工人开始创业。他思索再三,将目光盯准了高档礼品市场,并大胆地以白牛角为主原料,主推文化路线的营销策略,产品体现重庆本地的独特地域文化和艺术特色。

至今,龙正东的角雕工艺品厂已发展到有20名工人、月利润2万余元的规模。他的作品《新重庆》用整只白牛角雕刻出朝天门、解放碑、峨岭以及长江、嘉陵江全景,被重庆市政府定为渝浙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赠品。

(四)传承谱系

垫江角雕的传承有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为郭氏角雕、龙氏角雕、王氏角雕。

郭氏角雕,祖传技艺独特,迄今已传至第六代。郭氏角雕传承谱系:第一代郭万寿,男,1856—1916年,垫江县长龙乡。第二代,郭周氏,女,1879—1960年,家族传承,垫江县长龙乡。第三代,郭洪模。第四代,郭如于,男,1929—1999年,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第五代,郭胜雄,男,1953年1月生,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刘锡云,男,1952年2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鹤游镇;刘建荣,男,1977年2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从以上的传承谱系中可以看出,郭氏角雕前三代主要以男性的家族传承为主,之后以师徒传承为主,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垫江县长龙乡与桂溪镇。郭氏角雕古老秘方在防腐蛀裂方面技艺独特。用蒸、煮、油炸等方法除去牛角表面蛋白质以及增加牛角光洁度达到防腐、防蛀、防裂成效显着。同时,郭氏角雕的传统扫根打磨抛光技艺堪称独到精良。

龙氏角雕,系由第一代龙福智精湛木雕技艺演变而来。如今,龙氏角雕已传至第五代。龙氏角雕传承谱系:第一代,龙福智,男,1890—1918年,失考,垫江县周嘉镇。第二代,龙禄吉,男,1906—1976年,家族传承,垫江县周嘉镇;龙禄祥,男,1908—1942年,家族传承,垫江县周嘉镇;杨灿碧,女,1904—1992年,家族传承,垫江县周嘉镇。第三代,龙方田,男,1931年生,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龙方德,男,1928年生,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龙方义,男,1930年生,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龙方友,男,1945年生,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第四代,龙显云,男,1964年生,家族传承,垫江县桂溪镇;龙显国,男,1970年生,家族传承。第五代,龙方生,男,1975年生,家族传承,垫江县周嘉镇。龙氏角雕主要以男性的家族传承为主,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垫江县周嘉镇与桂溪镇。龙氏角雕注重传统技法的运用,在雕刻前自制刀具进行打磨加工,同时对牛角的处理也有独到之处,用火烧、蒸煮进行防腐、防裂处理,用谷壳灰、石灰和稻草等对成品进行打磨抛光,具有独特的效果。

王氏角雕,是以原垫江县工艺厂角雕组为班底发展起来。王氏角雕创始人王兴奇在继承垫江角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老艺人众家之长,结合绘画、木雕、木偶等传统艺术,突破了原有角雕品种单一、形式老套等樊篱,开创了垫江角雕历史新纪元。王氏角雕传承谱系:第一代,王兴奇,男,1944年1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第二代,龙正东,男,1964年2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黄明亮,男,1966年7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刘德珍,女,1963年1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夏海燕,女,1968年4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柳作莲,女,1960年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龚方成,男,1963年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王远康,男,1963年7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刘德秀,女,1953年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第三代,龙显国,男,1970年3月生,师徒传承,垫江县桂溪镇。王氏角雕以师徒传承为主,并且传承人多为女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垫江县桂溪镇。王氏角雕注重观赏与实用相结合,在构图上,王氏角雕根据牛角纹路采用徒手雕刻绘制方法,可以在角雕上雕刻人物、动物和风景等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