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是受海洋影响的气候类型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是受海洋影响的气候类型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地理校本课程典例一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一、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是一种受海洋影响显著的气候类型。人们通常把西北欧沿海地区作为大陆上海洋性气候的典型。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是受海洋影响的气候类型

海洋地理校本课程典例一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是一种受海洋影响显著的气候类型。海洋的比热大于陆地,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洋影响大,气温的年和日变化都比较小,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的月份是8月,最冷的月份在2月;并且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于大陆性气候。人们通常把西北欧沿海地区作为大陆上海洋性气候的典型。

表3-1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沿52°N的平均气温(℃)和降水(mm)

活动:

根据表3-1,用数据说明以上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气候海洋性最明显。

阅读:

青岛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青岛市与日本东京处于同一纬度,气候相似,属于北温带季风区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日温差小,气温升降平缓。根据1898年以来的资料,青岛年平均气温为12.7℃。最高气温高于30℃的天数,年平均为11.4天;最低气温低于-5℃的天数,年平均为22天。年平均无霜期251天,比相邻地区长一个月。青岛市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mm,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年平均气压为1008.6MPa。年平均风速为5.2m/s,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春季持续时间较长,气温回升缓慢;夏季较内陆推迟1个月来到,湿润多雨,但无酷署,7月平均温度为23℃;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持续时间长;冬季较内陆推迟15~20天到来,气温低,但并无严寒,一月平均日最低气温为-3℃。

活动: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并分析该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产生的原因。

二、热力环流与海陆差异

由于海陆分布引起气温差异而造成的周期性风系,包括以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和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

(一)海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称为海陆风。在热带地区气温日变化较大,特别是冷洋流经过的海岸地带,海陆风最强烈,全年都可以出现。温带地区海陆风较弱,主要出现在夏季。海陆风深入陆地的距离因地而异,一般为20~50km。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白天吹海风,海上水汽输入大陆沿岸,往往形成雾或低云,甚至产生降水,同时还可以降低沿岸的气温,使夏季不至于十分炎热(图3-1)。

图3-1 海陆风示意图(www.zuozong.com)

活动:

试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二)季风

大范围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气压比海洋上低,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陆地,所以气流分布是从海洋流向陆地的,形成夏季风;冬季则相反,因此气流分布是由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地球上季风区分布范围甚广,而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这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亚欧非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并且东西延伸甚广,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图3-2 季风环流示意图

活动:

试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图3-2中东亚和南亚地区季风环流和风向的成因。

三、神奇的纬向环流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里为“圣婴”之意,指近赤道东太平洋水域的秘鲁水温反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因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而得名。

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亚洲沿岸的水面比东部美洲沿岸的水面要高,水温也偏高,但每隔几年,这种情况就倒转一次。这时,美洲沿岸的水温就变暖,水面会上升;亚洲沿岸的水面变低,水温会下降。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逢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会出现干旱,而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海岸则多雨。许多观测事实证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亦有一定影响。据研究,当厄尔尼诺出现时,会促使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并在有些年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出现偏少的趋势。

拉尼娜同样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耶稣的小女孩”,是一种反厄尔尼诺现象,即同一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后的一年。拉尼娜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变化和有关气象灾害比厄尔尼诺要小得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是在全球大气环流作用下,低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十分复杂,迄今尚未有定论,因此,有待深入研究。

阅读: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首先,台风减少。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现象。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移至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现象十分明显。

再次,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现象。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