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上情况,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前高校德育、教学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和奖罚意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强调在高校“两课”教学中,《法律基础》作为公共课程专门设置,大学生被列为普法教育的对象。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必须从解决学校领导干部的认识做起,始终坚持“领导抓、教师带、学生学”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治校的方针,杜绝腐败、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正本清源,以身作则,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真正落实到实处。
2.加强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健全的法律意识必须以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系统传播法律知识的主渠道。所以发挥好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尤显重要。现在法律基础开设中的一些问题,很难满足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需求。首先,要增大法律基础课的课时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高校急需改善教材内容,使教材的内容是和其课程体系的安排与所增学时数相适应;再次,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精选典型的与大学生生活接近的案例,正确剖析,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及教育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式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促使教与学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和自觉的法律行为。
3.法德并重,双管齐下(www.zuozong.com)
要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两者互相补充,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既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德育人,又要加强学生法律意识,以法治校,依法办事。
4.注重家庭的支持,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坚强的后盾
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教育的不力,将严重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家长首先自身要做到知法守法,做到行为语言文明,积极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时常保持与子女联系,积极与子女进行思想沟通并掌握子女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给子女及时的关爱和指导,排解他们思想上的症结,纠正他们行为上的偏差,限制他们不正当的物质需要,使子女在亲情关爱之下,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抵制外界消极因素的抵抗能力。此外,学校应建立一套能与家长保持联系的网络管理系统,家长通过这套系统协助学校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建立坚固的屏障。
5.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把法律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一方面,积极开辟法律第二课堂,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一定影响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或立法工作者来校进行专场司法实践讲座,让学生感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秩序,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使大学生亲历法律实践,达到升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